第662章 一家三人才
第662章 一家三人才
徐申学看着眼前的apo7000显卡,心中对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有了更大的信心。
人工智能研究院那边,正在持续的进行研发,试图开发出来更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
按照林教授的形容,他们是希望能够对人工智能的底层核心算法进行新一轮的革新,尝试开发出来同时兼顾低精度运算以及高精度运算的人工智能算法!
这种人工智能算法,将会利用低精度运算能力来模拟人类大脑的模糊决策,同时高精度运算来保持计算机的超高精度,这两者结合起来那么就能同时兼顾人脑以及计算机的优势!
这就非常强悍了……就有点类似科幻小说里的人脑开了个计算机外挂一样。
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容易!
其中的高精度运算,需要强悍的超导量子计算机以及apo算力卡来提供庞大的算力,而低精度运算则是需要顶级的神经拟态计算机来提供强悍的低精度运算能力。
这涉及到了三大核心领域:超导量子计算机、gpu为核心的算力卡,神经拟态芯片!
然后如何把这三类算力结合起来协同工作,这也是个大工程……这也是智云集团耗时多年才研发成功的yanc系统。
最后,还需要一个最重要的核心,人工智能技术的灵魂:核心底层算法!
前面的硬件领域,是依赖工业基础以及大量的强悍顶级科研人才来进行突破。
而后者的算法领域,那纯粹是极少数顶级科学家的专属领域……寻常高级人才连参与,打下手的资格都没有。
具体到智云集团里,这事更直接的说是林教授一个人的事……目前全人类里,也只有他这个智力属于超人类级别的数学家,才能够完成这种工作,其他人……别说研发了,连人家林教授的科研成果都看不懂!
底层核心算法,其核心还是数学理论,数学工具的研发……玩的是纯脑浆子,没有任何其他取代方式可走。
所以,什么时候才能够做出来下一代的人工智能技术,直接取决于林教授什么时候在数学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这也是林教授是智云集团里唯一一个w15级别科学家,其安保级别和徐申学同级别的缘故……这种顶级科学家的作用是巨大的。
林教授什么时候能够做出来,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是徐申学相信他是可以的……实在不行,徐申学就再弄个sss级别的科研名额给他用。
这两年,徐申学也积攒了不少系统的成就点,手头上大概存着有三百多万的成就点,如今一年也能够新增大概两百万个成就点。
实在不行,他就熬个四年左右,期间一个成就点都不,全部攒起来,然后凑够一千万的成就点兑换一个sss级别的科研名额。
如果有了这种级别的科研名额加持,林教授这种本身智力就站在人类巅峰的顶级数学家,势必能够极大的突破人类上限,进而迸发出来超乎人们想象的研发能力!
总之,不管如何,徐申学都要把这个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术给弄出来!
——————
看过apo7000显卡后,徐申学还看到了其他几种处于小规模试产阶段的三纳米芯片。
包括今年发布的s22旗舰级预计采用的s1303芯片的,这款芯片的核心,其面积其实非常小的,只有一百二十平方毫米,但是其内部确实集成了多个cpu核心以及gpu核心,此外还有一个高效的npu核心——也就是ai核心。
此外,还集成了5g全网通基带以及其他各类管理功能核心。
这年头的手机soc,是一种高度集成,综合性非常强悍的芯片,可不是单纯的cpu。
然而,集成了如此多的核心,内部拥有两百多亿个晶体管的芯片,其体积也不大!
因为它采用了智云微电子的n3工艺!
