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对啊,我爹教的
  第406章 对啊,我爹教的
  上沪。
  苏澄已经搬到了距离yh不远的一处办公楼,拥有了属于他自己的办公室。
  此外,苏澄还为叶黎准备了一间办公室。
  没错。
  苏澄正式与叶黎签署了具有法律效应的雇佣合同,聘请她作为公司高级顾问。
  叶黎前段时间比较忙,需要跑各种渠道和供货,以及跟品牌方的坑位费之类的东西。
  这些东西其实算一劳永逸的东西,忙完那阵子就不太忙了,新零售商超需要时间来发展,稳步往前走,不需要她太操心。
  所以叶黎也能更好的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苏澄这边。
  “你真整的像那么回事儿似的。”
  “要不是外面一个人都没有,我真觉得你像个老总了。”
  叶黎不禁调侃苏澄的操作。
  他在上沪的黄金地段租了一整层商业办公楼,但外面却一名员工都没有,实际上现在还是光杆司令。
  “光杆司令咋了。”
  “再说我也不是光杆司令好吗,只不过他们还没搬过来。”
  “你爸现在是不是应该都已经知道你收购了两家公司?”
  “肯定知道了,老头的消息多灵啊,在我身上安着监控呢。”
  苏澄这两天已经把总部批过来的2个亿快完了。
  他拿这两个亿搞了四张牌照,2张申请的,2张是并购的其他公司。
  从外面的视角来看,苏澄搞这几张牌照,可能就是为了合规合法的做小额贷款业务。
  但实际上,苏澄的计划和设想远超于此。
  不但在业务上能够保证基础合法性和穿透性,而且还完美的契合苏澄构建的那套包含了地产、银行他们三家的体系。
  首先是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
  有了这张牌照,苏澄就有了合法的募资权。
  但这只是最基础的。
  苏澄拿这张牌照,主要是为了能够合法的撬动杠杆,是扩大资金池子的前提。
  他现在可以合法地设立和管理有限合伙制基金,进行股权、债权及其他种类投资。
  这还不算完。
  在他、保龙集团、大西洋银行他们共同成立的三叉戟过程中也能发挥作用。
  苏澄必须要用这张牌牌照设立有限合伙基金,合法地吸纳大西洋银行的理财资金作为优先级lp。
  而苏澄自己的资金作为劣后级lp,形成“明股实债”的结构后,为保龙地产提供融资。
  拥有这张牌照,苏澄还可以设立vc/pe基金,合法地进行对市面其他在这波浪潮中快速崛起的公司进行股权投资,以及后续的基金募集。
  以及在二级市场进行股票买卖和资本运作。
  苏澄收购的那家小额贷款公司,除了全国放贷的权力以外,还有助贷的重要功能。
  他在与大西洋银行开展联合贷款业务的时候,必须有一个持牌放贷主体的身份,否则银行的资金无法合规地通过他的系统发放出去。
  也可以打包成标准化的abs产品,快速回拢资金。
  所有助贷业务、场景金融包括业主贷、租金贷、以及现金贷,都必须依托于这张牌照。
  当然。
  最重要的还是跟大西洋银行和保龙集团的协同。
  大西洋银行的低成本资金,通过与苏澄的小贷公司合作“联合贷款”,可以合规地投放到传统银行无法覆盖的长尾客群,实现零售业务的爆发式增长。
  同时为保龙地产的业主和租户提供金融服务,将社区流量转化为金融收益。
  第三张商业保理和融资租赁牌照主要是出让今后的应收账款。
  保龙地产有数千家建筑商和材料商。
  保龙需要占用他们的资金,但供应商需要现金流。
  这时候苏澄的保理公司可以介入,买断供应商对保龙的应收账款,并收取高额利息,从而将保龙地产的“商业信用”转化为自己的“金融利润”。
  在苏澄三叉戟计划中,这张牌照可以很好的构建“保龙生态”的护城河。
  通过他公司的保理业务,深度绑定保龙地产的上下游供应链,使其对自己的的金融服务产生依赖。
  其次是将利润进行内部消化,将原本应由外部银行赚取的供应链金融利润,全部截留在自己的联盟体系里面。
