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活下来,打造保健食品
  进口多元化另辟蹊径,同样可以化解大豆危机。不过,这里面又牵扯到定价权的问题,很复杂,要想起到大作用,同样需要时间。
  “方式书,那么你认为现阶段最应该面对的是什么?”
  王林创业沉吟了片刻,然后很认真的问道。
  他这次之所以喊方唯到省城来聚会,主要是为了这件事,或者说是为了他的任务。
  之前方唯给他的创造的机会很好,令他受到了上面关注。
  现在上面也在绞尽脑汁想化解大豆危机,会咨询一些受到关注的干部,这其中就有王林。
  王林当然能想出一些办法,但和方唯这种事件的亲历者还是有明显的差距的。他可不希望自己提的建议被上面否决,所以今天也有咨询方唯的意思。
  “我觉得现阶段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活着。让尽量多的种植户活下来,让尽量多的粮油企业活下来,使得国内的大豆市场不至于崩盘。”
  方唯这话乍一听有点悲观,但现实就是现实,盲目乐观才是致命的。
  对手很强大,不仅仅是技术强大而且还享受全球的定价权。所以从国内的角度出发,能抗住对方的第一波攻击活下来就是最大的胜利。
  未来肯定有发起反击的时候,但现在明显做不到。
  “嗯,你这样考虑是对的,速胜论和速败论都是不可取的。来来来,大家坐起,接下来讲一些轻松的事情,不谈这个。”
  王林若有所思,随后举起了酒杯,和大家一起喝酒。
  接下来的时间又重新变得轻松快乐,大家讲讲笑话,聊一些有趣的事,一直到聚会结束。
  大家纷纷离开了包间,方唯和庞万新走在最后。
  “方支书,你侄子还在乡下搞科技助农啊?让他回来吧,有人会照顾好他的。”
  庞万新这话明显是王林的意思,其实他自己也想不通。
  虽说方唯的侄子性格有点怪,但有王林的关照,谁也不敢把他怎样,有必要躲到乡下去吗?
  “不用管他,喜欢做点实事就由他去吧,等她什么时候想回单位了再说。”
  方唯笑着摇了摇头,自己侄子很有性格啊,他高兴就好。
  对方在新林县干得不错,而且还搞出了高产红薯,同样还帮助农民创收,的确比坐办公室或呆在三产要强。
  那天和侄子见面的时候,方唯就说了,研究所的大门是敞开的,不管对方需要使用设备还是和大家进行技术交流,都没有问题。
  而且方涛和研究所的不少人都很熟悉,应该不会感到拘束。
  “那行,今儿就到这,回头咱们再聊。”
  庞万新点点头,随即上车离去。
  方唯回到自家的小院住了一晚,第二天就返回了村里。
  大豆的事情他已经尽力了,暂时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不如先放放。
  “董事长,最近国际上的大豆价格上涨了20%,涨幅不大不小,似乎市场上对这个定价的分歧很大,国际巨头也显得很犹豫。”
  上班的第一天,杨峰向他汇报了大豆的情况。
  方唯点点头,没有发表任何评论,而是问了问公司食用油最近的表现。
  杨峰介绍说,近一段时间以来,食用油市场相对比较平稳。国际巨头貌似偃旗息鼓了,国内的一些食用油企业也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瑶岭牌食用油表现良好,菜籽油一枝独秀,其他品种也略有进步。
  “杨助理,暂时先这样吧,你抽空盯着点,有什么异动再向我汇报。”
  方唯随即把杨峰打发了出去,然后埋头处理公务。
  时间匆匆。
  方唯再次乘飞机飞往了大西北,夏楚县海水稻种植基地终于迎来了收割的日子。
  他赶到的时候,收割已经接近了尾声,王木齐带人正在认真的统计各项数据,并对海水稻进行了检验。
  “支书,这边出产的海水稻,产量和海边的滩涂差不多,平均亩产在1520斤,但口感、味道和品质却有了明显的提升。”
  王木齐针对基本情况进行了汇报,他已经让人把海水稻稻谷送到省农科院去做检验,主要测定营养成份和微量元素。
  大概下周就能有结果。
  当天晚上,王木齐让人煮了海水稻米饭,让方唯进行了品尝。
  “非常不错,这种海稻米有一股特殊的清香,而且富含营养成分,对人体是有益的。这就是海水稻最大的卖点,以后可以当做保健食品销售。”
  方唯有自己的思路,别说这两年,就是未来五年到十年海水稻依然属于稀缺的东西。