智云微电子的n3工艺,其晶体管密度达到了每平方毫米两亿八千万……而根据情报,台积电那边正在研发中,预计还过几个月才能量产的等效三纳米工艺,晶体管密度只有每平方毫米两亿五千万个左右……他们的下一代改进型三纳米工艺规划才是两亿七千万个左右呢,这个工艺还只是技术验证状态,要想大规模量产,估计都得等两年以后。
以上,这还没算上良率呢。
智云微电子的n3工艺良率已经做到了百分之七十二,预计六月份就能够达到百分之七十五。
但是台积电那边的n3工艺,良率据传只有百分之五十左右……这个良率差异,就意味着台积电的三纳米芯片,在成本上将会大幅度高于智云微电子的三纳米芯片。
考虑到性能差距,再加上它们的三纳米工艺还需要过几个月才能量产,再考虑到良率问题。
整体算上来,以智云微电子内部的分析预估,自家在逻辑芯片工艺技术上,至少领先了台积电三年左右的时间……台积电那边光是把三纳米工艺的良率提升到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最少都得两年时间,然后再追上三纳米工艺里的性能差异,估计也得一年时间。
别看这三年的时间少,这在竞争极为激烈的先进半导体领域里已经很难得了……要知道,台积电背后也是站着一大堆欧美日韩的资本支持,水果和高通以及amd这三家主要公司的御用半导体代工厂呢。
人家研发起来也不差钱,不差人,顶级的euv设备以及其他各类半导体设备也是不缺的……市场也不缺。
同时这种涉及到整个工业体系的技术进步,也很难依靠几个顶级科学家就完成跨越式的突破,所以要想拉开距离,就只能这么一步一步的慢慢来开……这里拉开一点距离,那里拉开一些距离,然后再汇总起来,形成巨大的技术差异。
同时别人在追赶的时候,智云微电子又不会停下脚步,依旧在持续前进,而且前进的速度更快……三年后,不出意外的话,智云微电子的主力工艺都已经全面转进到两纳米工艺了,并且开始小规模搞一点五纳米工艺了。
因为海湾科技那边的大数值孔径euv光刻机,已经正在进行样机测试了,测试个一年半载,估计明年下半年就会量产并用于新工厂建设。
等这个新工厂建成后,智云微电子就会开始玩等效一点五纳米工艺,甚至未来的一纳米工艺了。
台积电想要追上来,难度将会非常大……哪怕是他们也有着欧美日韩工业体系的支持,半导体行业的支持,但是技术的事不是那么容易追上来的。
——————
得益于智云微电子的等效三纳米工艺的高效,每平方毫米两亿八千万个晶体管,这也导致了s1303芯片的面积,其实很小,只有一百一十平方毫米。
大概就相当于指甲盖的面积……当然,算上外部封装面积的话,看起来就比较大一些。
人们日常所见到的芯片,都比较大,因为它还包括了外围覆盖的封装层,得把外部的封装层打磨去掉之后,才能够看到内部的真正芯片。
s1303,关于今年s22 max/s22 max pro这两款机型的发布,徐申学还是非常重视的……至少上千亿美元的营收呢,不重视也不行啊。
除了s1303外,徐申学也在第三十二厂里看到了同样在测试流片当中的zy50芯片……这种大规模数据处理芯片也非常重要。
这种芯片,是智云半导体专门为了配合人工智能技术而研发的数据处理芯片,其他用途没有,就是专门为了处理大量传感器收集来的数据。
目前主要应用于智能机器人,虚拟设备,此外海蓝汽车里的部分高端车型也会应用……然后x14系列低空无人机以及其他一些民用的大型人工智能终端也会使用。
早期的时候,该芯片还用于国防领域的大型人工智能终端呢,比如x系列人工智能战斗机,只不过后来研发了专门的国防专用的数据处理芯片进行来代替,类似情况的还有eyq芯片被国防专用高性能通用算力芯片所取代。
这些国防专用的高性能芯片,能够面对更极端的环境,同时不用考虑成本问题,所以一个个面积搞的也比较大,具有良好的容错空间,这一系列国防专用的高性能芯片,除了用于国防领域外,也用于南门航天的一系列航天器,尤其是太空机器人,星际飞船等。
实际上,去年开始,三纳米工艺良率只有百分之五十多,智云微电子这边还没有进行大规模量产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小规模生产了一批国防专用的新一代算力芯片以及数据处理芯片……国防芯片人家也不在乎这点成本的高低,人家只要性能!
