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第257章 御医的医术,会随着传承变高吗
  第257章 御医的医术,会随着传承变高吗?
  朱樉好奇问道:
  “先生,我大明医学传承千年,之前你讲课之后,父皇又改革御医制度。”
  “不仅能让天下名医,都能一起交流医术,集中各家之长短。”
  “还将其制成医书推广天下,这显然是让百姓受益的善政,哪里有什么问题?”
  “御医在皇宫医治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朱樉不提御医还好,提到此事,林澈就放弃从底层医疗条件,来讲述大明医疗弊政。
  而是换了个方向,道:
  “御医制度,可谓是千古以来,皇帝自断子孙生路的最大弊政之一。”
  “你狂妄!”
  朱樉还没反应过来,朱柏听到林澈的话,顿时气的一拍桌子。
  要知道,明朝的御医制度一直传承前朝的,朱元璋经过改革,通过在民间录用医技高超者,取代过去承袭制度。
  本意是收天下名医,庇佑大明皇室子孙健康。
  朱柏曾患有恶疾能够痊愈。
  除了因为他母亲,在佛像前为他祈福外。
  也有宫廷御医的功劳。
  此刻,林澈大肆贬低了大明御医制度。
  还将御医说成了,残害大明皇室止损点庸医。
  两者相加起来,朱柏的愤怒直接爆表。
  完全将朱樉来的路上,对他所有的叮嘱抛到了脑后。
  他指着林澈的鼻子道:
  “父皇是何等英明神武之人,怎么可能定下残害子孙之策?”
  “诸多御医也是天底下,德行兼备的名医,活命无数,哪是你能诋毁的。”
  “今日伱若是不跪下,向…唔唔!”
  朱柏的怒火还没发完。
  就被反应过来的朱樉,伸手捂住了他的嘴。
  同时一拳打在,这家伙的肚子上。
  朱柏直接闷哼一声,重重的摔倒在地。
  他用着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对他怒目而视的朱樉。
  完全不理解,林澈都在侮辱父皇了。
  怎么他这个皇子,非但不教训口出狂言的林澈,反而还打自己的兄弟。
  “你…呃!”
  朱柏咬着牙,想要朱樉给他一个解释。
  然而。
  他刚突出一个字,肚子上就挨了一脚。
  朱樉蹲下身子,冷冷看着面露痛苦之色的朱柏。
  语气冰冷一字一顿:
  “给林先生道歉。”
  朱柏疼的脸上直抽抽。
  但听到朱樉的话之后,一时间震惊的都忘了疼。
  让自己给一个辱级父皇的人道歉。
  朱柏很想问朱樉,到底被林澈灌了什么迷魂汤,能说出这种忤逆不孝之言。
  可是他还没来得及再次开口。
  朱樉就冷哼一声,道:
  “你忘了,来到路上,我给你说的话了吗?”
  “在这里都要听我安排,如果你做不到,那我就将你送回去,以后再别来了,”
  这话在不知内情的人听来。
  或许会认为,朱樉这话说的有些莫名其妙。
  不来夫子庙就不来呗。
  谁会因为这事忍气吞声?
  毕竟,这里就是一间普通的宅子。
  然而。
  本来还怒火中烧的朱柏。
  在听到朱樉,让他以后也别来了的话之后。
  顿时面容扭曲的抽搐了几下。
  接着便撑着地爬了起来,向林澈道歉道:
  “林先生,我刚才,刚才太过激动冒犯了您,还请您不要赶我走。”
  看着疑似装傻的朱柏。
  林澈感觉这小子还挺有意思的。
  便笑着道:
  “行,既然你能接受,我谈及你父皇,那我记继续讲课。”
  朱柏嘿嘿一笑,立刻做出一副认真听讲的模样。
  “你可真不像咱朱家人。”
  朱樉看到朱柏,笑的跟个二傻子的模样。
  不禁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
  朱柏偏下头,躲开了朱樉的骚扰。
  还气哼哼的道:
  “不许摸我的头,娘说了脑袋摸多了,人会变笨的。”
  不说这话,朱樉也就伸一下手。
  看到自家萧老弟,生气的憨憨模样。
  他直接伸出两只手,将朱柏的头发揉成一团乱麻
  林澈笑看着两人打闹,只觉得挺有意思。
  等到两人玩累了,听了下来。
  他才继续刚才的话题:
  “我说陛下,设置的御医制度有问题。”
  “不是说他在收敛人才,让名医交流,编写新医术,有利于大明医学发展的地方。”
  “而是太医院里的御医,所施行的传承制度。”
  上次林澈说过太医院里面太医父死子替,从大明开国到灭亡,也就初代太医院的御医,算得上船体意义的名医。
  其他的朝代,除了嘉靖时代的李时珍之外。
  剩下的御医,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尸位素餐之辈。
  然而。
  小屁孩朱柏,对于林澈的话。
  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先生,不是有句话叫做,龙生龙凤生凤吗?”
  “御医的孩子,从小都在御医身边当学徒,对于医学知识,肯定比其他半路出家的,野路子强。”
  “再加上两者都是父子干系,御医肯定不会私藏,必然会把所有本领都交给儿子。”
  “如此积累下来,一代代御医的医术,应该是不断上升的,这怎么能说是弊政呢?”
  朱柏的逻辑很简单。
  御医世代传承,其后代必然艺术精湛。
  好似如同老鼠的孩子,生来便会打洞一般。
  林澈想起大明被御医治疗死亡的皇帝,笑了笑没有发表意见。
  而是转头看着朱樉,问道:
  “你也这么认为,御医的医术,会随着传承变高吗?”
  “难道不是吗?”
  朱樉颇为赞同朱柏的意见。
  他还举例说道。
  “就拿我大明造宝船的工匠来说。”
  “宝船结构复杂,工序繁琐,每一项都得技艺精湛的大师傅来做。”
  “若是没有父亲教授儿子的传承制度,我大明哪里找那么多熟练的工匠?”
  从某种程度来说,朱樉的话有一定的正确性。
  毕竟。
  在如今这个没有流水线,全靠工匠经验的时代。
  从小跟着干活的匠人父亲,在一旁打下手的孩子。
  哪怕再愚钝,也能靠着熟能生巧,彻底掌握父亲手艺的那天。
  再加上,如今大明正处在盛世之中。
  工匠制度还没有崩坏。
  诸如宝船锻造军械等大型工程,还在不断进行中。
  匠人们有练手的机会,手艺自然愈发精湛。
  所以。
  朱樉自然而然的认为,医术传承也是如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