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煌煌八万言
第799章 煌煌八万言
次日清晨,
李逸一行离开了柏谷坞,这里千余户曾经的庙奴,全都前来送行。
大家舍不得李逸离开,这短短的一段日子,大家前所未有的安稳幸福。
他们怕李逸一走,又跌回深渊。
许多村民哭天抢地,
如丧考妣般的沮丧。
张兵跟父亲告别,和兄弟姐妹们告别,虽然心有不舍,但却更向往走出这小村庄。
张兵父亲摸了摸儿子的剃掉头发的脑袋,“儿,去吧,好好听话。”
张兵的母亲则拉着儿子的手,不舍的落泪。
“哭啥,多少人羡慕大兵呢,这是跟着当朝宰相呢,你看安家费就给了五匹绢。
一年还给两石粮两匹绢,今年都年尾了,都还直接给了两石粮两匹绢呢。
咱娃出去跟着贵人,还能赚大钱咧。
大兵啊,你不知道多少人羡慕你,咱这柏坞谷千多户,司徒公可就选了你一个,
这些天,好些个人家,都来咱家想说亲嘞,咱家的门槛都踏破了。
你要不走之前,先定一个?”
都知道张兵这孩子有出息,运气好,被司徒选中,不管是做随从还是啥,那都是在司徒身边做事。
因此好多人赶来说亲,甚至都不要什么娉礼这些,还有愿意倒贴的,亲事若定下了,那他们家也就跟司徒能扯上些关系嘞。
十岁的张兵,犹豫了一下,
然后目光望向了一旁等他的李恩泽,
李恩泽对他微微摇头。
“阿耶,阿娘,我随司徒公去洛阳,也不知道何时会回来,先不订了。”
“不订了?”张兵父亲小声对儿子道:“你个小崽子这次不知走什么狗屎运让司徒公点你随从,可你也没啥本事,万一到时被撵回来嘞?
现在趁着这机会,赶紧订门亲,有好几家条件都很不错嘞,人家还愿意倒贴嘞。”
张兵摇头。
老张有些不满,“算了,去逑吧,好好干,一年两石粮两匹布的工钱嘞,要是在过去,给寺里放羊,也就一天混顿稀粥喝。”
张母则道,“这钱粮别乱,记得攒下来送回家来,娘给你们攒着,将来娶新妇。”
一家人有太多话要说,
等到车马动了,
李恩泽再次提醒张兵,他这才含泪告别父母,跟上了车队。
在车上,
李逸忍不住回头观望这个村子,
曾经的古战场,
后来几乎沦为地狱,
现在阳光刺破层层乌云,重新洒落,重新带给他们光明和温暖。
希望的种子已经种下,就是不知道能否成功破土发芽、茁壮成长。
放下车帘,
李逸开始翻看着手上的文字,
这些是李逸让手下的禁军、府兵还有家将们,这些天四处调查得出的报告。
柏谷坞调查,涉及方方面面。
田地、山林、村庄、人口、作坊,这里的过去和现在,
田地山林的归属,
百姓们的生活,还有这里的物产、集市、物价。
过去这里土地有多少是属于少林,有多少属于百姓,原来的租约,以及百姓生活状况,
连这里的借贷情况,利息等都调查了个遍。
甚至本地有多少耕牛,多少农具,养了多少羊,有多少人会工匠手艺,
几千人分组摸查登记,
把这里一万来亩田地,一千多户百姓的各种底细,都摸清登记,
现在这些都汇总到李逸这里。
大家不解司徒要查这些做啥,
可李逸在车上翻看着这些原始的第一手真实数据,却看的很仔细。
任何决策,都离不开真实准确的信息支持。
县衙也会有一些田地、人口等档案,但登封县的档案,肯定是不准确的,柏坞谷的这一千多户百姓,过去都没在官府户籍上。
而这里一亩田地多少钱,一亩山林多少钱,娶妻多少,纳妾多少,订婚多少,甚至是一头牛一头猪多少,
借贷利息多少,
这些肯定是得亲自调查才行的。
柏谷坞到洛阳,一百余里,
马车行驶的很缓慢,
路不好走,
一路很颠簸,
好在马车里有暖炉等,倒也不冷,李逸就在车上查看整理这些数据,把他们整理汇总,编写成一篇奏疏。
这篇奏疏就叫柏谷坞奏事。
一百多里地,走了六七天,李逸在路上也整理编写出了八万余字的柏谷坞奏事。
马车抵达洛阳城郊,
皇帝已经派了许洛仁来迎接。
“陛下听闻安百骑奏报说司徒今日回京,特让我等出城二十里来迎。”
洛阳城郊驿站,
