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进击(四)
第593章 进击(四)
卡斯楚,这座西班牙人在奇洛埃岛上建立的核心据点,在过去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命运多舛,先后两次遭到海盗的袭击和蹂躪。
第一次劫难来自英格兰海盗,十年前(1633年)两艘掛著骷髏旗的舰船——“小猎犬號”与“卡马森號”,如同幽灵般悄然驶入海湾,凶悍的水手们蜂拥上岸。
他们洗劫了小镇居民苦心积攒的数千比索,搬空了仓库里的粮食、美酒和新鲜果蔬,並对居民进行了一番恐嚇勒索。
不过,庆幸的是他们目的只为求財。
在满足了对財富的贪慾后,便如同出现时一般,悄然消失在茫茫大海的薄雾之中,留给卡斯楚的,更多是財物上的损失与久久难以平息的恐慌。
然而,真正的噩梦,则是在去年四月,隨著荷兰西印度公司舰队的到来而降临。
与那些求財的英格兰海盗不同,荷兰人带来的是一场毁灭性的风暴。
他们的目的似乎並非仅仅是財富,而是要彻底抹去西班牙人在这里存在的痕跡。
小镇被无情地摧毁,民居被纵火焚烧,辛苦建立的防御柵栏被推倒、拆毁,多年心血建成的木製码头,在荷兰人刻意破坏下化为漂浮於浑浊海水中的残骸。
卡斯楚小镇,几乎被荷兰人从这座岛屿上物理抹除。
但比火焰和刀剑更可怕的,是荷兰人无意中带来的“附赠品”--瘟疫。
瘟魔在小岛登陆,如死神的镰刀一般,开始收割岛上居民的生命。
它不分敌我,在数月之间,不仅夺走了八十多名荷兰水手的性命,更將死亡的气息深深植入这片土地。
西班牙移民、克里奥人、梅斯蒂索人,以及岛上的阿劳坎原住民,成片地倒下。
昔日尚存一百五十余人的西班牙社群,在致命的瘟疫肆虐下锐减至不足七十。
曾经縈绕著生活气息的港湾,如今只剩下哀鸿遍野,整个岛屿几乎沦为一片令人望而生畏的鬼蜮,只剩下海风呜咽著穿过断壁残垣,诉说著无尽的淒凉。
如今,十个月过去了,时间似乎正在缓慢地抚平著这片伤痕累累的土地。
倖存下来的数十名西班牙移民,带著悲壮的神情和深重的心理创伤,开始在废墟之上重建他们破碎的家园。
他们清理废墟,勉强修补漏风的棚屋,艰难种下一些土豆,小心翼翼地看护著仅存的十几头牛羊,试图在绝望中重新点燃一丝微弱的生机。
他们的眼中,早已失去了西班牙殖民者的骄傲与锐气,只剩下深重的疲惫和对命运的麻木顺从。
生活的希望,微渺得如同风中残烛,但他们除了咬紧牙关坚持下去,似乎已別无选择。
因为,在新华海军肆虐的太平洋沿岸,他们根本无法获得任何一点来自大陆上的支援。
当然,他们也无法逃离这片让人上心的岛屿。
然而,就在他们以为命运已不能再坏的时候,海湾的晨雾中,再次出现了几片不祥的帆影。
两艘悬掛著陌生旗帜的战舰,船体修长,线条冷峻,如同沉默的海兽,穿过外围星罗棋布的破碎岛屿,驶入了狭窄的海湾。
它们与西班牙或荷兰的船只风格迥异,带著一种特有的压迫感。
它们没有鸣炮示威,也没有发出任何挑衅的信號,只是静静地停在深水区,投下巨大的阴影,將小镇残破的轮廓笼罩其中。
倖存者们聚拢在海边,神情麻木地望著眼前新的入侵者。
他们不再逃跑,也不再恐惧,仿佛所有的情绪都已在那场接连的劫难与瘟疫中被消耗殆尽。
男人紧握著手中简陋的工具,女人將懵懂的孩子搂在怀里,他们木然地站著,如同等待最终审判的囚徒。
还能失去什么呢?