别说百分之五十多的良率了,就算是百分之十几的良率,人家照样敢做!
这些国防专用芯片因为产量少,所以大部分成本其实都是研发成本以及流片成本……这个数据动不动好几十亿呢。
而真正的制造成本占比很低的,三纳米工艺的单片十二寸的硅晶圆报价,大概也就二十万左右……二十万和几十亿对比,可以直接忽略不计。
再说了,制造成本几千块一枚的国防芯片和十几万块一枚的国防芯片……对于价值好几个亿,甚至十几个亿x1以及x3战斗机而言,也不值一提。
国防专用芯片这些东西,和大规模批量生产的商用芯片,对成本的要求区别是极大的,不能一概而论。
所以,智云集团这边的apo7000显卡都还没用上呢,隔壁的x1战斗机以及x3战斗机,去年就开始使用新一代三纳米工艺的算力芯片了。
智云集团这边开始大规模使用apo7000显卡的时候,人家都已经把之前服役的老机型全部升级完毕了……顺带一提,这个升级工作也是智云集团旗下的秘密子公司做的,毕竟这种升级也不是换个芯片就行的,还需要换上一整套附带的支持设备,更新数据协议,升级更新版本的x系统。
所以别看最早的一批x1战斗机都服役多年了,但实际上其内部核心的算力系统,间隔一两年就升级一次,始终维持在最新技术水平。
当时智云集团进行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升级……所以升级算力系统很方便的。
只不过这些国防专用芯片都是属于保密级别的芯片,徐申学不适合带着一群人去看,因此也就没有去看。
————
这一次第三十二厂的视察之旅,徐申学还是非常满意的,各方面的成果都不错。
三纳米工艺良率不错,并且已经开始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不用多久,新生产出来的apo7000/240gb自用版本,就能够用在第二代yanc系统上。
而成熟的n4以及n5工艺也不错,良率持续攀升,成本持续下降,产能持续增加,这对于后续智云集团在各领域里大规模应用等效五纳米工艺节点的战略计划也是非常重要的。
离开第三十二厂之前,徐申学按照惯例见了该厂的管理层以及主要的科学家,还从人群中看到了于泰和的弟弟!
于泰和,就是常温常压超导体mmk34材料的发明人,虽然最后证明了他发明mmk34材料运气成分极大,真实水平还略逊一筹,但是科学界只讲成果……
他既然做出来了mmk34这种顶级材料,那么于泰和就是顶级科学家。
所以,现在的于泰和是智云集团里的w13级别的科学家。
先担任智云集团旗下的广城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后来升任智云集团旗下广城材料研发中心主任……他已经开始朝着管理型科学家转型。
搞研发,现在多少是差了点,但是带团队,搞管理他还是很有一套的……
对于于泰和这人,徐申学也是比较熟悉的,只是没有想到他弟弟竟然也非常出色,在智云微电子里已经成为了w10级别的研发人员,是第三十二厂的核心工程师。
这个级别对于常规的研发人员而言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在智云微电子旗下的第三十二厂里已经足以主导一个先进工艺项目的研发了……放在外头,那已经是属于一流水平的半导体工艺科学家了。
如果能够挖走的话,四星半导体这些企业至少能够报出三四百万美元的年薪来挖人……四星半导体现在技术落后,一直都在想方设法到处挖人呢,为了挖高技术人才,他们也很舍得钱的。
可惜,他们挖不走……智云集团的这些核心技术人员身上全都是背着竞业条款,高昂违约金不说,而且很容易触发泄露原企业机密,到时候打官司一打一个准……到时候挖人企业就会面临数亿美元级别的天价赔偿。
挖人成本太高了!
当然,现在的于泰和的弟弟,其年薪也不会低,基本薪资都是七八百年薪起步,然后还要再加上股份激励,综合年收入不会低于一千二百万。
这种收入在国内已经是属于顶层级别了,大部分上市大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收入都没他高!
这种能够带着团队攻关先进工艺的核心工程师,都很贵的!
