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抉择
  第404章 抉择
  大同军虽然有五万五千兵力,但是分为了五部。
  张灿带领的精锐镇守前套,甲等营就有两个,兵力有近万人,可是领域范围实在是大,后来又加上后套地区,兵力已经极为短缺,轻易调动不得。
  然后是小黄河一带,大宁一带、灵迹泉一带。
  再是大同东部,防守宣府以及京畿方向,只有三个乙等营,最后是大同西南。
  此次出击。
  大同城的两个甲等营,两个乙等营,一个亲卫营合计一万三千人马,然后才是大同西南方向,参将魏毅所负责的西南三个乙等营,实际上出动了两万余人马。
  十八营出动了接近一半。
  “所有人都料错了节帅的赌性!”
  柳忠把守宁武关,与投降的守备吴士功待在一起,两人站在城门楼上眺望远山,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是啊。”吴士功苦笑:“谁也没有想到王节度这般迅猛。”
  柳忠点了点头,满眼敬佩,毫不客气道,“如果没有红夷大炮,不是在下自夸,凭此地地利,只需给咱四千人马,别说大同军不到万人,就算三五万人来攻,在下也能拖延个把月。”
  吴士功没有反驳。
  “成王败寇。”吴士功凭借自身的威望,很快帮大同军稳住了宁武关,加上把请王信喝过酒的话翻来覆去地讲,倒也混了个脸熟,好奇道:“王节度此次要做到何等地步?”
  身边的柳忠也是大名鼎鼎。
  这位造过反,杀过官,自号闯蹋天的小军官,摇身一变成为了大同军的营总游击,谁能不好奇,吴士功认识他,以己度人,王信连这种人都敢冒险收留,那么其野心不会小。
  吴士功内心担忧,如果王信要造反,自己岂不是上了贼船。
  “不知道。”柳忠摇了摇头,脸色平淡,“这狗日的朝廷反了也好,我要是节度我早反了。”
  这像什么话?
  柳忠如此不恭敬的语气,听得吴士功一脸不可思议,王信怎么连这样的人也收留。
  虽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也没必要冒险,以王信如今的地位,难道还缺人使用不成,吴士功想不通。
  柳忠也想不通。
  为何节帅到了今日还不造反。
  可惜自己只是一个营总,自己上头还有参将,参将上头还有总兵,自己问过参将魏毅,如此大好时机,完全可以杀入陕北靡乱天下借机起势,奈何被呵斥了一顿。
  大同的局势并不稳定,除了内部的隐患之外,外部也隐患不小。
  所以九千大同军拿下宁武关后,只能拿出一半的兵力追击,不光是粮草短缺的问题,还要保障后方的稳定,避免后方城池因为发现城里兵力缺失,有人趁机作乱。
  以大同境内当下的环境,很多遭受损失的大户并不缺乏掀桌子的勇气,只是没有找到机会而已。
  柳忠倒是想要回去,魏毅深知自己这个刺头手下的为人,如何敢放他一个人回去,只怕搞的当地一地鸡毛,特留下他在宁武关,派了另外的人率领军队回去。
  魏毅亲自带领四千大军直奔原平,打算截断杨武峪。
  一路收容的俘虏太多,又不能不管,最后又分了千余兵力出去,身边只剩下近三千兵马。
  宁武关与杨武峪之间隔了句注山,两地之间没有直通的驿道,盖因为两地之间大宗货物往来的极少,没有这个需求,仅有极少的往来通过两地之间的山路。
  山路难行。
  哪怕大同军士拼了老命传递消息,但是人力极限如此,反而是占据杨武峪下方的周文部更能轻易得到宁武关那边的消息。
  所以王信毫不怀疑,周文必然已经得知。
  “周文部有何动静?”
  “没有发现。”
  “再探。”
  王信不相信。
  “报!”
  “发现异动。”
  有人气喘吁吁的赶来,怀疑周文后方在撤出。
  连营十余里,一眼望不到头,周文也不是庸人,必然借助地利不让大同军探马绕到他后方去,尽最大努力压缩大同军视野。
  “出击。”
  王信当即下令,命出一部试探。
  “杀!”
