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接触(五)
第585章 接触(五)
肆虐两日的风暴终于过去,天空虽已放晴,但海面上依旧波涛汹涌,浑浊的浪头裹挟着白色的泡沫,一遍遍冲刷着美崎岛(今琉球石垣岛)的海滩。
两艘原本远航北瀛(今北海道)的福船,“顺平号”和“福宁号”,此刻如同两条垂死的巨鲸,凄惨地搁浅在白色的沙滩上。
船身倾斜,桅杆折断,船底的破洞处,木材的断茬像骨骼的碎片般裸露在外,海水还在随着潮汐不断地涌进涌出。
远处的缓坡上,近四百名大明移民蜷缩在临时清理出的空地上。
他们衣衫褴褛,被海水和雨水浸透的衣物紧贴在身上,脸上混杂着盐渍、污垢与劫后余生的茫然。
移民们利用捡来的湿木和船上搜集而来的粮食,艰难地生起几处篝火。
锅里的米粥稀薄得能清晰映出每个人愁苦的面容,仅有的几把挖来的野菜根茎漂浮其间,这便是他们幸存后的第一餐。
孩子们的哭闹声、妇人压抑的啜泣、伤员痛苦的呻吟,船员的叹息,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绝望与惶然。
“头儿,琉球人的官带人过来了!”一名放哨的水手连滚带爬地从山坡上冲下,气喘吁吁地向两位愁眉不展的船长报告。
顺着他指的方向,只见一队约莫二三十人的队伍,在一个头戴大明式乌纱帽、身着琉球官服的中年男子带领下,正沿着海岸走来。
来人正是管理此岛的八重山目差(亦称头职,管理石垣岛及附近几座小岛的琉球行政官员),名叫麻顺则(闽人三十六姓后裔),
他身材不高,面色黝黑,习惯性地微抬着下巴,眼神中闪烁着在偏远之地养成的那种精明与算计。
“尔等何人?为何擅闯我琉球辖地?……速速离去!”麻顺则用带着浓重闽南口音的大明官话喝道。
他身后的丁壮们配合地扬起手中竹枪、棍棒,发出威吓性的呼喝。
“顺平号”船长李德海年纪稍长,性子沉稳,上前一步,拱了拱手,语气尽可能保持恭敬:“这位大人,我等乃是大明藩属新洲华夏共和国的移民船队。”
“海途之中遭遇风暴,船只损毁严重,实乃万不得已,才在此靠岸暂避,绝非有意擅闯。恳请大人行个方便,看在贵我两邦皆为大明藩属的份上,容我等修补船只,补充些许淡水。待船只修复后,定当立刻离开,届时必有厚礼酬谢大人恩德。”
“新洲华夏国?”麻顺则眉头微蹙,这个名字他似乎从过往的大明海商那里隐约听过,知道是海外新洲大陆上的一股汉人势力,但具体底细却不甚了了。
不过,既然不是大明正经的官商或那些惹不起的豪商巨贾,那便无甚紧要。
他挥了挥手,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倨傲:“我不管你们从何处来!此乃琉球王国辖地,岂容外人随意留滞?要么立刻离开,要么……”
他拖长了音调,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缴纳五百两白银的靠泊费,作为停靠补偿与修缮费用,本官或可网开一面,准你们停留三五日。”
“五百两?”一旁的水手长孙德禄闻言,立刻炸了,“你怎么不去抢!我们船都成这样了,哪来的五百两银子?”
藩邦小国,竟然敲竹杠敲到我们大明……,呃,不对,应该是我新华的头上了,简直岂有此理!
他心中愤懑难平,新华虽立国海外,但商船在大明沿海往来,也多受地方官员优待礼遇,何曾在这等藩邦小岛受此勒索?
麻顺则被孙德禄当众顶撞,脸上顿时挂不住,一阵青一阵白。
他在这偏僻小岛做父母官,那是向来说一不二,何时被一群来历不明的“难民”如此羞辱?
他厉声对身后丁壮下令:“反了!反了!给我拿下这群狂徒!”
丁壮们呼喝着上前,作势欲擒拿李德海等人。
然而,他们刚冲上前几步,就听见几声爆豆般的火铳声响。
“砰!砰!砰!”
数支早已准备好的火枪次第开火,硝烟瞬间弥漫开来,刺鼻的气味冲入鼻腔,铅弹打在琉球丁壮们前方的沙滩上,激起一片沙雨。
虽然并未瞄准人射击,但这突如其来的巨响和火药威力,瞬间将这群平日只会欺压岛上乡民的丁壮吓得魂飞魄散,发一声喊,丢下竹枪棍棒,连滚带爬地作鸟兽散,顷刻间便跑得无影无踪。
麻顺则何曾见过这等阵仗?
