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准备行动
第259章 准备行动
次日上午,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笼罩了沪市,为这座喧嚣的城市蒙上了一层薄纱,也暂时驱散了夏末的闷热。
位于公共租界边缘的一家苏州评弹茶楼里,丝竹声咿咿呀呀,茶客们悠闲地听着台上的吴侬软语,仿佛外面的战火与纷争都与这里无关。
沈清瑶撑着一把素色油纸伞,准时出现在茶楼二楼的雅间“听雨轩”。
她今天换了一身更显低调的藏青色旗袍,发髻挽得一丝不苟,私人订制的旗袍更将她的身材勾勒的凹凸有致,曲线玲珑,这身打扮使的她更像是一位前来品茗听曲的大家闺秀。
雅间内,陈阳已经先到了,面前摆着一套精致的紫砂茶具,正悠然地看着窗外雨打芭蕉,仿佛真是来此偷得浮生半日闲。
“陈部长,让您久等了。”沈清瑶收起伞,放在门边,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温婉笑容。
“沈小姐客气了,我也刚到不久。”陈阳转过身,做了个请的手势,亲手为她斟了一杯刚沏好的碧螺春,茶香氤氲,“闲来无事,勾栏听曲,话说下雨天的评弹,却是别有一番韵味哈。”
两人微笑着地寒暄了几句,话题围绕着茶叶,天气和评弹艺术,仿佛真的只是一场寻常的朋友小聚。
直到一曲终了,茶楼内响起稀稀落落的掌声,陈阳不经意地将一个密封的牛皮纸档案袋,从桌下递到了沈清瑶手边,动作流畅而隐蔽。
“沈小姐上次提起对运输感兴趣,我这里恰好有一份近期北上的‘艺术品’货运清单和路线图,”
“里面的‘物件’品类、数量、包装特征,以及‘护送’人员的配置、沿途停靠站点和时间,都标注得比较详细。”
“尤其是途经鲁中南丘陵地带的那段路,风景虽好,但路况复杂,偶尔有些不太平,沈小姐若有意,可以仔细研究一下。”
沈清瑶的心跳陡然加速,但她面上不动声色,纤手轻轻按住那个档案袋,顺势滑入了自己随身携带的手提包内层。
这里面就是k-739专列的详细资料!
装载的物资明细,押运兵力精确到分钟的运行时刻表,以及陈阳暗示的最佳动手路段。
“陈部长费心了。”沈清瑶端起茶杯,借抿茶的动作掩饰内心的波澜,“这份‘资料’很有价值,我会仔细研读。”
“只是不知,关于我们之前商议的‘合作’后续,陈部长这边……”
“沈小姐放心。”陈阳微微抬手:“我这边自有安排,只要‘货’能顺利‘入库’,你们那份,自然会通过安全的渠道,分批送达指定地点。”
“前提是,‘入库’过程要干净利落,不留首尾!”
“这是自然。”沈清瑶放下茶杯,“我们会做好万全准备。”
情报到手,关键的承诺也已确认。
两人不再多言,又听了一段评弹,便仿佛偶遇的朋友般,自然地先后离开了茶楼。
细雨依旧,沈清瑶撑着伞走入雨中,手提包里的那个档案袋仿佛重若千钧。
沪市,闸北区,明春杂货铺,
这是一家位于闸北区一处由我党控制的杂货店!
老板姓郭,长的一副老实憨厚的模样,人送外号,郭老实!