许洛仁还安排了接风酒宴,
杀鸡宰羊,弄的很丰盛。
“司徒这一路巡省,可够辛苦的啊。”
“还好。”
许洛仁笑道:“告诉司徒一个好消息,陛下见司徒在洛阳通济坊的宅子小,
特下旨,把原赏赐给魏王的惠训坊,分了一半给司徒建宅。”
李逸在通济坊的宅子才二十余亩,
而惠训坊足有五百余亩地,现在一分为二,李逸占西面半坊地,二百余亩,越王李泰占东边半坊地,也二百余亩。
“现在越王那半坊,更名为道术坊,卫王这半坊,则仍名惠训坊,一坊分为二坊。”
“惠训坊可是好地方啊,北面临着洛水,一水相隔便是皇城,惠训坊西北不远,便是天津桥。”
从天津桥过来,洛水南岸有一大片地,洛水南溢,开成了一片几百亩地的潴沼,
当年杨广营建东都洛阳时,为控制洛水泛滥修筑堤岸,但后来洛水南溢,于是在洛河南堤以南,形成了一片三百多亩的沼池。
堤岸周边荷芰丛生,杨柳成荫,水鸟翔集。
池周七里余。
这片沼池虽说如今没人打理,显得有些荒芜。
可如今皇帝把这三百亩的沼池,一并赏赐给了李逸做园林。
赐半座惠训坊二百多亩地,再赐坊前沼池三百余亩,
这可不是洛阳郊外,
而是就在天津桥旁,
与皇城就隔了一条洛河,这里本就风光宜人,是达官贵人开馆列第的好地方,
李逸所在这片地方,更是堪称都城之胜。
许洛仁说起这些的时候,都是一脸羡慕。
哪怕洛阳如今只是洛州,不再是京都,但这毕竟是洛阳。
“陛下让你入城后,先回府好好泡个温汤,在家休息半天,明日一早再进宫面圣。”
李逸还真很想回家好好泡个热水澡,然后在舒适的暖榻上好好睡一觉,这一路颠簸不说,也没条件沐浴,哪怕是大冬天,李逸也感觉身上很不自在。
他掏出柏坞谷奏事交给许洛仁,
“许将军,这道奏疏,有劳你替我转呈给陛下。”
许洛仁看见这奏疏装在黑色绢袋里,上面还打着封印,知晓这是直接呈给皇帝拆阅的封事,
接过后感觉份量很重。
陪李逸吃完这顿接风宴,许洛仁便立马赶回洛阳宫,亲自把这沉甸甸的封事呈给皇帝。
李世民接过时也有些意外,
打开后,看到厚厚一本奏疏,密密麻麻的都是李逸独特的瘦筋体。
八万字的柏谷坞奏事,李世民越看越惊讶,完全放不下来了。
这可比他之得得到的情报,要更详实全面。
“陛下,该用膳了。”
不知不觉,天色都暗淡下来了。
“嗯?”李世民抬头,才发觉自己居然一口气看了两个多时辰,这八万字的奏疏,他都已经看了几遍了,却还沉浸其中。
陟岵寺的恶,佃户们的苦,都超出他的预料。
而李逸雷霆镇压寺庙,给佃户们入籍、授田、分田、免债,还给他们修孔庙、社学,建社仓,
一面雷霆镇压,一面慈悲为怀。
他这一趟,为国家新添了近万户,佃户入籍,僧人还俗入籍,净人重新登记入籍,
二十多万亩寺田,重新登入田籍,还有净人等寄名隐匿于寺庙下的十几万亩田地,也都清量出来登记在册。
人丁、田亩、税赋,
还有抄出来的大量钱帛、粮食。
这些,都超过一个州十年的税赋收入了。
而李逸的这雷霆,却又还留有余地,上座善护等八大德迁往长安大兴善寺译经,
从白马寺选一位大德去任住持,这些尽显老道稳重。
八万字的奏报,让李世民没有深入乡里,却也真正看清了如今底层百姓的真实生活状况,远比他想象的还要差太多了。
那些看似琐碎的物价、风俗等等记录,却是那般真实详尽。
这是他平时坐在朝堂金殿上,从百官嘴里,和那些奏疏中看不到的。
合起这份奏疏,李世民塞入怀中。
“正好饭点,无逸估计也还没吃,去通济坊无逸府上,朕去他那蹭顿晚饭。”
殿中监裴怀节赶忙请示:“臣立即派人去司徒府上通知,让准备膳食和迎驾?”
“朕去无逸家,哪还用的着这些,朕换些便服,有百骑随同便行,不用提前通知。”
李世民现在就想见李逸,想当面跟他畅谈一番。
等不及了。
一晚都等不及。
有好多话想一吐为快,也有好多事想当面问询李逸。
天色已晚,
宫门将落锁,
可李世民却还是决定要去李逸家蹭顿晚饭,甚至已经决定,今晚就在李逸府上住下,要跟他秉烛夜谈,抵足而眠!