  最后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隔离风险。
  这条供应链上所有金融业务的风险,都被隔离在这两个牌照公司体内,不会穿透到苏澄核心资本平台。
  最后一张牌照是第三方支付牌照。
  这张牌照可是重中之重。
  央行在15年以后就停止发行新牌照了,苏澄只能从市面上去收购那些存量牌照,是苏澄费很高的一张牌照。
  支付牌照是这套体系的神经网络。
  它能让苏澄拥有处理资金流的权力,构建自己的账户体系、沉淀海量资金以及庞大的交易数据,从而实现数据闭环。
  苏澄可以合法地获取所有用户的交易数据、资金流水、消费习惯。
  这些数据是他们进行信用评估、精准营销和风控建模的东西。
  除此之外还可以降低成本。
  拥有自己的支付通道,就可以绕开现在最主流的蓝绿两厂,极大地降低支付手续费,并实现资金t+0乃至实时清算。
  所有资金流都在苏澄手里掌握。
  为什么说是重中之重。
  因为这张支付牌照在最后撤离的时候,是整个资产体系里最值钱、最稀缺、最能吸引互联网巨头的核心资产。
  它会为苏澄最后的退出,提供几倍的溢价收益。
  叶黎如果不知道苏澄的全盘计划,那她肯定也只会以为苏澄是想做贷款生意。
  但把这四张牌照代入到苏澄构建的体系中,叶黎不得不佩服他的部署。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已经算是大兵团作战了。
  “你爸咋连点动静都没有?他支持你这么干?”
  叶黎指的是小额贷款生意,老头那边竟然没一点动静。
  “那当然了,这都是他教我的嘛。”
  “啊这……你爸都没教你好。”
  “对,他可能觉得这就是好。”
  虽说叶黎知道苏澄不是做小额贷款生意,但是吧……参与所谓的经济泡沫,在道德上同样处于低位。
  叶黎把经济泡沫划分为这几个人群:
  被动参与、主动参与、深度参与、深度参与并主动制造泡沫。
  被动参与就不说了,就是普通受害者,或者在不知情的前提下参与了经济泡沫。
  从“主动参与”往后,就有点坏了。
  因为他们精心设计了一个骗局,而不是不可预测但规则尚算公平的市场。
  如果普通参与者是在风暴中迷失方向的溺水之人,那主动、深度参与者是试图驾驭风浪的投机者。
  而泡沫的制造者就是人为引发海啸,并提前在高地上建好堡垒,等着看船毁人亡,然后去搜刮残骸的人。
  这是一场有预谋、有计划的财富掠夺。
  而苏澄之后将会带来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并且带有深刻的道德罪责!
  苏澄会从绝大多数普通人手中的财富,强制性地转移到他的口袋里。
  普通人只不过是苏澄最后套现离场的接盘侠。
  苏澄在在制造泡沫的过程中,可以享受到几乎所有的潜在收益。
  并且通过复杂的金融工具和信息优势,将最终的崩溃风险完全转嫁给其他人。
  事实上。
  苏澄已经开始这么干了。
  苏澄通过牌照和体系,把资金弄出优先级就是这么设计的。
  低风险低成本,且有着难以估量的收益。
  苏澄会把泡沫的利润拿走大头,保龙和大西洋拿走小头。
  但他们引发的崩溃和损失却是社会化的。
  不仅让一般投资者血本无归,还会让其他银行的坏账激增,摧毁金融系统。
  企业纷纷倒闭,信贷枯竭,实体经济被扼杀。
  大规模的失业和长期的经济衰退。
  这意味着,即便是那些从未参与投资的普通人,也会因为苏澄的行为而收入暴跌下降,乃至失去工作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苏澄干的可不是投机事件,他会变成民众愤怒的焦点、历史审判的对象,乃至全民公敌。
  哪怕苏澄隐藏在幕后,广大群众找不到这个公敌,但他依旧是罪魁祸首。
  面对叶黎的担忧,苏澄只是笑了笑:“栗子姐,这就是你和我的区别了。”
  “啥区别,区别就是你对普通人下得去手啊?”
  苏澄毫不在意:“对啊,我爹就是这样教我的。”
  叶黎:???