此刻,在杂货铺后院地窖内,一场至关重要的会面正在进行。
地窖里面空气流通不畅,只有一盏煤油灯提供照明,墙壁上映射出两个拉长的人影。
特派员张建良正肃立在一位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面前。
此人便是红党在沪市地下工作的杰出领导人潘翰年。
“翰年同志,情况就是这样。”张建良将以沈清瑶与陈阳达成的交易以及劫掠k-739专列的计划,完整地向潘翰年做了汇报,并将沈清瑶刚刚冒险取回、尚未焐热的档案袋副本呈上。
“行动风险极高,但成功后的收益,对缓解根据地目前的极端困境,至关重要,我们需要组织上组织一批精干可靠且富有经验的行动人员。”
“现在,也只有您可以向组织上提出这样的要求。”
潘翰年仔细地翻阅着档案袋中的资料,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他看得非常仔细,尤其是关于押运兵力,运行时刻和地形地貌的部分。
地窖内一片寂静,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煤油灯芯偶尔爆开的噼啪声。
良久,潘翰年放下资料,抬起头,看向张建良:“资料很详细,陈阳在这方面,倒是没有打折扣。”
“这个计划,胆大包天,但……确实有其可行性,尤其是在目前日军主力被诺门罕和物资调配弄得焦头烂额之际,他们对后方铁路线的警惕性,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缝隙。”
“人员方面,我来协调。‘铁道游击队’的老洪,他手下有一批扒火车搞炸药的好手,对津浦线北段的地形了如指掌,可以担任行动主力。”
“老刘带领的飞虎队最擅长运输线破坏以及近身战斗,”
“另外,再从江北支队抽调一个战斗小组,负责外围警戒和接应,他们擅长山地作战和快速转移。”
“所有参与人员,必须进行严格审查,确保绝对忠诚,并且实行单向联系,最大限度降低暴露风险。”
“但是,建良同志,”潘翰年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无比严肃,“你必须明确告诉沈清瑶同志,以及所有参与行动的队员,此次行动,第一目标是获取物资,第二是保障人员安全,不到万不得已,避免与敌纠缠。”
“行动结束后,所有人员必须立刻分散隐蔽,进入静默状态,同时,对陈阳,要保持最高级别的警惕,物资交接环节,要设计多重保险,防止他过河拆桥。”
“是!翰年同志,我明白!”张建良立正应了一句!
“那就先这样把。”潘翰年语气缓和了一些,“还有几天时间,我们要尽快把具体行动计划细化,尤其是撤退路线和应急方案,要反复推演,不放过一点细节,确保不出意外!”
“明白了,翰年同志,”张建良认真的点了点头,两人各自伸出右手,紧紧一握……
地窖的门被轻轻打开又关上,张建良跟潘翰年的身影迅速消失在通往杂货店的暗道中。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七月四日,凌晨三点。
津浦铁路鲁中南段,一处名为“阖家岭”的偏僻地带。
这里丘陵起伏,铁路线在此依着山势形成一个舒缓的“s”形弯道,迫使列车必须减速通过。
岭上林木丛生,岭下则是大片在夜色中沙沙作响的高粱地。
万籁俱寂,只有夏虫的鸣叫和偶尔掠过的风声。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植物叶片的清新气息,但也掩盖不住一股隐隐躁动的杀意。
在高粱地茂密的植株间,一双双锐利的眼睛紧紧盯着山下那两条在微弱的星光下泛着冷光的铁轨。
这些人便是奉命前来执行劫掠任务的铁道游击队队长洪峰,以及飞虎队队长刘一枪,及其率领的两百余精锐队员。
加上江北支队动员的两个行动大队,这一次参与袭击“烈风丸”号,即满铁专k——739号军列的行动人员将近五百人。
单凭这人数就能看出组织上对这次行动的重视程度。
洪峰,原就是津浦线上的铁路工人,对这段铁路的每一颗道钉每一处弯道都了如指掌。
此刻洪峰的嘴里叼着一片草叶,眼神如同经验丰富的老猎人,冷静地估算着时间和车速。
他身边散落着撬棍,大型扳手和捆扎好的炸药包。
这些都是他这支队伍的“标配”。
离他不远处,刘一枪则半蹲在一个小小的土坡后面。
刘一枪,原名刘志强,鲁省临沂人,原先也是铁道工,他是猎户出身,枪法极好,曾经一枪打死过一名少佐,这才有了刘一枪的诨号!