他原本的倨傲神情立时被恐惧取代,双腿一软,瘫坐在沙滩上,眼睁睁看着几名彪悍的水手冲上来,粗暴地拧过他的胳膊,用绳索将他捆了个结实。
“尔……尔等……欲行海盗之事乎,……大明王法……王法何在……”他嘴唇哆嗦着,语无伦次,但回应他的只有水手们冷漠的眼神和收紧的绳结。
简单吃过饭食后,李德海、赵大钧、孙德禄等几名船队负责人围坐在一起,商议目前所处的困境,气氛稍显凝重。
而被抓的麻顺则被捆在一旁,面如土色,身体因恐惧而微微颤抖。
“祸事闯下了!”福宁号船长赵大钧眉头紧锁,压低声音道“咱们绑了琉球的官,这事怕是没法善了。”
“怕他个鸟!”孙德禄余怒未消,梗着脖子,“是他们先勒索,还要动手拿人!难道咱们还伸着脖子等他们砍?”
“阿禄,此刻不是逞血气之勇的时候。”一位头发白的老舵工陈伯开口道:“关键是接下来怎么办!船怎么办?还有这……近四百号人怎么办?”
一名负责检查船只的船匠哭丧着脸汇报:“李头,赵头,‘顺平号’底舱破了个大洞,龙骨恐怕也震伤了,没有十天半个月,根本动不了,而且……即便勉强修补,能否经受远海风浪,也是未知之数……”
“他娘的,老子这几年的好运气终于用完了!”李德海忍不住低声骂了一句。
“没啥!”孙德禄却一副混不吝的模样,“好在,咱们没被海龙王给收走。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福宁号如何?”赵大钧瞥了他们一眼,大声问道。
“福宁号情况稍好,底舱龙骨无恙,但需要更换两根主桅和大部分帆缆。水线下的船板也要加固休整一下,最快……也得十来天。”
“嘿,这下子,麻烦大了!”
众人的心彻底沉了下去。
这意味着,他们这些船员和三百多个移民至少要被困在岛上十天半月。
“派人乘坐小艇回广州求援如何?”有人提议。
“从这里回广州,顺利的话也要大半个月。来回就是一个多月。”李德海摇摇头,脸上忧色更重:“万一,这期间琉球人调兵来报复,我们这点人,守得住吗?”
“还有,广州商站只有商船和银子,可没有兵。要是跟琉球人打起来,也救不了咱们。”孙德禄小声地嘀咕道。
一时间,众人沉默下来。
海风吹过,带着一丝凉意,仿佛也捎来了隐约的杀机。
这时,一个名叫王琮的年轻文书突然开口,他原本是准备返回北瀛述职,似乎想到了什么:“诸位,我们不能只往西看,还得往南看!”
“往南?”众人看向他。
“对,往南!”王琮眼中流出几分希冀,“我们新华在吕宋南边的吕宋岛经营四年,根基渐稳。听闻,那里已有数万拓殖移民,还有一支规模不小的地方自卫军,更有两艘装备了十数门火炮的武装大船。”
“从此地往吕宋,若借北风,快则十余日可达。若能求得吕宋派出兵船来接应,莫说这岛上的琉球官吏,便是他们王府派大军来,我们也有一搏之力!”
“是了,吕宋有我们自己人!有兵有船!”
此言一出,众人立时精神一振。
“对呀!我们怎生把吕宋给忘了!”
赵大钧猛地一拍大腿:“就这么干。咱们集中所有人力物力,先将‘福宁号’抢修好,然后去吕宋求援。剩下的人趁着琉球军队尚未到来之前,建个木寨,动员并武装所有移民,在这里坚守待援!”
李德海沉吟片刻,重重地点了点头:“行,就这么定了。木寨就别建了,没那个时间,不如索性夺了岛上的琉球官寨,稍事整顿一番,依为凭持!”