徐申学看到这个于泰和的弟弟后,还特地和他说了几句话,说他们兄弟两个都挺厉害的……两兄弟都能混成高级科学家,这可相当不容易。
然后徐申学和与于泰和的弟弟闲谈的时候,得知不仅仅他们兄弟两个,他们的妹妹也挺厉害的,上流985博士毕业,目前在益海科技集团任职,是一个虚拟拟真算法工程师,年薪也是上千万的那种……
听到这,徐申学哪怕见多识广,也不由得衷心佩服这三兄妹的父母……人家于泰和的弟弟亲口说,自己父母都是正儿八经的农村人,父亲只上过初中,母亲是小学毕业,说一句半文盲也不为过!
他们夫妻俩是靠着种田和打零工供起这三兄妹上学。
但是就是这样的家庭,这样的艰苦环境下,竟然培养出来于泰和兄妹三个顶级人才出来……
这,就很不科学!
结束会议的时候,徐申学还心有感触,特地吩咐了总经办那边安排人去于家一趟,看看这于家父母,送上一些小礼物,感谢他们为自己培养两三个如此杰出的人才!
这些只是小插曲,徐申学只是一时兴起,感叹过后其实也就忘记了。
但是总经办的秘书们不会忘记!
徐申学还在通城继续视察之旅的时候,当天晚上,柳河投资总经办的一个秘书,就已经带着礼物连夜从深城奔赴广城。
第二天上午,这个秘书就在柳河投资公司广城分公司几个高层的陪同下,前往于泰和的家,看望于泰和两老,并代表徐申学为两老送上了慰问的礼物……
这让两个老人兴奋而感动……早年累死累活,咬着牙一边务农一边打零工,省吃俭用也要供着三兄妹上学。
这一切的付出虽然在三兄妹毕业后陆续工作就已经得到了回报,他们也从老家来到了广城,住上了徐申学送给于泰和,价值好几个亿的大别墅,过上了外人眼中人上人的生活。
但是,今天徐申学这个大老板还专门派人过来专门看望他们,更让他们激动!
(本章完)
徐申学看着眼前的apo7000显卡,心中对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有了更大的信心。
人工智能研究院那边,正在持续的进行研发,试图开发出来更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
按照林教授的形容,他们是希望能够对人工智能的底层核心算法进行新一轮的革新,尝试开发出来同时兼顾低精度运算以及高精度运算的人工智能算法!
这种人工智能算法,将会利用低精度运算能力来模拟人类大脑的模糊决策,同时高精度运算来保持计算机的超高精度,这两者结合起来那么就能同时兼顾人脑以及计算机的优势!
这就非常强悍了……就有点类似科幻小说里的人脑开了个计算机外挂一样。
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容易!
其中的高精度运算,需要强悍的超导量子计算机以及apo算力卡来提供庞大的算力,而低精度运算则是需要顶级的神经拟态计算机来提供强悍的低精度运算能力。
这涉及到了三大核心领域:超导量子计算机、gpu为核心的算力卡,神经拟态芯片!
然后如何把这三类算力结合起来协同工作,这也是个大工程……这也是智云集团耗时多年才研发成功的yanc系统。
最后,还需要一个最重要的核心,人工智能技术的灵魂:核心底层算法!
前面的硬件领域,是依赖工业基础以及大量的强悍顶级科研人才来进行突破。
而后者的算法领域,那纯粹是极少数顶级科学家的专属领域……寻常高级人才连参与,打下手的资格都没有。
具体到智云集团里,这事更直接的说是林教授一个人的事……目前全人类里,也只有他这个智力属于超人类级别的数学家,才能够完成这种工作,其他人……别说研发了,连人家林教授的科研成果都看不懂!