刘一枪比洪峰年轻几岁,身形更为矫健,背上挎着一支保养得极好的中正式步枪,腰间的武装带上插满了黄澄澄的子弹和木柄手榴弹。
他领导的飞虎队以枪法精准,行动迅猛著称,此次主要负责火力压制和外围警戒。
刘一枪正用一块软布,反复擦拭着步枪的准星,确保在需要时能一击致命。
“老洪,时间快到了。”刘一枪的声音低沉而平稳,透过浓密的高粱杆传来。
洪峰吐出嘴里的草叶,侧耳倾听了一下远方的动静,“嗯,按上级给的情报,还有二十分钟。”
他转头对身边一个机灵的年轻队员低声道:“狗娃,再去前面五十米,耳朵贴铁轨上听听,确认一下。”
被称为“狗娃”的队员应了一声,像狸猫一样悄无声息地潜了出去。
紧接着,洪峰朝身后的队员吩咐道:“所有人戒备,随时准备行动!”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所有队员都握紧了手中的武器,汗水浸湿了他们的粗布衣衫,但没有人发出一点多余的声音。
凌晨四点零五分。
“来了!”狗娃如同幽灵般窜了回来,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和紧张,“声音很沉,是重载列车,速度不快,符合目标特征!”
所有人的精神瞬间绷紧到了极点。
洪峰猛地举起右拳,这是准备行动的信号。
队员们纷纷最后检查了一遍武器和装备。爆破组的成员将导火索捋顺,突击组的队员将刺刀上膛,火力组的队员则依托地形架起了机枪和步枪,瞄准了预定的列车制动位置。
远处,一道微弱的光柱刺破了黑暗,伴随着沉闷而富有节奏的“哐当”声,一个钢铁巨物的轮廓在夜色中逐渐清晰起来。
k-739专列,如同一头毫无防备的巨兽,正缓缓驶入猎人们精心布置的伏击圈。
列车头灯的强光扫过高粱地,晃过队员们隐蔽的身影,但没有停留。
司机室里,司机和司炉或许正因这枯燥的夜行而昏昏欲睡,丝毫未察觉死亡的陷阱已然张开。
当列车的车头即将驶出弯道,大部分车厢都进入“s”形弯道中部时,洪峰眼中寒光一闪,狠狠挥下了手臂!
“行动!”
刹那间……
“轰!轰!”两声并不算特别剧烈但位置精准的爆炸声响起!
爆破组的队员早已计算好,炸断了列车前方和后方不远处的铁轨!
并非为了制造灾难,而是为了迫使这头钢铁巨兽停下来!
“吱嘎……”
刺耳欲裂的金属摩擦声骤然响起,伴随着一阵剧烈的晃动和令人牙酸的刹车声!
列车司机在惊恐中拉下了紧急制动闸,巨大的惯性让沉重的车厢互相撞击,发出哐啷哐啷的巨响,车轮与铁轨摩擦爆发出大团耀眼的火星!
列车如同被斩断身躯的长蛇,最终在惯性滑行了一段后,瘫在了被破坏的铁轨中间,彻底动弹不得!
“敌袭!敌袭!”列车上传出日军押运士兵惊慌失措的日语喊叫和拉枪栓的声音。
几乎在列车停稳的瞬间,刘一枪的怒吼声压过了混乱:“打!”
“哒哒哒……”
“砰!砰!砰!”
飞虎队的机枪和步枪率先开火,密集的弹雨如同泼水般洒向列车中后部几节明显有日军士兵探头出来的车厢窗口和连接处,瞬间压制了敌人的初步反抗。
精准的点射将几个试图爬上车顶架设机枪的日军士兵打成了筛子,从车顶滚落。
“上!”洪峰一声令下,铁道游击队的队员们如同出闸的猛虎,从高粱地里一跃而出。
他们分工明确,一部分人利用随身携带的特制抓钩和攀爬技巧,敏捷地翻上车厢连接处……
另一部分人则直接用撬棍和大力钳,暴力破坏车厢门锁。
“八嘎!顶住!”负责押运的日军军官在车厢内组织抵抗,但从窗口伸出的枪口很快被飞虎队的神枪手重点照顾,非死即伤。
洪峰亲自带人冲向中间几节车厢,根据陈阳的情报,这里就是装载“重要物资”的核心区域。
“快!炸开它!”洪峰指着厚重的车厢门吼道。
一名爆破手迅速上前,将一个小当量的炸药包贴在门锁位置。
“隐蔽!”