计议已定,这群原本只想着避风修船的移民,瞬间被逼成了不得不铤而走险的“海盗”。
李德海立即将所有青壮移民组织起来,算上水手,共得一百八十人。
他将其分为两队,一队由他亲自带领,直接扑向数里外那个简陋的八重山官厅。
另一队由老舵工陈伯带领,负责看管俘虏、警戒海滩并保护老弱。
攻击过程顺利得超乎想象。
那座所谓的官厅,防御极为松懈,驻守的十余名琉球丁壮在闻知目差官被抓,早已心中惶惶,此时见到一群手持明晃晃刀剑的“海盗”扑来,更是胆寒。
当火枪再次爆发出震慑人心的轰鸣,他们几乎未做任何像样的抵抗,便纷纷跪地乞降。
官寨内,包括几名小官在内的十余琉球差人全数就擒,库房中储存的有限粮食、布匹等物资,也尽数落入掌控。
站在原本属于目差官麻顺则的简陋厅堂中,李德海随手翻看着缴获的琉球官印和一堆账册,心情复杂难言。
他环顾身边同样有些茫然而又带着几分兴奋的同伴,深吸一口气,高声说道:“弟兄们,事已至此,多想无益!这岛,咱们算是暂时占下了。此举,不是为了当海盗,是为了活命,等吕宋援兵来救咱们!”
他立刻开始分派任务:“王琮,你识文断字,带几个人,清点官厅里的物资、账册。还有,把抓来的那些琉球官吏分开审问,摸摸岛上的具体情形,看看有没有能为我们所用的人,尤其是懂汉话的汉人后裔。”
“老方,你带所有船匠,全力抢修‘福宁号’,这是咱们求救的希望,不容有失!”
“阿禄,你带人把岛上能找到的船只,无论大小,一律都控制起来,谨防有人出海通风报信!”
“老董,你负责将所有移民尽快迁入寨中,组织人手,立刻加固寨墙,增设望哨,收集滚木礌石!我们要在最短时间内,把这官寨打造成一个坚硬的乌龟壳!”
整个美崎岛顿时忙碌起来。
移民们虽然惶恐,但在船员的踢打嘶吼下,很快便动作起来。
在一个令人猝不及防而又惶然的午后,这座毗邻东番岛(今台湾)的小岛,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猝然易主。
站在简陋的望楼上,李德海和赵大钧看着这片陌生的土地。
近处是略显凌乱的甘蔗田和稻田,远处是连绵的翠绿山丘。
数百移民和征发的琉球居民正在寨内外忙碌着,按照船员的吩咐,加固栅栏,修建工事,收集物资。
“我们……真的占了这岛了?”赵大钧长长的呼出一口气,依旧觉得有些恍惚,如同置身梦境。
李德海沉默良久,脸上挂着几分无奈的苦笑:“事急从权,一切不过为了活命罢了。至于以后……等吕宋或者广州的消息吧。”
“日他老母,第一次跟琉球人接触,竟是这番情形!”
——
(本章完)
肆虐两日的风暴终于过去,天空虽已放晴,但海面上依旧波涛汹涌,浑浊的浪头裹挟着白色的泡沫,一遍遍冲刷着美崎岛(今琉球石垣岛)的海滩。
两艘原本远航北瀛(今北海道)的福船,“顺平号”和“福宁号”,此刻如同两条垂死的巨鲸,凄惨地搁浅在白色的沙滩上。
船身倾斜,桅杆折断,船底的破洞处,木材的断茬像骨骼的碎片般裸露在外,海水还在随着潮汐不断地涌进涌出。
远处的缓坡上,近四百名大明移民蜷缩在临时清理出的空地上。
他们衣衫褴褛,被海水和雨水浸透的衣物紧贴在身上,脸上混杂着盐渍、污垢与劫后余生的茫然。
移民们利用捡来的湿木和船上搜集而来的粮食,艰难地生起几处篝火。
锅里的米粥稀薄得能清晰映出每个人愁苦的面容,仅有的几把挖来的野菜根茎漂浮其间,这便是他们幸存后的第一餐。
孩子们的哭闹声、妇人压抑的啜泣、伤员痛苦的呻吟,船员的叹息,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绝望与惶然。
“头儿,琉球人的官带人过来了!”一名放哨的水手连滚带爬地从山坡上冲下,气喘吁吁地向两位愁眉不展的船长报告。
顺着他指的方向,只见一队约莫二三十人的队伍,在一个头戴大明式乌纱帽、身着琉球官服的中年男子带领下,正沿着海岸走来。
来人正是管理此岛的八重山目差(亦称头职,管理石垣岛及附近几座小岛的琉球行政官员),名叫麻顺则(闽人三十六姓后裔),
他身材不高,面色黝黑,习惯性地微抬着下巴,眼神中闪烁着在偏远之地养成的那种精明与算计。
“尔等何人?为何擅闯我琉球辖地?……速速离去!”麻顺则用带着浓重闽南口音的大明官话喝道。
他身后的丁壮们配合地扬起手中竹枪、棍棒,发出威吓性的呼喝。
“顺平号”船长李德海年纪稍长,性子沉稳,上前一步,拱了拱手,语气尽可能保持恭敬:“这位大人,我等乃是大明藩属新洲华夏共和国的移民船队。”
“海途之中遭遇风暴,船只损毁严重,实乃万不得已,才在此靠岸暂避,绝非有意擅闯。恳请大人行个方便,看在贵我两邦皆为大明藩属的份上,容我等修补船只,补充些许淡水。待船只修复后,定当立刻离开,届时必有厚礼酬谢大人恩德。”
“新洲华夏国?”麻顺则眉头微蹙,这个名字他似乎从过往的大明海商那里隐约听过,知道是海外新洲大陆上的一股汉人势力,但具体底细却不甚了了。
不过,既然不是大明正经的官商或那些惹不起的豪商巨贾,那便无甚紧要。
他挥了挥手,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倨傲:“我不管你们从何处来!此乃琉球王国辖地,岂容外人随意留滞?要么立刻离开,要么……”
他拖长了音调,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缴纳五百两白银的靠泊费,作为停靠补偿与修缮费用,本官或可网开一面,准你们停留三五日。”
“五百两?”一旁的水手长孙德禄闻言,立刻炸了,“你怎么不去抢!我们船都成这样了,哪来的五百两银子?”