除了自己这条早已不被上帝眷顾的性命。
“又是……海盗吗?”老渔夫佩德罗喃喃自语,內心发出一声沉重的嘆息。
“谁知道呢……或许,只是死神换了一副面孔到来。”镇长遗孀塞西莉亚夫人下意识地在胸前划了个十字,眼神里没有波澜。
数艘小艇被放下,满载著全副武装的士兵,开始有条不紊地登陆。
这些士兵身著统一的深色制服,扛著燧发枪,行动间纪律严明,步伐协调,与记忆中那些散漫混乱的海盗或僱佣兵形象截然不同。
整个登陆过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粗略估计,上岸的士兵约有一百二十余人。
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士兵登岸后,並未对西班牙移民施加暴力。
一名看似军官的人,用生硬但尚可理解的西班牙语简单询问了情况后,便不甚在意地挥了挥手,示意这些神情呆滯的倖存者可以继续他们手头那点可怜的活计。
仿佛在他们眼中,原有的居民,已然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无需过多关注。
紧接著,那些小艇开始频繁往返於战舰和海岸之间,將一箱箱、一捆捆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上岸。
有粮食,有帐篷,还有大量加工好的木板以及各种工具,不到半日,岸边的空地上就堆起了一座小山。
士兵们,或者说,他们此时更像是工兵,立刻开始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建设之中。
测量、平整土地、打下木桩、架起梁架、撑开帐篷……一个功能分区明確、布局井然有序的临时营地,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小镇废墟的旁边拔地而起。
这一切都明確无误地表明,他们显然不是来做客,更不是短暂的劫掠,而是要在这里扎根,將这片浸透无数人血泪的土地,准备据为己有。
没错,新华人正是要占领这座岛屿,將其作为楔入智利乃至南美洲西南海岸的一处前沿据点。
儘管,这座小镇显得较为残破,但其地理位置之优越毋庸置疑。
它背靠森林茂密的山丘,面朝易於防守的深水海湾,既能获取淡水与木材,又拥有通往大陆和广阔太平洋的便利。
几名海军军官在营地初步成型后,也登上了岸,开始仔细审视这片即將被纳入掌控的领地。
“不得不说,西班牙人选地方的眼光確实独到。”分舰队指挥官、“海昌號”舰长茅永顺少校站在一处稍高的坡地上,环视著卡斯楚周边的地理环境,语气中带著一丝欣赏。
他指著海湾入口处,“你们看,外围那些破碎的岛屿构成了天然的第一道屏障,既能有效地削弱外海的风浪,也遮蔽了来自开阔海面的视线,具有极佳的隱蔽性。”
“再看这处海湾入口,水道狭窄,水流湍急多变,若是在两侧岬角的最佳位置上,构筑起坚固的菱形炮台,派驻经验丰富的炮组和足够口径的重炮。”
他双手做了一个合拢的手势,“便能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足以让任何来自海上的威胁付出惨重代价。”
“嗯,位置是好,但……这代价是否太高了?”接话的是“海昌號”大副白永丰上尉,语气中带著疑虑,“此地距离我们新华本土,远超过一万两千公里。即便是到我们最南端的永寧湾拓殖区(今加州),也有一万公里之遥。”
“以我们目前最快的船只,顺风顺水也要航行一个多月。如此漫长而脆弱的补给线,一旦此地遭遇强敌围攻或出现其他变故,我们如何確保能够及时支援?”
他踢了踢脚下的一块石头,继续道:“况且,根据初步探查与土著提供的信息,这岛上除了森林和少量可耕地,並未发现什么有价值的矿產。”
“我们投入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难道仅仅是为了与大陆上那些衣不蔽体的阿劳坎人进行毛皮和粮食交易?”
“这收益,恐怕难以覆盖我们的远征成本。说实话,司令官执意命令我们要占据此地,委实让人费解。”
“费解?小白,你的眼光还需放得更长远些。”另一位身材魁梧,面色黝黑的军官、“海晏號”舰长雷平少校闻言,笑著摇摇头,“司令官此举,乃是高瞻远瞩,是为我新华未来数十年的海洋战略与全球布局,投下至关重要的一子!”