  “杀!”
  坚守两日的大同军第一次发出反击,三百余骑试探杀向周军大营,“随时准备撤退。”把总在队伍里不忘记交代,免得下面人冲昏了头。
  他们只是试探,就算对自己再有信心,也不敢几百人就直冲几万人的大营。
  “嗖嗖嗖。”
  对面很快射出了箭矢。
  箭矢不多。
  营总犹豫了一会,没有退回去,带着手下继续往前冲。
  “李彪怎么回事?”
  齐山念大惊。
  周军必然出了问题,今日从早到现在没有发起进攻就是明证,所以节帅的猜测没错,周军必然要跑路,如何把对方留下来是问题。
  他们营负责前锋,李彪奉他的命令去试探。
  “节帅会不会不满?”
  有人担心道。
  齐山念下意识回头,看了眼后面的中军大帐,因为隔得太远,只能看到临时搭建的高台上几个模糊的人影,中间那个必然是节帅。
  “不管了。”齐山念咬了咬牙,“他们已经冲了过去,现在鸣金收兵就白损失了那些兄弟,让各部准备,随后听我号令出击。”
  既然李彪选择这么做,齐山念虽然担心失败,但更相信李彪,于是决定支持他。
  熬过了箭雨。
  硬着头皮等待的抵抗没有发生,反而营寨里的弓箭兵们溃散了,包括那些矛兵等。
  “冲!”
  李彪大喜,松了口气,差点以为自己要交代在这里。
  太原军的确不差。
  至少战术上没有漏洞,自己几百骑兵鲁莽的撞上去,除了掉头离开徒留一地的伤亡之外再无别的法子,隐隐猜到对方为何崩溃,哪怕自己身边才三百余骑,李彪也决定赌了。
  自己冲破一条口子,赌的是支援很快会到,不会让自己陷入绝地。
  支援来的越快,自己的损失越少。
  “出击!”
  齐山念眼看着李彪冲入周文部大营,第一时间发号施令,并且亲自带着骑兵去接应,步兵随后,同时派令兵把这里发生的事全告知后方的节帅,好让节帅做出新的决定。
  黑云压城。
  不到两刻钟,大同军发动了总攻,从决定反击到发动总攻不到两个时辰,而先前的时候,周文部进攻了两天。
  此时。
  周文部帐下众将都知道后路即将被断。
  宁武关竟然被破了。
  万余兵力一朝尽没,能逃出来的不多,逃出来还又保持编制的更是少之又少,而且丢盔弃甲,士气低落,反而大大影响自身的士气。
  从收到消息,到溃兵一波接一波。
  消息根本瞒不住。
  周文不可置信,也无法不相信,只能下令撤退。
  撤退的命令不好下。
  各部都不愿意断后,大家都想着先跑。
  周文虽然统领了太原军,平时的时候还能压制,到了这种危急关头,他的威望就不够用了,留下的几部无心相守,连主将都偷偷带着家丁溜了。
  人心惶惶,眼见着大同军来攻,除了下意识的反击令下,很快在溃兵们的带头下幡然醒悟,一个个争先恐后逃命去了。
  谁也不敢赌大同军会不会刀下留人。
  反正大同军在大同杀得人头滚滚,这才是事实,心底里惧怕,都怕被大同军抓住后掉了脑袋。
  “能不能堵住周文?”