藩邦小国,竟然敲竹杠敲到我们大明……,呃,不对,应该是我新华的头上了,简直岂有此理!
他心中愤懑难平,新华虽立国海外,但商船在大明沿海往来,也多受地方官员优待礼遇,何曾在这等藩邦小岛受此勒索?
麻顺则被孙德禄当众顶撞,脸上顿时挂不住,一阵青一阵白。
他在这偏僻小岛做父母官,那是向来说一不二,何时被一群来历不明的“难民”如此羞辱?
他厉声对身后丁壮下令:“反了!反了!给我拿下这群狂徒!”
丁壮们呼喝着上前,作势欲擒拿李德海等人。
然而,他们刚冲上前几步,就听见几声爆豆般的火铳声响。
“砰!砰!砰!”
数支早已准备好的火枪次第开火,硝烟瞬间弥漫开来,刺鼻的气味冲入鼻腔,铅弹打在琉球丁壮们前方的沙滩上,激起一片沙雨。
虽然并未瞄准人射击,但这突如其来的巨响和火药威力,瞬间将这群平日只会欺压岛上乡民的丁壮吓得魂飞魄散,发一声喊,丢下竹枪棍棒,连滚带爬地作鸟兽散,顷刻间便跑得无影无踪。
麻顺则何曾见过这等阵仗?
他原本的倨傲神情立时被恐惧取代,双腿一软,瘫坐在沙滩上,眼睁睁看着几名彪悍的水手冲上来,粗暴地拧过他的胳膊,用绳索将他捆了个结实。
“尔……尔等……欲行海盗之事乎,……大明王法……王法何在……”他嘴唇哆嗦着,语无伦次,但回应他的只有水手们冷漠的眼神和收紧的绳结。
简单吃过饭食后,李德海、赵大钧、孙德禄等几名船队负责人围坐在一起,商议目前所处的困境,气氛稍显凝重。
而被抓的麻顺则被捆在一旁,面如土色,身体因恐惧而微微颤抖。
“祸事闯下了!”福宁号船长赵大钧眉头紧锁,压低声音道“咱们绑了琉球的官,这事怕是没法善了。”
“怕他个鸟!”孙德禄余怒未消,梗着脖子,“是他们先勒索,还要动手拿人!难道咱们还伸着脖子等他们砍?”
“阿禄,此刻不是逞血气之勇的时候。”一位头发白的老舵工陈伯开口道:“关键是接下来怎么办!船怎么办?还有这……近四百号人怎么办?”
一名负责检查船只的船匠哭丧着脸汇报:“李头,赵头,‘顺平号’底舱破了个大洞,龙骨恐怕也震伤了,没有十天半个月,根本动不了,而且……即便勉强修补,能否经受远海风浪,也是未知之数……”
“他娘的,老子这几年的好运气终于用完了!”李德海忍不住低声骂了一句。
“没啥!”孙德禄却一副混不吝的模样,“好在,咱们没被海龙王给收走。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福宁号如何?”赵大钧瞥了他们一眼,大声问道。
“福宁号情况稍好,底舱龙骨无恙,但需要更换两根主桅和大部分帆缆。水线下的船板也要加固休整一下,最快……也得十来天。”
“嘿,这下子,麻烦大了!”
众人的心彻底沉了下去。
这意味着,他们这些船员和三百多个移民至少要被困在岛上十天半月。
“派人乘坐小艇回广州求援如何?”有人提议。
“从这里回广州,顺利的话也要大半个月。来回就是一个多月。”李德海摇摇头,脸上忧色更重:“万一,这期间琉球人调兵来报复,我们这点人,守得住吗?”