底层核心算法,其核心还是数学理论,数学工具的研发……玩的是纯脑浆子,没有任何其他取代方式可走。
所以,什么时候才能够做出来下一代的人工智能技术,直接取决于林教授什么时候在数学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这也是林教授是智云集团里唯一一个w15级别科学家,其安保级别和徐申学同级别的缘故……这种顶级科学家的作用是巨大的。
林教授什么时候能够做出来,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是徐申学相信他是可以的……实在不行,徐申学就再弄个sss级别的科研名额给他用。
这两年,徐申学也积攒了不少系统的成就点,手头上大概存着有三百多万的成就点,如今一年也能够新增大概两百万个成就点。
实在不行,他就熬个四年左右,期间一个成就点都不,全部攒起来,然后凑够一千万的成就点兑换一个sss级别的科研名额。
如果有了这种级别的科研名额加持,林教授这种本身智力就站在人类巅峰的顶级数学家,势必能够极大的突破人类上限,进而迸发出来超乎人们想象的研发能力!
总之,不管如何,徐申学都要把这个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术给弄出来!
——————
看过apo7000显卡后,徐申学还看到了其他几种处于小规模试产阶段的三纳米芯片。
包括今年发布的s22旗舰级预计采用的s1303芯片的,这款芯片的核心,其面积其实非常小的,只有一百二十平方毫米,但是其内部确实集成了多个cpu核心以及gpu核心,此外还有一个高效的npu核心——也就是ai核心。
此外,还集成了5g全网通基带以及其他各类管理功能核心。
这年头的手机soc,是一种高度集成,综合性非常强悍的芯片,可不是单纯的cpu。
然而,集成了如此多的核心,内部拥有两百多亿个晶体管的芯片,其体积也不大!
因为它采用了智云微电子的n3工艺!
智云微电子的n3工艺,其晶体管密度达到了每平方毫米两亿八千万……而根据情报,台积电那边正在研发中,预计还过几个月才能量产的等效三纳米工艺,晶体管密度只有每平方毫米两亿五千万个左右……他们的下一代改进型三纳米工艺规划才是两亿七千万个左右呢,这个工艺还只是技术验证状态,要想大规模量产,估计都得等两年以后。
以上,这还没算上良率呢。
智云微电子的n3工艺良率已经做到了百分之七十二,预计六月份就能够达到百分之七十五。
但是台积电那边的n3工艺,良率据传只有百分之五十左右……这个良率差异,就意味着台积电的三纳米芯片,在成本上将会大幅度高于智云微电子的三纳米芯片。
考虑到性能差距,再加上它们的三纳米工艺还需要过几个月才能量产,再考虑到良率问题。
整体算上来,以智云微电子内部的分析预估,自家在逻辑芯片工艺技术上,至少领先了台积电三年左右的时间……台积电那边光是把三纳米工艺的良率提升到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最少都得两年时间,然后再追上三纳米工艺里的性能差异,估计也得一年时间。
别看这三年的时间少,这在竞争极为激烈的先进半导体领域里已经很难得了……要知道,台积电背后也是站着一大堆欧美日韩的资本支持,水果和高通以及amd这三家主要公司的御用半导体代工厂呢。
人家研发起来也不差钱,不差人,顶级的euv设备以及其他各类半导体设备也是不缺的……市场也不缺。
同时这种涉及到整个工业体系的技术进步,也很难依靠几个顶级科学家就完成跨越式的突破,所以要想拉开距离,就只能这么一步一步的慢慢来开……这里拉开一点距离,那里拉开一些距离,然后再汇总起来,形成巨大的技术差异。
同时别人在追赶的时候,智云微电子又不会停下脚步,依旧在持续前进,而且前进的速度更快……三年后,不出意外的话,智云微电子的主力工艺都已经全面转进到两纳米工艺了,并且开始小规模搞一点五纳米工艺了。
因为海湾科技那边的大数值孔径euv光刻机,已经正在进行样机测试了,测试个一年半载,估计明年下半年就会量产并用于新工厂建设。
等这个新工厂建成后,智云微电子就会开始玩等效一点五纳米工艺,甚至未来的一纳米工艺了。