他走到一块较高的礁石上,指向南方:“你看,这座奇洛埃岛,正卡在通往南美洲西岸的咽喉要道上,任何从大西洋绕经麦哲伦海峡前往秘鲁、巴拿马乃至墨西哥的船只,北上时几乎必然要经过这片海域,甚至需要在此寻求补给、躲避风浪。”
“我们在此设立稳固的军事据点与补给站,就等於在西班牙人的太平洋航运生命线上,钉下了一颗尖锐的钉子!”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几位同僚,语气愈发激昂:“这意味著,在战时,我们可以依据战略需要,隨时封锁北上的航线,监视、拦截甚至俘获任何西班牙船只,將我们的军事警戒线向前推进了数千公里!”
“更进一步看,將来一旦我新华海军实力增长到足以进行远洋扩张,决心向大西洋进军时,这里就是我们绝佳的前进基地和跳板。以此为依託,我们的舰队进可前出大西洋,退可守护太平洋门户,战略主动权,尽在於此!”
茅永顺微微点头,补充道:“老雷说得在理。此地之於西班牙,如鯁在喉,之於我新华,则是撬动整个美洲南部地区格局的支点。其战略价值,远非短期经济利益可以衡量。”
白永丰沉默了片刻,目光投向远处那些蜷缩在残破屋檐下的西班牙移民,以及更远方鬱鬱葱葱的山林,提出了另一个担忧:“战略意义我明白了。但……我们当初可是向阿劳坎人承诺过,要帮助他们从西班牙人手里收復这座岛屿。”
“如今,我们却自己占了,这……是否有食言而肥之嫌?我很担忧,此事若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到我们与阿劳坎人之间本就脆弱的合作关係。“”
“他们毕竟是我们在南美大陆南部亟需拉拢的重要盟友,能够帮助我们有效牵制秘鲁总督区的大量精力。”
雷平闻言,不以为然地哼了一声:“盟友?合作关係?小白呀,你需要记住,国与国、族与族之间,最终维繫关係的,永远是实力与切实的利益,而非空洞的承诺。”
“一百多年来,阿劳坎人被西班牙人压迫得喘不过气,比奥比奥河以南的据点虽被我们和阿劳坎人联手清除,但西班牙人在北方的力量依然强大。他们若没有我们持续提供的武器和物资支援,如何能与西班牙人长期对抗?”
他顿了顿,语气带著一丝现实的直白和冷酷:“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难道会为了一座已经被摧毁且经济凋敝的小岛,就贸然跟我们翻脸,断送至关重要的外部援助吗?这些代价,他们承受不起!”
“况且,退一步讲,即便我们此刻將这座岛屿完全交给他们,以他们目前的实力,在面对西班牙人可能发起的海上反扑时,他们有信心、有能力守住吗?最终恐怕仍是得而復失。”
茅永顺接过话头,语气相对平和,但立场同样清晰坚定:“老雷的话虽直白,但道理不差。不过,为了维繫合作的稳定,安抚他们的情绪也是必要的。”
“我们可以將这次占领,给他们一个合適的理由,说是为了更有效地支援他们对西班牙作战而建立的前进基地和物资中转站,同时也是为了便於双方进行更大规模的贸易往来。”
“嗯,不妨再给予他们一些武器弹药作为补偿,或者,象徵性地支付一点『租金』,换取他们对此事的默认。既要达到我们的战略目的,也要儘可能避免他们產生不必要的敌对情绪。”
“我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体验风土人情,也不是为了单纯的贸易。我们是拓荒者,也是战略执行者。”
“这座岛屿,將是我们新华力量投射到美洲南端的第一个永久支点。从这里开始,我们要让这片海洋,以及海洋所连接的土地,都逐渐熟悉並敬畏我们的旗帜。”