“还有,广州商站只有商船和银子,可没有兵。要是跟琉球人打起来,也救不了咱们。”孙德禄小声地嘀咕道。
一时间,众人沉默下来。
海风吹过,带着一丝凉意,仿佛也捎来了隐约的杀机。
这时,一个名叫王琮的年轻文书突然开口,他原本是准备返回北瀛述职,似乎想到了什么:“诸位,我们不能只往西看,还得往南看!”
“往南?”众人看向他。
“对,往南!”王琮眼中流出几分希冀,“我们新华在吕宋南边的吕宋岛经营四年,根基渐稳。听闻,那里已有数万拓殖移民,还有一支规模不小的地方自卫军,更有两艘装备了十数门火炮的武装大船。”
“从此地往吕宋,若借北风,快则十余日可达。若能求得吕宋派出兵船来接应,莫说这岛上的琉球官吏,便是他们王府派大军来,我们也有一搏之力!”
“是了,吕宋有我们自己人!有兵有船!”
此言一出,众人立时精神一振。
“对呀!我们怎生把吕宋给忘了!”
赵大钧猛地一拍大腿:“就这么干。咱们集中所有人力物力,先将‘福宁号’抢修好,然后去吕宋求援。剩下的人趁着琉球军队尚未到来之前,建个木寨,动员并武装所有移民,在这里坚守待援!”
李德海沉吟片刻,重重地点了点头:“行,就这么定了。木寨就别建了,没那个时间,不如索性夺了岛上的琉球官寨,稍事整顿一番,依为凭持!”
计议已定,这群原本只想着避风修船的移民,瞬间被逼成了不得不铤而走险的“海盗”。
李德海立即将所有青壮移民组织起来,算上水手,共得一百八十人。
他将其分为两队,一队由他亲自带领,直接扑向数里外那个简陋的八重山官厅。
另一队由老舵工陈伯带领,负责看管俘虏、警戒海滩并保护老弱。
攻击过程顺利得超乎想象。
那座所谓的官厅,防御极为松懈,驻守的十余名琉球丁壮在闻知目差官被抓,早已心中惶惶,此时见到一群手持明晃晃刀剑的“海盗”扑来,更是胆寒。
当火枪再次爆发出震慑人心的轰鸣,他们几乎未做任何像样的抵抗,便纷纷跪地乞降。
官寨内,包括几名小官在内的十余琉球差人全数就擒,库房中储存的有限粮食、布匹等物资,也尽数落入掌控。
站在原本属于目差官麻顺则的简陋厅堂中,李德海随手翻看着缴获的琉球官印和一堆账册,心情复杂难言。
他环顾身边同样有些茫然而又带着几分兴奋的同伴,深吸一口气,高声说道:“弟兄们,事已至此,多想无益!这岛,咱们算是暂时占下了。此举,不是为了当海盗,是为了活命,等吕宋援兵来救咱们!”
他立刻开始分派任务:“王琮,你识文断字,带几个人,清点官厅里的物资、账册。还有,把抓来的那些琉球官吏分开审问,摸摸岛上的具体情形,看看有没有能为我们所用的人,尤其是懂汉话的汉人后裔。”
“老方,你带所有船匠,全力抢修‘福宁号’,这是咱们求救的希望,不容有失!”
“阿禄,你带人把岛上能找到的船只,无论大小,一律都控制起来,谨防有人出海通风报信!”
“老董,你负责将所有移民尽快迁入寨中,组织人手,立刻加固寨墙,增设望哨,收集滚木礌石!我们要在最短时间内,把这官寨打造成一个坚硬的乌龟壳!”
整个美崎岛顿时忙碌起来。
移民们虽然惶恐,但在船员的踢打嘶吼下,很快便动作起来。
在一个令人猝不及防而又惶然的午后,这座毗邻东番岛(今台湾)的小岛,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猝然易主。
站在简陋的望楼上,李德海和赵大钧看着这片陌生的土地。
近处是略显凌乱的甘蔗田和稻田,远处是连绵的翠绿山丘。
数百移民和征发的琉球居民正在寨内外忙碌着,按照船员的吩咐,加固栅栏,修建工事,收集物资。
“我们……真的占了这岛了?”赵大钧长长的呼出一口气,依旧觉得有些恍惚,如同置身梦境。
李德海沉默良久,脸上挂着几分无奈的苦笑:“事急从权,一切不过为了活命罢了。至于以后……等吕宋或者广州的消息吧。”
“日他老母,第一次跟琉球人接触,竟是这番情形!”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