  严中正追着询问,没有一个大将敢打包票,众人皆看向节帅。
  王信也很想堵住周文,但是王信也清楚不太可能,大家之所以没有回答严中正,乃至严中正的追问,都是想要个心理安慰,他们心里也清楚。
  宁武关到杨武峪的距离,是杨武峪逃离原平的六七倍。
  只要周文大军出了原平,稳定了粮道,周文部并没有失去一战之力,贸然追击的话,很容易引起失败,就算没有失败,也会伤亡大增。
  “可惜了。”
  严中正不再幻想,感叹道:“周文此人不可小觑啊。”
  “的确。”
  众人认可。
  确定了消息,发现苗头不对立马就跑,丝毫不带犹豫的,虽然此举令他损失极大,但是避免了全军覆没,有几个人能做到他这般果断。
  毕竟损失如此之大,不是每个人都甘心的,总想赌一赌。
  赌徒不就是如此么。
  “节帅,咱们怎么办?”众人问向王信。
  众人的目光中升起了一股莫名的情绪。
  王信感受到了。
  大同军兵力不比太原军差,但是大同军太分散,遭受的威胁也多,而太原军当下可以只盯着自己,所以两军交战可以投入的兵力,太原军是大同军的三倍之多。
  而且还不考虑太原人口优势,有无尽的民兵资源。
  虽然无法野战,但是可以守城。
  大同军背后还有胡患,以及面对东西两面的威胁。
  这些都不考虑。
  利用红夷大炮摧毁宁武关,让强势的太原军落入下方,以最小的代价扭转了局势,接下来只要不计伤亡的强攻,王信相信可以取得胜利。
  但是王信不愿意这么做。
  因为都是大周军人,无论什么缘由,死的也都是自己人。
  所以王信不愿意做很多事,哪怕兵戎相见,也用尽办法力求最小的伤亡来结束战事。
  他之所以决定南下,并不是因为传统的抢地盘。
  是因为看清了形势,以及收到薛宝琴的书信,薛家商行已经在江浙打听,听到有人说在福建的确有番薯,已经派人去取。
  很多人不清楚番薯土豆这种美洲农作物的重要性。
  不论事实,只讲自己认为的理论。
  事实就是罗刹人征服西伯利亚远东地区靠的就是番薯和土豆,他们最著名的油画之一就是农民们吃着篝火上锅里的一锅炖土豆。
  而番薯更是山区的神器。
  乃至于后世,红薯粉的主要产地都在山区,比如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嵊州番薯面,本地人称呼为致富面;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景宁九龙地瓜面,本地宣传的增收曲.
  清朝田亩与明朝田亩差距不大,生产力没有进步,人口却相差两倍多的原因只有一个。
  那就是美洲农作物。
  既然确定了自己能获得番薯,那么自己的确需要更多的土地。
  特别是山区。
  因为山区在怎么干旱,也比平原要水资源丰富,降水量更多,但是因为无法修建沟渠等灌溉设施,只能尽力在部分合适的地方修建一些梯田,所以山区缺粮。
  但是有了番薯就不同了。
  大同是山区,山西北部是山区,陕西的山区更多,不光北方能种,南方大量的山区同样能种,包括江西著名的井冈山,十大特长之一就有红薯干。
  自己在大同主导的模式,如今的气候下,配合上番薯这些美洲作物,那才叫真正的活了。
  现在所有的条件都在一一具备,有些事情反而不用急,比如周文。
  无论周文现在有没有收到京城的消息,都说明了一件事,张吉甫对京城的把控并不牢固,太上皇死了,能隐瞒几日呢恶?
  尸体终归会发臭的。
  结合自己知道的消息,自己远离京城,算上路途的时间,京城里的结局说不定已经落定了。
  如果皇帝赢了。
  周文还需要自己对付吗?他可是张吉甫的铁杆心腹,皇帝必然要拿下他,到时候他就不具备大义,趁着群龙无首的机会,最小代价的拿下山西。
  然后全境推广番薯,同时粮食改革。
  如果张吉甫赢了。
  周文绝对不会输,因为张吉甫会调动全国的资源给他,这种局势是自己最不愿意见到的,那么留有余地,日后还能缓和。
  山西北部,大同,加上宽广的关外,一样大有可为,可以收拢更多的灾民。
  进可攻退可守。
  徐徐图之。
  但是无论哪一种方式,朝廷里必须有自己的声音和势力,否则没有人为自己周转,自己很容易成为桌子上的菜,所以都需要借助四大家的部分势力。
  “拿下这里。”
  王信指了指舆图上的一角。
  宁武关以西,太原以北,大大小小百十个兵堡,以及所控制的偌大山区。
  众人不可思议。
  “节帅,这些地方养不活人啊。”
  齐山念虽然知道节帅一定有他的理由,但是他实在想不通,这不是死路么。
  众人也都摸不着头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