接下来的几日,营地的轮廓逐步完善清晰,居住区、仓储区、炊事区,甚至开闢了一小块操练场。
一座高高的瞭望塔被建立在半坡处,密切注视著海湾入口和远方的海平线。
在军官的带领下,几支小队开始向岛屿內部进行有限的勘探,仔细记录地形、水源、植被与可能的资源分布,著手绘製更为精细的军事地图。
一切行动,都在沉默而坚定地宣示著这座岛屿新秩序的到来。
——
(本章完)
卡斯楚,这座西班牙人在奇洛埃岛上建立的核心据点,在过去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命运多舛,先后两次遭到海盗的袭击和蹂躪。
第一次劫难来自英格兰海盗,十年前(1633年)两艘掛著骷髏旗的舰船——“小猎犬號”与“卡马森號”,如同幽灵般悄然驶入海湾,凶悍的水手们蜂拥上岸。
他们洗劫了小镇居民苦心积攒的数千比索,搬空了仓库里的粮食、美酒和新鲜果蔬,並对居民进行了一番恐嚇勒索。
不过,庆幸的是他们目的只为求財。
在满足了对財富的贪慾后,便如同出现时一般,悄然消失在茫茫大海的薄雾之中,留给卡斯楚的,更多是財物上的损失与久久难以平息的恐慌。
然而,真正的噩梦,则是在去年四月,隨著荷兰西印度公司舰队的到来而降临。
与那些求財的英格兰海盗不同,荷兰人带来的是一场毁灭性的风暴。
他们的目的似乎並非仅仅是財富,而是要彻底抹去西班牙人在这里存在的痕跡。
小镇被无情地摧毁,民居被纵火焚烧,辛苦建立的防御柵栏被推倒、拆毁,多年心血建成的木製码头,在荷兰人刻意破坏下化为漂浮於浑浊海水中的残骸。
卡斯楚小镇,几乎被荷兰人从这座岛屿上物理抹除。
但比火焰和刀剑更可怕的,是荷兰人无意中带来的“附赠品”--瘟疫。
瘟魔在小岛登陆,如死神的镰刀一般,开始收割岛上居民的生命。
它不分敌我,在数月之间,不仅夺走了八十多名荷兰水手的性命,更將死亡的气息深深植入这片土地。
西班牙移民、克里奥人、梅斯蒂索人,以及岛上的阿劳坎原住民,成片地倒下。
昔日尚存一百五十余人的西班牙社群,在致命的瘟疫肆虐下锐减至不足七十。
曾经縈绕著生活气息的港湾,如今只剩下哀鸿遍野,整个岛屿几乎沦为一片令人望而生畏的鬼蜮,只剩下海风呜咽著穿过断壁残垣,诉说著无尽的淒凉。
如今,十个月过去了,时间似乎正在缓慢地抚平著这片伤痕累累的土地。
倖存下来的数十名西班牙移民,带著悲壮的神情和深重的心理创伤,开始在废墟之上重建他们破碎的家园。
他们清理废墟,勉强修补漏风的棚屋,艰难种下一些土豆,小心翼翼地看护著仅存的十几头牛羊,试图在绝望中重新点燃一丝微弱的生机。
他们的眼中,早已失去了西班牙殖民者的骄傲与锐气,只剩下深重的疲惫和对命运的麻木顺从。
生活的希望,微渺得如同风中残烛,但他们除了咬紧牙关坚持下去,似乎已別无选择。
因为,在新华海军肆虐的太平洋沿岸,他们根本无法获得任何一点来自大陆上的支援。
当然,他们也无法逃离这片让人上心的岛屿。
然而,就在他们以为命运已不能再坏的时候,海湾的晨雾中,再次出现了几片不祥的帆影。
两艘悬掛著陌生旗帜的战舰,船体修长,线条冷峻,如同沉默的海兽,穿过外围星罗棋布的破碎岛屿,驶入了狭窄的海湾。
它们与西班牙或荷兰的船只风格迥异,带著一种特有的压迫感。
它们没有鸣炮示威,也没有发出任何挑衅的信號,只是静静地停在深水区,投下巨大的阴影,將小镇残破的轮廓笼罩其中。
倖存者们聚拢在海边,神情麻木地望著眼前新的入侵者。
他们不再逃跑,也不再恐惧,仿佛所有的情绪都已在那场接连的劫难与瘟疫中被消耗殆尽。
男人紧握著手中简陋的工具,女人將懵懂的孩子搂在怀里,他们木然地站著,如同等待最终审判的囚徒。
还能失去什么呢?