“轰!”一声闷响,车门被炸开一个巨大的豁口……
(本章完)
次日上午,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笼罩了沪市,为这座喧嚣的城市蒙上了一层薄纱,也暂时驱散了夏末的闷热。
位于公共租界边缘的一家苏州评弹茶楼里,丝竹声咿咿呀呀,茶客们悠闲地听着台上的吴侬软语,仿佛外面的战火与纷争都与这里无关。
沈清瑶撑着一把素色油纸伞,准时出现在茶楼二楼的雅间“听雨轩”。
她今天换了一身更显低调的藏青色旗袍,发髻挽得一丝不苟,私人订制的旗袍更将她的身材勾勒的凹凸有致,曲线玲珑,这身打扮使的她更像是一位前来品茗听曲的大家闺秀。
雅间内,陈阳已经先到了,面前摆着一套精致的紫砂茶具,正悠然地看着窗外雨打芭蕉,仿佛真是来此偷得浮生半日闲。
“陈部长,让您久等了。”沈清瑶收起伞,放在门边,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温婉笑容。
“沈小姐客气了,我也刚到不久。”陈阳转过身,做了个请的手势,亲手为她斟了一杯刚沏好的碧螺春,茶香氤氲,“闲来无事,勾栏听曲,话说下雨天的评弹,却是别有一番韵味哈。”
两人微笑着地寒暄了几句,话题围绕着茶叶,天气和评弹艺术,仿佛真的只是一场寻常的朋友小聚。
直到一曲终了,茶楼内响起稀稀落落的掌声,陈阳不经意地将一个密封的牛皮纸档案袋,从桌下递到了沈清瑶手边,动作流畅而隐蔽。
“沈小姐上次提起对运输感兴趣,我这里恰好有一份近期北上的‘艺术品’货运清单和路线图,”
“里面的‘物件’品类、数量、包装特征,以及‘护送’人员的配置、沿途停靠站点和时间,都标注得比较详细。”
“尤其是途经鲁中南丘陵地带的那段路,风景虽好,但路况复杂,偶尔有些不太平,沈小姐若有意,可以仔细研究一下。”
沈清瑶的心跳陡然加速,但她面上不动声色,纤手轻轻按住那个档案袋,顺势滑入了自己随身携带的手提包内层。
这里面就是k-739专列的详细资料!
装载的物资明细,押运兵力精确到分钟的运行时刻表,以及陈阳暗示的最佳动手路段。
“陈部长费心了。”沈清瑶端起茶杯,借抿茶的动作掩饰内心的波澜,“这份‘资料’很有价值,我会仔细研读。”
“只是不知,关于我们之前商议的‘合作’后续,陈部长这边……”
“沈小姐放心。”陈阳微微抬手:“我这边自有安排,只要‘货’能顺利‘入库’,你们那份,自然会通过安全的渠道,分批送达指定地点。”
“前提是,‘入库’过程要干净利落,不留首尾!”
“这是自然。”沈清瑶放下茶杯,“我们会做好万全准备。”
情报到手,关键的承诺也已确认。
两人不再多言,又听了一段评弹,便仿佛偶遇的朋友般,自然地先后离开了茶楼。
细雨依旧,沈清瑶撑着伞走入雨中,手提包里的那个档案袋仿佛重若千钧。
沪市,闸北区,明春杂货铺,
这是一家位于闸北区一处由我党控制的杂货店!
老板姓郭,长的一副老实憨厚的模样,人送外号,郭老实!