台积电想要追上来,难度将会非常大……哪怕是他们也有着欧美日韩工业体系的支持,半导体行业的支持,但是技术的事不是那么容易追上来的。
——————
得益于智云微电子的等效三纳米工艺的高效,每平方毫米两亿八千万个晶体管,这也导致了s1303芯片的面积,其实很小,只有一百一十平方毫米。
大概就相当于指甲盖的面积……当然,算上外部封装面积的话,看起来就比较大一些。
人们日常所见到的芯片,都比较大,因为它还包括了外围覆盖的封装层,得把外部的封装层打磨去掉之后,才能够看到内部的真正芯片。
s1303,关于今年s22 max/s22 max pro这两款机型的发布,徐申学还是非常重视的……至少上千亿美元的营收呢,不重视也不行啊。
除了s1303外,徐申学也在第三十二厂里看到了同样在测试流片当中的zy50芯片……这种大规模数据处理芯片也非常重要。
这种芯片,是智云半导体专门为了配合人工智能技术而研发的数据处理芯片,其他用途没有,就是专门为了处理大量传感器收集来的数据。
目前主要应用于智能机器人,虚拟设备,此外海蓝汽车里的部分高端车型也会应用……然后x14系列低空无人机以及其他一些民用的大型人工智能终端也会使用。
早期的时候,该芯片还用于国防领域的大型人工智能终端呢,比如x系列人工智能战斗机,只不过后来研发了专门的国防专用的数据处理芯片进行来代替,类似情况的还有eyq芯片被国防专用高性能通用算力芯片所取代。
这些国防专用的高性能芯片,能够面对更极端的环境,同时不用考虑成本问题,所以一个个面积搞的也比较大,具有良好的容错空间,这一系列国防专用的高性能芯片,除了用于国防领域外,也用于南门航天的一系列航天器,尤其是太空机器人,星际飞船等。
实际上,去年开始,三纳米工艺良率只有百分之五十多,智云微电子这边还没有进行大规模量产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小规模生产了一批国防专用的新一代算力芯片以及数据处理芯片……国防芯片人家也不在乎这点成本的高低,人家只要性能!
别说百分之五十多的良率了,就算是百分之十几的良率,人家照样敢做!
这些国防专用芯片因为产量少,所以大部分成本其实都是研发成本以及流片成本……这个数据动不动好几十亿呢。
而真正的制造成本占比很低的,三纳米工艺的单片十二寸的硅晶圆报价,大概也就二十万左右……二十万和几十亿对比,可以直接忽略不计。
再说了,制造成本几千块一枚的国防芯片和十几万块一枚的国防芯片……对于价值好几个亿,甚至十几个亿x1以及x3战斗机而言,也不值一提。
国防专用芯片这些东西,和大规模批量生产的商用芯片,对成本的要求区别是极大的,不能一概而论。
所以,智云集团这边的apo7000显卡都还没用上呢,隔壁的x1战斗机以及x3战斗机,去年就开始使用新一代三纳米工艺的算力芯片了。
智云集团这边开始大规模使用apo7000显卡的时候,人家都已经把之前服役的老机型全部升级完毕了……顺带一提,这个升级工作也是智云集团旗下的秘密子公司做的,毕竟这种升级也不是换个芯片就行的,还需要换上一整套附带的支持设备,更新数据协议,升级更新版本的x系统。
所以别看最早的一批x1战斗机都服役多年了,但实际上其内部核心的算力系统,间隔一两年就升级一次,始终维持在最新技术水平。
当时智云集团进行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升级……所以升级算力系统很方便的。
只不过这些国防专用芯片都是属于保密级别的芯片,徐申学不适合带着一群人去看,因此也就没有去看。
————
这一次第三十二厂的视察之旅,徐申学还是非常满意的,各方面的成果都不错。
三纳米工艺良率不错,并且已经开始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不用多久,新生产出来的apo7000/240gb自用版本,就能够用在第二代yanc系统上。
而成熟的n4以及n5工艺也不错,良率持续攀升,成本持续下降,产能持续增加,这对于后续智云集团在各领域里大规模应用等效五纳米工艺节点的战略计划也是非常重要的。
离开第三十二厂之前,徐申学按照惯例见了该厂的管理层以及主要的科学家,还从人群中看到了于泰和的弟弟!