除了自己这条早已不被上帝眷顾的性命。
“又是……海盗吗?”老渔夫佩德罗喃喃自语,內心发出一声沉重的嘆息。
“谁知道呢……或许,只是死神换了一副面孔到来。”镇长遗孀塞西莉亚夫人下意识地在胸前划了个十字,眼神里没有波澜。
数艘小艇被放下,满载著全副武装的士兵,开始有条不紊地登陆。
这些士兵身著统一的深色制服,扛著燧发枪,行动间纪律严明,步伐协调,与记忆中那些散漫混乱的海盗或僱佣兵形象截然不同。
整个登陆过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粗略估计,上岸的士兵约有一百二十余人。
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士兵登岸后,並未对西班牙移民施加暴力。
一名看似军官的人,用生硬但尚可理解的西班牙语简单询问了情况后,便不甚在意地挥了挥手,示意这些神情呆滯的倖存者可以继续他们手头那点可怜的活计。
仿佛在他们眼中,原有的居民,已然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无需过多关注。
紧接著,那些小艇开始频繁往返於战舰和海岸之间,將一箱箱、一捆捆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上岸。
有粮食,有帐篷,还有大量加工好的木板以及各种工具,不到半日,岸边的空地上就堆起了一座小山。
士兵们,或者说,他们此时更像是工兵,立刻开始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建设之中。
测量、平整土地、打下木桩、架起梁架、撑开帐篷……一个功能分区明確、布局井然有序的临时营地,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小镇废墟的旁边拔地而起。
这一切都明確无误地表明,他们显然不是来做客,更不是短暂的劫掠,而是要在这里扎根,將这片浸透无数人血泪的土地,准备据为己有。
没错,新华人正是要占领这座岛屿,將其作为楔入智利乃至南美洲西南海岸的一处前沿据点。
儘管,这座小镇显得较为残破,但其地理位置之优越毋庸置疑。
它背靠森林茂密的山丘,面朝易於防守的深水海湾,既能获取淡水与木材,又拥有通往大陆和广阔太平洋的便利。
几名海军军官在营地初步成型后,也登上了岸,开始仔细审视这片即將被纳入掌控的领地。
“不得不说,西班牙人选地方的眼光確实独到。”分舰队指挥官、“海昌號”舰长茅永顺少校站在一处稍高的坡地上,环视著卡斯楚周边的地理环境,语气中带著一丝欣赏。
他指著海湾入口处,“你们看,外围那些破碎的岛屿构成了天然的第一道屏障,既能有效地削弱外海的风浪,也遮蔽了来自开阔海面的视线,具有极佳的隱蔽性。”
“再看这处海湾入口,水道狭窄,水流湍急多变,若是在两侧岬角的最佳位置上,构筑起坚固的菱形炮台,派驻经验丰富的炮组和足够口径的重炮。”
他双手做了一个合拢的手势,“便能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足以让任何来自海上的威胁付出惨重代价。”
“嗯,位置是好,但……这代价是否太高了?”接话的是“海昌號”大副白永丰上尉,语气中带著疑虑,“此地距离我们新华本土,远超过一万两千公里。即便是到我们最南端的永寧湾拓殖区(今加州),也有一万公里之遥。”
“以我们目前最快的船只,顺风顺水也要航行一个多月。如此漫长而脆弱的补给线,一旦此地遭遇强敌围攻或出现其他变故,我们如何確保能够及时支援?”
他踢了踢脚下的一块石头,继续道:“况且,根据初步探查与土著提供的信息,这岛上除了森林和少量可耕地,並未发现什么有价值的矿產。”
“我们投入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难道仅仅是为了与大陆上那些衣不蔽体的阿劳坎人进行毛皮和粮食交易?”
“这收益,恐怕难以覆盖我们的远征成本。说实话,司令官执意命令我们要占据此地,委实让人费解。”
“费解?小白,你的眼光还需放得更长远些。”另一位身材魁梧,面色黝黑的军官、“海晏號”舰长雷平少校闻言,笑著摇摇头,“司令官此举,乃是高瞻远瞩,是为我新华未来数十年的海洋战略与全球布局,投下至关重要的一子!”