此刻,在杂货铺后院地窖内,一场至关重要的会面正在进行。
地窖里面空气流通不畅,只有一盏煤油灯提供照明,墙壁上映射出两个拉长的人影。
特派员张建良正肃立在一位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面前。
此人便是红党在沪市地下工作的杰出领导人潘翰年。
“翰年同志,情况就是这样。”张建良将以沈清瑶与陈阳达成的交易以及劫掠k-739专列的计划,完整地向潘翰年做了汇报,并将沈清瑶刚刚冒险取回、尚未焐热的档案袋副本呈上。
“行动风险极高,但成功后的收益,对缓解根据地目前的极端困境,至关重要,我们需要组织上组织一批精干可靠且富有经验的行动人员。”
“现在,也只有您可以向组织上提出这样的要求。”
潘翰年仔细地翻阅着档案袋中的资料,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他看得非常仔细,尤其是关于押运兵力,运行时刻和地形地貌的部分。
地窖内一片寂静,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煤油灯芯偶尔爆开的噼啪声。
良久,潘翰年放下资料,抬起头,看向张建良:“资料很详细,陈阳在这方面,倒是没有打折扣。”
“这个计划,胆大包天,但……确实有其可行性,尤其是在目前日军主力被诺门罕和物资调配弄得焦头烂额之际,他们对后方铁路线的警惕性,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缝隙。”
“人员方面,我来协调。‘铁道游击队’的老洪,他手下有一批扒火车搞炸药的好手,对津浦线北段的地形了如指掌,可以担任行动主力。”
“老刘带领的飞虎队最擅长运输线破坏以及近身战斗,”
“另外,再从江北支队抽调一个战斗小组,负责外围警戒和接应,他们擅长山地作战和快速转移。”
“所有参与人员,必须进行严格审查,确保绝对忠诚,并且实行单向联系,最大限度降低暴露风险。”
“但是,建良同志,”潘翰年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无比严肃,“你必须明确告诉沈清瑶同志,以及所有参与行动的队员,此次行动,第一目标是获取物资,第二是保障人员安全,不到万不得已,避免与敌纠缠。”
“行动结束后,所有人员必须立刻分散隐蔽,进入静默状态,同时,对陈阳,要保持最高级别的警惕,物资交接环节,要设计多重保险,防止他过河拆桥。”
“是!翰年同志,我明白!”张建良立正应了一句!
“那就先这样把。”潘翰年语气缓和了一些,“还有几天时间,我们要尽快把具体行动计划细化,尤其是撤退路线和应急方案,要反复推演,不放过一点细节,确保不出意外!”
“明白了,翰年同志,”张建良认真的点了点头,两人各自伸出右手,紧紧一握……
地窖的门被轻轻打开又关上,张建良跟潘翰年的身影迅速消失在通往杂货店的暗道中。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七月四日,凌晨三点。
津浦铁路鲁中南段,一处名为“阖家岭”的偏僻地带。
这里丘陵起伏,铁路线在此依着山势形成一个舒缓的“s”形弯道,迫使列车必须减速通过。
岭上林木丛生,岭下则是大片在夜色中沙沙作响的高粱地。
万籁俱寂,只有夏虫的鸣叫和偶尔掠过的风声。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植物叶片的清新气息,但也掩盖不住一股隐隐躁动的杀意。
在高粱地茂密的植株间,一双双锐利的眼睛紧紧盯着山下那两条在微弱的星光下泛着冷光的铁轨。
这些人便是奉命前来执行劫掠任务的铁道游击队队长洪峰,以及飞虎队队长刘一枪,及其率领的两百余精锐队员。
加上江北支队动员的两个行动大队,这一次参与袭击“烈风丸”号,即满铁专k——739号军列的行动人员将近五百人。
单凭这人数就能看出组织上对这次行动的重视程度。
洪峰,原就是津浦线上的铁路工人,对这段铁路的每一颗道钉每一处弯道都了如指掌。
此刻洪峰的嘴里叼着一片草叶,眼神如同经验丰富的老猎人,冷静地估算着时间和车速。
他身边散落着撬棍,大型扳手和捆扎好的炸药包。
这些都是他这支队伍的“标配”。
离他不远处,刘一枪则半蹲在一个小小的土坡后面。
刘一枪,原名刘志强,鲁省临沂人,原先也是铁道工,他是猎户出身,枪法极好,曾经一枪打死过一名少佐,这才有了刘一枪的诨号!
