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早朝
  第152章 早朝
  “殿下是想等着他们犯错,借机把他们清除?”王安石有些不确定道。
  他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因为赵兴把三个空缺的县令都安插上了他的人。
  “若是孤真是这个想法,你觉得如何?”赵兴反问道。
  “殿下,这么做很不妥。”王安石沉吟了一会,说道:“县令是一县父母官,贸然换人光是熟悉理清县里的大小事务,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可以换掉几个人震慑一下,却不能全换。”
  “你说的孤都明白,孤这么做是有别的打算。”赵兴微笑道。
  这些赵兴自然考虑过,在赵兴看来,知人善用,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是基于自己看人的眼光。
  但是有的时候,很容易会被蒙蔽的。
  最高明的用人方式是,把不合适的人放在一个位置上,还要让他们发挥出自己想要的作用。
  他让盛长柏他们担任县令,为的是磨练他们。
  现在三个县令的位置空出,哪怕他调别人担任,一样要面临要从头熟悉的局面。
  唯一的区别是他们比盛长柏几人要经验丰富点。
  但这正是磨练的目的。
  这些他并没有告诉王安石的意思,王安石见赵兴不说也没有继续追问。而是说道:“殿下下令各县县令清查田亩的消息很快就会传开,到时候朝堂怕是有很多人要坐不住了。”
  “哈哈,孤等着呢。”赵兴笑道。
  赵兴下令清查开封府境内的田亩,看似和朝中官员关系不大。
  但是深层次的影响却非常深。
  被隐没的田亩,已经不在官府的册子中了。
  也就是说这部分田亩是不用交税的,而且清查出来后,也是无主的。
  若是清查出大量隐田,不仅税收会增加,朝廷还能得到大量无主的田地。
  如此一来,官家看到好处后,会不会想着清查天下的田亩?
  朝中官员谁家没有一些田地?
  哪怕是平民子弟,当了官以后,都会买很多田地。
  他们在汴京附近买的田地或许没有隐田的情况,但在家乡的土地绝对有。
  一旦赵兴清量土地,查出大量隐田,官家看到好处,想要清查天下田亩,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去阻止?
  所以在一开始就会有许多人站出来反对,想要把这件事扼杀在摇篮之中。
  这件事根本不需要联合,因为已经影响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了。
  开封府下辖的县都在汴京四周,距离汴京这么近,那些县令和汴京的一些官员都有来往。
  这些官员离开没多久,太子殿下要清查开封府田亩的消息就传开了。
  这个消息并没有在百姓之间传开,但是汴京大小官员,在晚上的时候基本上都知道了这件事。
  …………
  “殿下,殿下,该起了。”
  赵兴迷迷糊糊的被人叫醒了,低声道:“知道了。”
  说完他小心的拉开帘帐,想要下床。
  虽然赵兴动作很轻,还是惊醒了余嫣然,她撑着身体坐了起来,揉了揉眼睛说道:“殿下,要上朝了么?”
  余嫣然身上只穿着一个红色的亵衣,也不知道是不是她睡觉的时候不老实,还是某人的手不老实,亵衣的带子已经被解开了。
  随着她坐起,亵衣滑落,露出大片春色。
  余嫣然毫无所觉,说道:“殿下,臣妾伺候你洗漱更衣。”
  赵兴这才回过神来,连忙下床,放下帘帐挡住了春色,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孤要去上朝,你再睡一会。”
  余嫣然闻言也没坚持,躺下继续睡了起来。
  赵兴梳洗完,火气总算下去了一些,换好衣服离开东宫,乘坐马车前往了皇宫。
  他成为开封府尹,自然要早朝站班。
  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参加早朝了。
  路上赵兴还在暗骂,不知道谁定下的早朝时间,寅时早朝。换算到后世也就是凌晨三点钟,近些的官员还好,凌晨两点左右起来收拾妥当赶去皇宫也来得及。
  住的远的估计半夜十二点就要起床梳洗了。
  好在如今只是五日一朝,要是天天上朝,人都要整疯。
  赵兴打定主意,等将来自己登基,就把早朝时间给改了。
  半夜早朝不是神经病么。
  对了,还得改为十日一朝,甚至一个月一朝也行。
  倒不是赵兴懒,而是早朝这玩意根本没多大意义。
  上次赵兴参加过一次,无非就是商议一些未决的事。
  平常有什么事,都是官家召集相公和六部尚书商议的。
  只有一些商议不出结果的事,才会拿到早朝上商议。
  当然了,早朝存在的目的还有一个,那就是防止皇帝被蒙蔽。
  若是没有早朝,许多官员连求见皇帝的资格都没有,他们向皇帝递交的扎子,能不能到皇帝手里都不一定。
  但是早朝,只要在汴京任职的六品及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
  有什么事可以当朝上奏。
  在赵兴看来根本没有用处,根源还是要看皇帝昏庸与否。
  赵兴觉得做皇帝还得向嘉靖学习,人家在位几十年,过半都不上朝,皇位坐的却稳稳的,“帝王之术”被他玩得炉火纯青,将群臣玩弄于股掌之中。
  不过前提是他能解决大宋积弊,解决辽夏这两个邻居。
  胡思乱想中来到皇宫门口,文武百官还在外等候,赵兴却能直接进宫。
  换乘步辇来到大殿外,赵兴干脆坐在步辇上睡了个回笼觉。
  睡的正香的时候,被三水给叫醒了。
  赵兴揉了揉眼,站了起来,发现文武百官已经排好班,在太监的带领下走了过来。
  等他们踏上阶梯的时候,赵兴来到文官队列前,带头走进了大殿。
  赵兴身为太子,站在文官最前列,就连韩章这个大相公,也要在他之后。
  文武百官站定后,司殿太监得到通知后,高喝道:“陛下驾到!”
  “儿臣恭迎父皇!”
  “臣等恭迎陛下!”
  赵兴和文武百官躬身道。
  官家走到龙椅前,坐了下来,挥袖道:“平身!”
  “谢(父皇)陛下!”
  谢恩后,躬着身的文武百官才直起身来。
  “有事早奏!”
  随着司殿太监的一声唱喝,早朝正式开始。
  先是一个官员出列上奏,官家询问大臣们的意见,一番争论后有了结果,便下旨执行。
  随着时间过去,一桩桩的事情被处理了。
  这时候,该议论的也议论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御史谏官们出马的时候了。
  不过他们可不是来提出政见的,而是出来弹劾别人的。
  自古以来言官们都有一个特权,叫做“风闻奏事”,意思就是说只要他听说了哪个官员有不对的地方,不用掌握什么证据,就能在朝堂上弹劾对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