他走到一块较高的礁石上,指向南方:“你看,这座奇洛埃岛,正卡在通往南美洲西岸的咽喉要道上,任何从大西洋绕经麦哲伦海峡前往秘鲁、巴拿马乃至墨西哥的船只,北上时几乎必然要经过这片海域,甚至需要在此寻求补给、躲避风浪。”
“我们在此设立稳固的军事据点与补给站,就等於在西班牙人的太平洋航运生命线上,钉下了一颗尖锐的钉子!”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几位同僚,语气愈发激昂:“这意味著,在战时,我们可以依据战略需要,隨时封锁北上的航线,监视、拦截甚至俘获任何西班牙船只,將我们的军事警戒线向前推进了数千公里!”
“更进一步看,將来一旦我新华海军实力增长到足以进行远洋扩张,决心向大西洋进军时,这里就是我们绝佳的前进基地和跳板。以此为依託,我们的舰队进可前出大西洋,退可守护太平洋门户,战略主动权,尽在於此!”
茅永顺微微点头,补充道:“老雷说得在理。此地之於西班牙,如鯁在喉,之於我新华,则是撬动整个美洲南部地区格局的支点。其战略价值,远非短期经济利益可以衡量。”
白永丰沉默了片刻,目光投向远处那些蜷缩在残破屋檐下的西班牙移民,以及更远方鬱鬱葱葱的山林,提出了另一个担忧:“战略意义我明白了。但……我们当初可是向阿劳坎人承诺过,要帮助他们从西班牙人手里收復这座岛屿。”
“如今,我们却自己占了,这……是否有食言而肥之嫌?我很担忧,此事若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到我们与阿劳坎人之间本就脆弱的合作关係。“”
“他们毕竟是我们在南美大陆南部亟需拉拢的重要盟友,能够帮助我们有效牵制秘鲁总督区的大量精力。”
雷平闻言,不以为然地哼了一声:“盟友?合作关係?小白呀,你需要记住,国与国、族与族之间,最终维繫关係的,永远是实力与切实的利益,而非空洞的承诺。”
“一百多年来,阿劳坎人被西班牙人压迫得喘不过气,比奥比奥河以南的据点虽被我们和阿劳坎人联手清除,但西班牙人在北方的力量依然强大。他们若没有我们持续提供的武器和物资支援,如何能与西班牙人长期对抗?”
他顿了顿,语气带著一丝现实的直白和冷酷:“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难道会为了一座已经被摧毁且经济凋敝的小岛,就贸然跟我们翻脸,断送至关重要的外部援助吗?这些代价,他们承受不起!”
“况且,退一步讲,即便我们此刻將这座岛屿完全交给他们,以他们目前的实力,在面对西班牙人可能发起的海上反扑时,他们有信心、有能力守住吗?最终恐怕仍是得而復失。”
茅永顺接过话头,语气相对平和,但立场同样清晰坚定:“老雷的话虽直白,但道理不差。不过,为了维繫合作的稳定,安抚他们的情绪也是必要的。”
“我们可以將这次占领,给他们一个合適的理由,说是为了更有效地支援他们对西班牙作战而建立的前进基地和物资中转站,同时也是为了便於双方进行更大规模的贸易往来。”
“嗯,不妨再给予他们一些武器弹药作为补偿,或者,象徵性地支付一点『租金』,换取他们对此事的默认。既要达到我们的战略目的,也要儘可能避免他们產生不必要的敌对情绪。”
“我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体验风土人情,也不是为了单纯的贸易。我们是拓荒者,也是战略执行者。”
“这座岛屿,將是我们新华力量投射到美洲南端的第一个永久支点。从这里开始,我们要让这片海洋,以及海洋所连接的土地,都逐渐熟悉並敬畏我们的旗帜。”
接下来的几日,营地的轮廓逐步完善清晰,居住区、仓储区、炊事区,甚至开闢了一小块操练场。
一座高高的瞭望塔被建立在半坡处,密切注视著海湾入口和远方的海平线。
在军官的带领下,几支小队开始向岛屿內部进行有限的勘探,仔细记录地形、水源、植被与可能的资源分布,著手绘製更为精细的军事地图。
一切行动,都在沉默而坚定地宣示著这座岛屿新秩序的到来。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