  “那你可以去死了,我现在就辞职退出,然后替广大老百姓把你掐死。”
  叶黎说着就动手。
  苏澄连忙求饶:“别别别,我错了。”
  叶黎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苏澄不得不解释:“我是不会让普通人接盘的。”
  叶黎停下了手:“那谁接盘?”
  这个泡沫总要有人接盘啊。
  “这个嘛,我后面再告诉你好伐?反正我不会让普通人接盘。”
  “你最好是。”
  叶黎并不是现在才想到这一点的,她之前在听苏澄讲解蓝图的时候,其实就已经知道了这是一场经济泡沫。
  但她当时没提出什么意见。
  因为经济泡沫是不可能人为制造起来的。
  苏澄的动作顶多就是在庞大泡沫里面,利用前瞻性和判断力自己吹了一个小泡泡。
  参与泡沫的人多去了。
  苏澄干这件事情,并不需要拿放大镜在那纠错。
  市场就是这个样子的。
  别说苏澄有30亿资金,普通人如果能够预判的话,会把卡里的几千块钱都投进来参与。
  主动在这场泡沫里面投几千一万块钱,投资几十个亿,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
  这件事不会因为投进来的金额多少就分小恶和大恶。
  性质其实一样。
  苏澄自有判断。
  他不是预判,而是前世的信息差。
  如果要论恶,他身上这个恶其实要比叶黎想象的大一点点。
  不过没关系。
  在苏澄的计划里,老百姓不会接盘的。
  “所以,你要让谁接盘啊?割哪一茬韭菜?”
  “当然是国内的资本啊。”苏澄解释,“不然的话我也不需要联合保龙和大西洋了,我一个人就把这事儿给干了。”
  “行吧。”
  “嗯嗯,栗子姐,现在你的良心好受多了吧?”
  叶黎:???
  “干嘛,我不准有良心咯?”
  在商业这个世界里,良心是累赘,是一毛不值的东西。
  叶黎当然也知道这一点,在商言商嘛。
  可她还是有底线的。
  叶黎丝毫不虚苏澄,有良心又不是什么错事:“你看看你被你爹都调教成啥样了。”
  “啊?我没说不能有良心啊,我也是有良心的好伐?不然我早就开割了,还等到现在啊。”
  这倒也是。
  叶黎承认苏澄还有良心,没被老苏给教坏。
  “但我感觉还是不太对。”
  “哪儿不对?”
  “为啥……为啥你没被教坏啊?”
  苏澄:??
  “这是什么鬼问题,因为我是个正直的人呗,你忘了我的外号是‘一身正气苏太阳’吗?”
  苏澄并不认为有良心就赚不到钱。
  听到这里,叶黎也就不对苏澄吝啬了,她大肆起来:“行,不错,苏太阳先生,请你继续保持!不要变坏嗷!”
  “嘻嘻,那当然了。”
  “行了别傻笑了,跟你说个正事儿。”叶黎拍了一下苏澄的肩膀,“你和那两家的合同是怎么签的?我说的是人事上的。”
  苏澄简单讲了一下。
  被并购的两家公司的员工苏澄暂时照单全收了,因为他现在没有那么多时间进行筛选和招聘。
  现在苏澄随时都需要有人干活儿。
  至于合不合适,那就只能等到后面再说了。
  叶黎想了想:“可以一边招人,一边把不合适的辞掉。”
  苏澄答应了。
  因为并购的两家公司肯定有相当一部分员工,跟自己全盘的计划不契合。
  tmd这帮人里面真有一部分是放贷的,没良心的。
  “可以,那栗子姐,这个事情你来负责好伐?”
  叶黎:?
  “你是不是就等着我说这句话呢。”
  “我可没有啊叶总,不要冤枉我。”
  呵呵。
  等着她干就是等着她干呗。
  还说冤枉。
  哪里冤枉了。
  叶黎不自觉地就想骂苏澄:“你傻逼!”
  骂归骂,这个活儿叶黎还是想干。
  “首先把那几个高管给裁了,我感觉他们的价值观有点问题。”
  “行的,栗子姐你说了算,你说裁谁就裁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