于泰和,就是常温常压超导体mmk34材料的发明人,虽然最后证明了他发明mmk34材料运气成分极大,真实水平还略逊一筹,但是科学界只讲成果……
他既然做出来了mmk34这种顶级材料,那么于泰和就是顶级科学家。
所以,现在的于泰和是智云集团里的w13级别的科学家。
先担任智云集团旗下的广城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后来升任智云集团旗下广城材料研发中心主任……他已经开始朝着管理型科学家转型。
搞研发,现在多少是差了点,但是带团队,搞管理他还是很有一套的……
对于于泰和这人,徐申学也是比较熟悉的,只是没有想到他弟弟竟然也非常出色,在智云微电子里已经成为了w10级别的研发人员,是第三十二厂的核心工程师。
这个级别对于常规的研发人员而言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在智云微电子旗下的第三十二厂里已经足以主导一个先进工艺项目的研发了……放在外头,那已经是属于一流水平的半导体工艺科学家了。
如果能够挖走的话,四星半导体这些企业至少能够报出三四百万美元的年薪来挖人……四星半导体现在技术落后,一直都在想方设法到处挖人呢,为了挖高技术人才,他们也很舍得钱的。
可惜,他们挖不走……智云集团的这些核心技术人员身上全都是背着竞业条款,高昂违约金不说,而且很容易触发泄露原企业机密,到时候打官司一打一个准……到时候挖人企业就会面临数亿美元级别的天价赔偿。
挖人成本太高了!
当然,现在的于泰和的弟弟,其年薪也不会低,基本薪资都是七八百年薪起步,然后还要再加上股份激励,综合年收入不会低于一千二百万。
这种收入在国内已经是属于顶层级别了,大部分上市大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收入都没他高!
这种能够带着团队攻关先进工艺的核心工程师,都很贵的!
徐申学看到这个于泰和的弟弟后,还特地和他说了几句话,说他们兄弟两个都挺厉害的……两兄弟都能混成高级科学家,这可相当不容易。
然后徐申学和与于泰和的弟弟闲谈的时候,得知不仅仅他们兄弟两个,他们的妹妹也挺厉害的,上流985博士毕业,目前在益海科技集团任职,是一个虚拟拟真算法工程师,年薪也是上千万的那种……
听到这,徐申学哪怕见多识广,也不由得衷心佩服这三兄妹的父母……人家于泰和的弟弟亲口说,自己父母都是正儿八经的农村人,父亲只上过初中,母亲是小学毕业,说一句半文盲也不为过!
他们夫妻俩是靠着种田和打零工供起这三兄妹上学。
但是就是这样的家庭,这样的艰苦环境下,竟然培养出来于泰和兄妹三个顶级人才出来……
这,就很不科学!
结束会议的时候,徐申学还心有感触,特地吩咐了总经办那边安排人去于家一趟,看看这于家父母,送上一些小礼物,感谢他们为自己培养两三个如此杰出的人才!
这些只是小插曲,徐申学只是一时兴起,感叹过后其实也就忘记了。
但是总经办的秘书们不会忘记!
徐申学还在通城继续视察之旅的时候,当天晚上,柳河投资总经办的一个秘书,就已经带着礼物连夜从深城奔赴广城。
第二天上午,这个秘书就在柳河投资公司广城分公司几个高层的陪同下,前往于泰和的家,看望于泰和两老,并代表徐申学为两老送上了慰问的礼物……
这让两个老人兴奋而感动……早年累死累活,咬着牙一边务农一边打零工,省吃俭用也要供着三兄妹上学。
这一切的付出虽然在三兄妹毕业后陆续工作就已经得到了回报,他们也从老家来到了广城,住上了徐申学送给于泰和,价值好几个亿的大别墅,过上了外人眼中人上人的生活。
但是,今天徐申学这个大老板还专门派人过来专门看望他们,更让他们激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