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老朱欲赐刘三吾免死金牌
  第414章 老朱欲赐刘三吾免死金牌
  随着林澈冷不丁爆出,空印案时,刘三吾站出来劝阻洪武帝不要大肆杀戮。
  结果,不仅人被关进诏狱,家还被抄了的事。
  朱柏兄弟,对此倒是没啥反应。
  毕竟在他们看来,忤逆天子,没有被全家处斩都是法外开恩了。
  可隔壁密室内,随着林澈这番话落下。
  本来君臣互为知己的祥和气氛,瞬间变得尴尬无比。
  刘三吾用着不解的目光,无辜的看着朱元璋。
  仿佛在问:咱们君臣这么多年,你咋说翻脸就翻脸了?
  朱元璋被刘三吾质问的眼神,瞧的有些不自在。
  他有意绕过这个话题,可又担心在刘三吾心里扎下刺。
  到时候影响工作效率是小问题。
  要是影响到大明财政,那乐子可就大了。
  朱元璋故作威严的咳了两声。
  终究还是开口道:“刘爱卿,首先咱像你保证,林澈说讲的未来之事,必然不会发生了。”
  “其次咱当时可能年纪大了,所以才做了糊涂事,还请爱卿原谅。”
  “若是爱卿还不放心,咱现在就赐予爱卿免死金牌,除造反外免死五次,可传子孙万代。”
  在明确认识到,刘三吾对朝廷的作用后。
  朱元璋担心这位大明特殊经济人才,因为后世的牢狱之灾而寒了心。
  不肯再为国家效力。
  索性就发出了,他笼络人心用的免死金牌。
  刘三吾面对朱元璋真诚的道歉,心中的委屈瞬间一扫而空。
  他立刻下拜谢恩道:“臣多谢陛下厚爱,今后必然在朝政上,殚精竭虑以报圣恩。”
  “不过臣不需要什么免死金牌,若是有机会的话,臣就想能当面聆听林先生的教诲。”
  虽然仅仅是一墙之隔,可刘三吾总感觉这种听课方式。
  实在无法得到林先生的真传。
  毕竟,连心中有疑问,都不能即使得到解答。
  还得请皇子们,第二天再遮遮掩掩的,向林澈提问。
  刘三吾能够听的出来,林澈为了照顾朱樉他们,讲课时尽量都用的是最通俗的语言。
  所讲的东西,虽然都是些真理。
  但还有很多有深度的知识,可能是因为担心两位皇子听不懂,林澈也就没有往深处讲。
  即便其他学科知识,刘三吾的学习程度,与朱樉等人差不多。
  可是有关经济方面的课程。
  林澈先前所讲的东西,他都已经差不多都理解了。
  所以刘三吾早就很想听听,林澈还没讲出的深层次的经济知识。
  哪怕一时听不明白,那些更深奥的知识,
  也总比与‘经济真理’就一墙之隔,却永远无法探明要好。
  而这不是刘三吾,第一次向朱元璋请求,要当面去听林澈讲课了。
  不过以前,朱元璋还能找各种借口推脱。
  但今天的情况,因为林澈的预测未来,而变得尴尬无比。
  而且刘三吾还是拿免死金牌来换听课的资格。
  朱元璋思来想去,根本想不出拒绝的理由。沉吟了片刻,朱元璋只得点头应道:“刘爱卿,当面听林先生讲课之事,咱会抽时间安排。”
  “不过此时只能由你一人知晓,不得在外宣扬,否则此事就此作罢,”
  改天再带个人过去,将刘三吾说成是侍从,相信林澈也不会太在意。
  刘三吾眼见朱元璋终于答应,让他面对面接受林澈教诲的请求。
  连忙举手保证道:“请陛下放心,臣一定守口如瓶,绝对不会让任何人知道此事。”
  说罢,刘三吾还将目光投到欲言又止的太子身上。
  朱标见此,连忙回应道:“刘学士放心,本宫绝对不会将此事,吐露出半个字。”
  就在刘三吾,与朱元璋父子商议,该用何种方式和借口,当面聆听林澈讲课时。
  隔壁的朱柏,忽然用着恍然大悟的语气,看着林澈问道:“先生,我懂您之前,为什么要说云鹤水师之事了。”
  “是因为他们保证了,我大明的水路畅通。”
  “将更多的疆土,纳入了朝廷一个月内,能够到达的极限统治疆域之内。”
  在没有高速公路的古代,通畅的喝道就是古代的高速路。
  使得朝廷的触角,能够借着河水不断延伸。
  这也是河流四通八达的地方,都能被朝廷牢牢掌握在手中。
  缺少雨水的漠北草原,一直对中原王朝若即若离的原因。
  “没错,正是因为伱说的原因,所以每个朝代,都在不断的兴修水利。”
  林澈喝了口酒,向着朱柏点了点头。
  随后指着他画出的简易地图。
  继续讲解道:“我华夏的水系四通八达,哪怕是天气干燥的北方,各地也是河流密布。”
  “所以只要朝廷,能够以百年之计的心态,对天下的河流进行修缮贯通,挖开云鹤中有些不合理的河道,将天下水系连成一片。”
  “将来四通八达的内河,不仅能减少洪涝灾害,使得粮食增产增收,还能扩大朝廷的统治范围。”
  要知道,明朝因为朱元璋在海运之事上,被朝臣忽悠瘸了。
  期间不知道多少水道被破坏,有些地方更是每年都会遭遇水灾。
  弃淮保漕,还是弃漕保淮的问题。
  从运河疏通以来,一直争论到大明灭亡都没有定论。
  在林澈看来,只要开启海运,这个大明纠结了快三百念叨问题,根本就不是个事儿。
  而在么有了漕运压力的情况下。
  淮河的洪涝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朱桂以前没有听过林澈往日讲课,关于海运和漕运的课程。
  随意被他的‘弃漕保淮’,以此疏通天下河道的激进想法给吓了一跳。
  他连忙劝阻道:“先生,运河之粮,关乎北方百姓生死,而且朝廷修缮运河费颇多,怎能轻易挖毁?”
  林澈微微一笑,向他们简单讲了下。
  海运的便利,与漕运产生的原因。
  朱桂听闻海运所谓的风险,都是贪官自导自演的贪墨戏码后。
  顿时气的一拍桌子,道:“这些狗贼都该死,他们为了区区蝇头小利。”
  “居然毁了如此便利的运粮手段,让朝廷靡费巨资修缮运河。”
  “此间浪费的民脂民膏,杀了他们的九族都无法弥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