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河滩,野炊
  收拾完一切,我回到酒店洗漱休息。
  第二天,我没有按照原计划回程。
  李叔三人正常开车走了。
  童谣两人见我不走,立刻也改签了机票。
  说既然是对付修行人,那和对付小鬼不一样。
  还是三个人一起上,也好有个照应。
  於是白天的时候,我们三人便依旧在县城里吃吃喝喝。
  到了傍晚,我们到了大峡河边。
  这条河从县城的边缘地带流过,拐了个弯就进入峭壁峡谷间。
  由於地势原因,夏天一但雨水过量。
  这个弯道口就容易涨水。
  因此靠河的附近基本上没有住户。
  只远远近近,高低错落,有一些搭建的简陋铁皮房。
  多是一些无家可归的孤寡人员,或者是一些打渔的人,临时搭建的窝棚。
  河滩上是大量的鹅卵石,行走期间要当心。
  时不时,还能看见鹅卵石间有螃蟹爬。
  我们眺望河两头,河上面也不见有船只。
  童谣道:“这河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万一船不在这边,咱们就错过了。”
  我道:“放心,我有办法。”
  童谣问什么办法。
  我便將自己的计划说出。
  我打算,等天黑的时候,把老龟放出来。
  在他身上留下印记,这样他就跑不了。
  然后再让他去巡河。
  鬼的速度比人快,来来回回巡河不算难事。
  而且,鬼能最快感应到人体阳火的不同。
  修行人和普通人肯定不一样。
  它应该能立刻感觉到。
  况且,入夜后,正常情况下,河面上是不该有船只的。
  童谣闻言,说这个主意不错,对我们来说省力。
  又看了看时间,夕阳西下。
  天很快也就要黑了。
  童谣提议道:“我刚才还在浅滩里看见小黄鱼了。
  不如我们去捡些柴火,搭个石灶。
  捉点儿鱼虾螃蟹来吃。”
  童谣辈份高,遇见大事时,也是真不含糊,相当勇猛。
  但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还像个没长大的小姑娘。
  边说就边蹦躂:“野炊野炊,开始行动!我去捉鱼!”
  江北道:“那我去捡柴火。”
  我道:“那我负责搭个石灶?顺便去借点儿油盐?”
  我示意了一下远处的一个铁皮窝棚。
  再是野炊,没盐也没法入口。
  当即,我们三人就分工合作。
  搭石灶的事儿比较简单。
  选一个稍微乾燥的地方,用三块大石头围起来。
  再找一块扁形的石头,或者有凹陷的石头。
  洗乾净了架在上面,也就成了。
  接著,我就朝远处高地的窝棚走去。
  窝棚边上堆了一些废弃的纸皮、塑料瓶、铁丝一类的。
  窝棚的主人,应该是靠捡废品为生。
  门没关,里面点的还是油灯。
  这里没法通电。
  屋內,一个满头白髮,身形佝僂的老太太,正吃力的綑扎著纸皮。
  我略一思索,便敲了敲破旧的木门:
  “老人家,能帮我个忙吗?”
  老太太抬起脸,哑声道:“小伙子,怎么了?”
  我道:“我想找你买点油和盐,一点就行,我和朋友们在河滩野炊。”
  老太太慢吞吞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
  “哦,可以啊。我拿碗给你们弄一些。”
  她摸出两个旧碗,在其中一碗里,倒了半碗油。
  然后又在另一个碗里,倒了一些盐,问我够不够。
  我一边说够了,一边摸出两百块钱递给她。
  老太太一愣,摆手:
  “太多了,太多了。
  你们吃就行,不用钱。”
  我道:“你不收,我们不好意思要。
  你放心,我那两位朋友,都是有钱人,很大方的。
  收下吧。”
  老太太这才又高兴,又不好意思的收了钱。
  我端著碗走回河滩边,江北也捡了许多枯枝干柴回来。
  童谣一个人摸鱼效率太慢。
  我和江北也加入其中,挽起裤腿,跳下河滩边的浅滩。
  很快就搞了几条小黄鱼和螃蟹,河虾。
  我就著水杀乾净。
  江北两人已经在石灶处升起火。
  火烧起来,架在上面的石头被烤的炙热。
  我將一截新鲜的树枝,枝头砸碎,用树枝纤维当刷子。
  然后在石头上刷油,再將杀乾净的鱼虾放上去煎。
  鱼虾在石板上,被烤的滋滋颤动。
  虽然只有简单的油盐,但香味很快还是瀰漫开来。
  这时,后面传来老太太的声音:
  “你们破费,给你们再送点儿吃用。”
  我转头一看,是刚才那老太太。
  佝僂著身体,提著个塑胶袋,里面装了筷子,碗。
  还有切好的萝卜、白菜。
  老太太道:“家里就萝卜和白菜,这个烤一烤也好吃。
  这还有辣椒麵、味精……你们看看……”
  我们立刻接过东西,当即也邀请老太太一起吃。
  她估计也喜欢热闹,没怎么推辞,就和我们一起坐下吃了。
  將白菜叶子,和切了片的白萝卜,放在石头上煎炙,撒上调味料。
  那香味儿就別提了。
  我们纯粹吃个乐趣,打发时间。
  期间,老太太问我们,怎么天黑了才来野炊。
  我们谎称白天忙没时间。
  老太太又道:“晚上河边风大,要注意別生病了。”
  我们连连应好。
  童谣好奇道:“老婆婆,你怎么一个人住这里啊?你的孩子们呢?”
  老太太嘆了口气:“唉,老了,不中用了。
  和孩子们住在一起碍眼。
  我也不想让他们为难,就自己出来住了。
  捡点儿废品卖,能活。”
  童谣心直口快,气鼓鼓道:“真是不孝顺。”
  老太太道:“唉,也不是不孝顺。
  我经常生病,孩子给我了不少钱。
  但他经济也不宽裕,还有三个孩子要养。
  儿媳妇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照顾孩子,也很累。
  是我拖累他们了。
  小两口压力太大,经常吵架。
  我就乾脆自己出来,自力更生了。
  也减轻他们的负担嘛。
  不过,逢年过节的时候,还是会接我回家团聚的。
  前天儿子和媳妇儿,还给我送了一碗炒腊肉吃。”
  老太太脸上,没有对生活或者后代的不满。
  江北嘴更毒,不满道:
  “我看都是藉口。连老母亲都没能力养,那还生三个孩子。”
  老太太认真道:“小伙子,你这话就不对了。
  多子多福,传宗接代嘛。
  再苦再难,孩子还是要生的。
  我们这些老东西,苦点就苦点嘛。
  对了,你成家了没有啊?
  看著年纪也不小了,要早点生孩子啊,养儿防老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