刘一枪比洪峰年轻几岁,身形更为矫健,背上挎着一支保养得极好的中正式步枪,腰间的武装带上插满了黄澄澄的子弹和木柄手榴弹。
他领导的飞虎队以枪法精准,行动迅猛著称,此次主要负责火力压制和外围警戒。
刘一枪正用一块软布,反复擦拭着步枪的准星,确保在需要时能一击致命。
“老洪,时间快到了。”刘一枪的声音低沉而平稳,透过浓密的高粱杆传来。
洪峰吐出嘴里的草叶,侧耳倾听了一下远方的动静,“嗯,按上级给的情报,还有二十分钟。”
他转头对身边一个机灵的年轻队员低声道:“狗娃,再去前面五十米,耳朵贴铁轨上听听,确认一下。”
被称为“狗娃”的队员应了一声,像狸猫一样悄无声息地潜了出去。
紧接着,洪峰朝身后的队员吩咐道:“所有人戒备,随时准备行动!”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所有队员都握紧了手中的武器,汗水浸湿了他们的粗布衣衫,但没有人发出一点多余的声音。
凌晨四点零五分。
“来了!”狗娃如同幽灵般窜了回来,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和紧张,“声音很沉,是重载列车,速度不快,符合目标特征!”
所有人的精神瞬间绷紧到了极点。
洪峰猛地举起右拳,这是准备行动的信号。
队员们纷纷最后检查了一遍武器和装备。爆破组的成员将导火索捋顺,突击组的队员将刺刀上膛,火力组的队员则依托地形架起了机枪和步枪,瞄准了预定的列车制动位置。
远处,一道微弱的光柱刺破了黑暗,伴随着沉闷而富有节奏的“哐当”声,一个钢铁巨物的轮廓在夜色中逐渐清晰起来。
k-739专列,如同一头毫无防备的巨兽,正缓缓驶入猎人们精心布置的伏击圈。
列车头灯的强光扫过高粱地,晃过队员们隐蔽的身影,但没有停留。
司机室里,司机和司炉或许正因这枯燥的夜行而昏昏欲睡,丝毫未察觉死亡的陷阱已然张开。
当列车的车头即将驶出弯道,大部分车厢都进入“s”形弯道中部时,洪峰眼中寒光一闪,狠狠挥下了手臂!
“行动!”
刹那间……
“轰!轰!”两声并不算特别剧烈但位置精准的爆炸声响起!
爆破组的队员早已计算好,炸断了列车前方和后方不远处的铁轨!
并非为了制造灾难,而是为了迫使这头钢铁巨兽停下来!
“吱嘎……”
刺耳欲裂的金属摩擦声骤然响起,伴随着一阵剧烈的晃动和令人牙酸的刹车声!
列车司机在惊恐中拉下了紧急制动闸,巨大的惯性让沉重的车厢互相撞击,发出哐啷哐啷的巨响,车轮与铁轨摩擦爆发出大团耀眼的火星!
列车如同被斩断身躯的长蛇,最终在惯性滑行了一段后,瘫在了被破坏的铁轨中间,彻底动弹不得!
“敌袭!敌袭!”列车上传出日军押运士兵惊慌失措的日语喊叫和拉枪栓的声音。
几乎在列车停稳的瞬间,刘一枪的怒吼声压过了混乱:“打!”
“哒哒哒……”
“砰!砰!砰!”
飞虎队的机枪和步枪率先开火,密集的弹雨如同泼水般洒向列车中后部几节明显有日军士兵探头出来的车厢窗口和连接处,瞬间压制了敌人的初步反抗。
精准的点射将几个试图爬上车顶架设机枪的日军士兵打成了筛子,从车顶滚落。
“上!”洪峰一声令下,铁道游击队的队员们如同出闸的猛虎,从高粱地里一跃而出。
他们分工明确,一部分人利用随身携带的特制抓钩和攀爬技巧,敏捷地翻上车厢连接处……
另一部分人则直接用撬棍和大力钳,暴力破坏车厢门锁。
“八嘎!顶住!”负责押运的日军军官在车厢内组织抵抗,但从窗口伸出的枪口很快被飞虎队的神枪手重点照顾,非死即伤。
洪峰亲自带人冲向中间几节车厢,根据陈阳的情报,这里就是装载“重要物资”的核心区域。
“快!炸开它!”洪峰指着厚重的车厢门吼道。
一名爆破手迅速上前,将一个小当量的炸药包贴在门锁位置。
“隐蔽!”
“轰!”一声闷响,车门被炸开一个巨大的豁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