今晚,
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本章完)
次日清晨,
李逸一行离开了柏谷坞,这里千余户曾经的庙奴,全都前来送行。
大家舍不得李逸离开,这短短的一段日子,大家前所未有的安稳幸福。
他们怕李逸一走,又跌回深渊。
许多村民哭天抢地,
如丧考妣般的沮丧。
张兵跟父亲告别,和兄弟姐妹们告别,虽然心有不舍,但却更向往走出这小村庄。
张兵父亲摸了摸儿子的剃掉头发的脑袋,“儿,去吧,好好听话。”
张兵的母亲则拉着儿子的手,不舍的落泪。
“哭啥,多少人羡慕大兵呢,这是跟着当朝宰相呢,你看安家费就给了五匹绢。
一年还给两石粮两匹绢,今年都年尾了,都还直接给了两石粮两匹绢呢。
咱娃出去跟着贵人,还能赚大钱咧。
大兵啊,你不知道多少人羡慕你,咱这柏坞谷千多户,司徒公可就选了你一个,
这些天,好些个人家,都来咱家想说亲嘞,咱家的门槛都踏破了。
你要不走之前,先定一个?”
都知道张兵这孩子有出息,运气好,被司徒选中,不管是做随从还是啥,那都是在司徒身边做事。
因此好多人赶来说亲,甚至都不要什么娉礼这些,还有愿意倒贴的,亲事若定下了,那他们家也就跟司徒能扯上些关系嘞。
十岁的张兵,犹豫了一下,
然后目光望向了一旁等他的李恩泽,
李恩泽对他微微摇头。
“阿耶,阿娘,我随司徒公去洛阳,也不知道何时会回来,先不订了。”
“不订了?”张兵父亲小声对儿子道:“你个小崽子这次不知走什么狗屎运让司徒公点你随从,可你也没啥本事,万一到时被撵回来嘞?
现在趁着这机会,赶紧订门亲,有好几家条件都很不错嘞,人家还愿意倒贴嘞。”
张兵摇头。
老张有些不满,“算了,去逑吧,好好干,一年两石粮两匹布的工钱嘞,要是在过去,给寺里放羊,也就一天混顿稀粥喝。”
张母则道,“这钱粮别乱,记得攒下来送回家来,娘给你们攒着,将来娶新妇。”
一家人有太多话要说,
等到车马动了,
李恩泽再次提醒张兵,他这才含泪告别父母,跟上了车队。
在车上,
李逸忍不住回头观望这个村子,
曾经的古战场,
后来几乎沦为地狱,
现在阳光刺破层层乌云,重新洒落,重新带给他们光明和温暖。
希望的种子已经种下,就是不知道能否成功破土发芽、茁壮成长。
放下车帘,
李逸开始翻看着手上的文字,
这些是李逸让手下的禁军、府兵还有家将们,这些天四处调查得出的报告。
柏谷坞调查,涉及方方面面。
田地、山林、村庄、人口、作坊,这里的过去和现在,
田地山林的归属,
百姓们的生活,还有这里的物产、集市、物价。
过去这里土地有多少是属于少林,有多少属于百姓,原来的租约,以及百姓生活状况,
连这里的借贷情况,利息等都调查了个遍。
甚至本地有多少耕牛,多少农具,养了多少羊,有多少人会工匠手艺,
几千人分组摸查登记,
把这里一万来亩田地,一千多户百姓的各种底细,都摸清登记,
现在这些都汇总到李逸这里。
大家不解司徒要查这些做啥,
可李逸在车上翻看着这些原始的第一手真实数据,却看的很仔细。
任何决策,都离不开真实准确的信息支持。
县衙也会有一些田地、人口等档案,但登封县的档案,肯定是不准确的,柏坞谷的这一千多户百姓,过去都没在官府户籍上。
而这里一亩田地多少钱,一亩山林多少钱,娶妻多少,纳妾多少,订婚多少,甚至是一头牛一头猪多少,
借贷利息多少,
这些肯定是得亲自调查才行的。
柏谷坞到洛阳,一百余里,
马车行驶的很缓慢,
路不好走,
一路很颠簸,
好在马车里有暖炉等,倒也不冷,李逸就在车上查看整理这些数据,把他们整理汇总,编写成一篇奏疏。
这篇奏疏就叫柏谷坞奏事。
一百多里地,走了六七天,李逸在路上也整理编写出了八万余字的柏谷坞奏事。
马车抵达洛阳城郊,
皇帝已经派了许洛仁来迎接。
“陛下听闻安百骑奏报说司徒今日回京,特让我等出城二十里来迎。”
洛阳城郊驿站,
许洛仁还安排了接风酒宴,
杀鸡宰羊,弄的很丰盛。
“司徒这一路巡省,可够辛苦的啊。”