  物以稀为贵,他不想贱卖海水稻,所以今后进行宣传的时候就要有明显的卖点。现在就等最后的检验报告出来,到时候就可以联系媒体进行一波信息轰炸了。
  这种事都不用他出面,夏楚县的吴书记、马教授他们就能搞定。
  “好主意!现在不管是保健品还是保健食品都很畅销,咱们的海水稻的功效可是实实在在的,应该会被消费者所接受。”
  王木齐顿时打开了思路,马上起身拿来了纸笔,把这些思路记录了下来。
  翌日。
  方唯视察了基地的各项设施,并提出了一些整改意见。
  整体上来说基地建设还是搞得不错的,只有一些细节不到位,稍微整改一下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接下来,他就坐在屋里仔细的查阅种植记录,并把各项数据摘录下来,打算做详细的研究。毕竟以前没有太多的经验,他还是抱着谦虚的态度在学习和研究。
  匆匆数日。
  当地的省农科院检验报告寄了过来,方唯拿到之后仔细看了好几遍,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海水稻的确富含各种副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他不需要再次论证,只要是没有进行虚假宣传就行。
  随后他给于浩打了电话,让销售公司代理销售,并说了自己的营销方案。
  “师兄,你这个方案很好,看来你的确是一个营销高手。这样吧,我这边可以代理销售,不过货款只能付一半,剩下的得等到卖完之后才能结清。”
  于浩手上的资金倒没问题,只不过公司的规章制度定的很死,他也不敢乱搞一气。
  要怪就怪方唯,毕竟这些制度本身一开始就是他制定的,再经过逐渐完善,基本上没有漏洞可言。
  “行啊,就这么办吧。”
  方唯心知肚明,也不可能提过分的要求。
  海水稻这个产品目前并不属于公司,是他和马教授、林教授合作的产物,公私分明也是对的。
  随后,他亲自去了当地的省城,定制了一批高端上档次的礼盒以及一些稍微普通一些的包装。对方答应加班加点生产,很快就可以运往夏楚县。
  等包装到位之后,就可以分批发货,销售公司会帮着销售海水稻。
  接下来,方唯便采集了土壤的样本,然后派人送去检验。
  检验的效果超出了他的意料,土壤的盐碱化程度大幅下降,按照目前的趋势,最多两年就可以种植一些耐盐碱性能较好的普通作物。
  比如像的耐盐临界值在0.7%,现在的土壤状态种植一点问题都没有。
  “支书,海水稻这么厉害?土壤的含盐量一下子就降到了0.6%左右?”
  王木齐等人都有点傻眼,这个效果也未免太好了吧?
  要知道不少耐盐作物的临界值都可以达到0.06%,也是说,这片盐碱地只种植了一季的海水稻,土壤改良的效果就表现出来了。
  那么到了明年是不是可以种植更多的作物?
  “先不要想那些有的没的,明年肯定还是种植海水稻呀,咱们的目的不是急功近利,而是要彻底改善土壤的状态。”
  现在看来,海水稻吸收土壤盐分的效果超出了预期,那么盈利肯定会提前到来。
  等到土壤彻底改良之后,秋后可以种植冬小麦,春播可以种植等作物,经济效益提高显著。
  不过这会儿方唯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没空和对方说太多。
  他随即走了出去,开着皮卡去了县城。
  “吴书记,我想再承包一万亩的盐碱地。我们这一季种植海水稻很成功,所以打算扩大种植规模,并尝试在本地育种。”
  方唯来到了吴江的办公室,由于提前打过电话,对方正等着他呢。
  他进来坐下之后,也不啰嗦,直接进入了正题。
  “扩大种植面积?这当然好事。不过,你有把握吗?尤其是育种,会不会仓促了点?”
  吴江自然很希望方唯能加大投资,但他看得很长远,不希望对方的步子迈的太大。
  稳扎稳打比较好,要是失败了肯定会影响投资信心,所以他才劝了一句。
  “没问题的,我心里有数。”
  方唯当然有信心,只要能一次种植成功,那么后续的问题通通都不存在。
  他早就将承包的盐碱地指定为【种植区】,在有着属性加持的前提下,成功一次就会成功无数次,绝不可能失败。
  “那好!县里再批给你两万亩的免费盐碱地,和你现在的土地连成片。不过,你以后要是还想扩大种植规模,土地就要收承包费了哦。”
  吴江答应的很痛快,但也把丑话说到了前头。(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