“还好。”
许洛仁笑道:“告诉司徒一个好消息,陛下见司徒在洛阳通济坊的宅子小,
特下旨,把原赏赐给魏王的惠训坊,分了一半给司徒建宅。”
李逸在通济坊的宅子才二十余亩,
而惠训坊足有五百余亩地,现在一分为二,李逸占西面半坊地,二百余亩,越王李泰占东边半坊地,也二百余亩。
“现在越王那半坊,更名为道术坊,卫王这半坊,则仍名惠训坊,一坊分为二坊。”
“惠训坊可是好地方啊,北面临着洛水,一水相隔便是皇城,惠训坊西北不远,便是天津桥。”
从天津桥过来,洛水南岸有一大片地,洛水南溢,开成了一片几百亩地的潴沼,
当年杨广营建东都洛阳时,为控制洛水泛滥修筑堤岸,但后来洛水南溢,于是在洛河南堤以南,形成了一片三百多亩的沼池。
堤岸周边荷芰丛生,杨柳成荫,水鸟翔集。
池周七里余。
这片沼池虽说如今没人打理,显得有些荒芜。
可如今皇帝把这三百亩的沼池,一并赏赐给了李逸做园林。
赐半座惠训坊二百多亩地,再赐坊前沼池三百余亩,
这可不是洛阳郊外,
而是就在天津桥旁,
与皇城就隔了一条洛河,这里本就风光宜人,是达官贵人开馆列第的好地方,
李逸所在这片地方,更是堪称都城之胜。
许洛仁说起这些的时候,都是一脸羡慕。
哪怕洛阳如今只是洛州,不再是京都,但这毕竟是洛阳。
“陛下让你入城后,先回府好好泡个温汤,在家休息半天,明日一早再进宫面圣。”
李逸还真很想回家好好泡个热水澡,然后在舒适的暖榻上好好睡一觉,这一路颠簸不说,也没条件沐浴,哪怕是大冬天,李逸也感觉身上很不自在。
他掏出柏坞谷奏事交给许洛仁,
“许将军,这道奏疏,有劳你替我转呈给陛下。”
许洛仁看见这奏疏装在黑色绢袋里,上面还打着封印,知晓这是直接呈给皇帝拆阅的封事,
接过后感觉份量很重。
陪李逸吃完这顿接风宴,许洛仁便立马赶回洛阳宫,亲自把这沉甸甸的封事呈给皇帝。
李世民接过时也有些意外,
打开后,看到厚厚一本奏疏,密密麻麻的都是李逸独特的瘦筋体。
八万字的柏谷坞奏事,李世民越看越惊讶,完全放不下来了。
这可比他之得得到的情报,要更详实全面。
“陛下,该用膳了。”
不知不觉,天色都暗淡下来了。
“嗯?”李世民抬头,才发觉自己居然一口气看了两个多时辰,这八万字的奏疏,他都已经看了几遍了,却还沉浸其中。
陟岵寺的恶,佃户们的苦,都超出他的预料。
而李逸雷霆镇压寺庙,给佃户们入籍、授田、分田、免债,还给他们修孔庙、社学,建社仓,
一面雷霆镇压,一面慈悲为怀。
他这一趟,为国家新添了近万户,佃户入籍,僧人还俗入籍,净人重新登记入籍,
二十多万亩寺田,重新登入田籍,还有净人等寄名隐匿于寺庙下的十几万亩田地,也都清量出来登记在册。
人丁、田亩、税赋,
还有抄出来的大量钱帛、粮食。
这些,都超过一个州十年的税赋收入了。
而李逸的这雷霆,却又还留有余地,上座善护等八大德迁往长安大兴善寺译经,
从白马寺选一位大德去任住持,这些尽显老道稳重。
八万字的奏报,让李世民没有深入乡里,却也真正看清了如今底层百姓的真实生活状况,远比他想象的还要差太多了。
那些看似琐碎的物价、风俗等等记录,却是那般真实详尽。
这是他平时坐在朝堂金殿上,从百官嘴里,和那些奏疏中看不到的。
合起这份奏疏,李世民塞入怀中。
“正好饭点,无逸估计也还没吃,去通济坊无逸府上,朕去他那蹭顿晚饭。”
殿中监裴怀节赶忙请示:“臣立即派人去司徒府上通知,让准备膳食和迎驾?”
“朕去无逸家,哪还用的着这些,朕换些便服,有百骑随同便行,不用提前通知。”
李世民现在就想见李逸,想当面跟他畅谈一番。
等不及了。
一晚都等不及。
有好多话想一吐为快,也有好多事想当面问询李逸。
天色已晚,
宫门将落锁,
可李世民却还是决定要去李逸家蹭顿晚饭,甚至已经决定,今晚就在李逸府上住下,要跟他秉烛夜谈,抵足而眠!
今晚,
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