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又有稿费了
第227章 又有稿费了
不仅沈砚很烦,许清寧也很烦。
自从知道许清寧和沈砚的关係后,大家已经不组张恆和许清寧的cp了,张恆在沈砚的光芒下,早就暗淡无光了。
所以这段时间,《平凡的世界》成为了他们经常找许清寧聊的话题。
“清寧,你姐夫是怎么写出这个小说的啊?好好看,我感觉孙少平的求学经歷好像我的啊。”
“就是就是,里面的情节太有共鸣了,家庭一样,连读高中的情形都很像,你姐夫不是没读过高中吗?他怎么写得这么真实?”
“清寧,这个周末,我们能跟著你去你姐夫家吗?我们什么都不做,就是想看看我们最喜欢的作家是怎么写作,怎么生活的?”
许清寧的耳朵都起了茧子了,最后只得答应带著她最好的几个同学去,不然她们就不会放过许清寧。
有此烦恼的,还有许清淑、吴月梅、还有许文民和许清华。
总是通过他们打探沈砚的消息,他们也不敢透露沈砚的住址,害怕沈砚被堵门,只能打哈哈打过去。
然后晚上一家人聊天,都说了同一件事儿。
许清淑说:“想不到人出名了也不好,有时候挺烦人的。”
许清华笑著说:“出名还不好啊,我同事向我打探沈砚时,还给我递烟呢,看我的眼神都高看我一眼了。”
许清华还没有去江鸿雨的厂子那里,还在办离职手续,不过应该快了。
许清华把这事给家里人说了后,家里人竟然没有反对,也估计是每月一百五十多块钱的工资太有吸引力了。
当然也可能是许清华之前让他们帮忙调动工作,他们没有帮上忙,心里有点內疚,这次也不好阻止许清华。
“你们都算好的,本来县里都不准备留沈砚的,但沈砚的《平凡的世界》出来后,领导们又来给我做思想工作,让我去给沈砚做思想工作。”
许文民苦恼地说:“县里的领导还是想让沈砚留下来,说是职位和待遇都好说可是让我怎么去和沈砚说嘛,他如果真要想进单位,去沪城不行?去京城不行?凭他现在的影响力,哪里都去得,我让他留在县里,不是害了他吗?而且以后要是清寧出去读大学了,沈砚怎么可能留在县里。”
吴月梅沉吟著说:“这事你就做做样子,然后回復他们说沈砚不同意,他们非要留沈砚,就让他们自己去说,沈砚那张嘴,没人说得贏他。”
“也只能这样了。”
吴月梅给他们下命令道:“你们可不能把沈砚的地址说出去。”
“我们当然知道啊,我们又不是傻子。”许清华两兄妹异口同声地说。
“清均在老家不想回来了啊?都回去两天了。”许清华嘀咕一声。
“说是今天下午回来。”
:::
在雪野乡,《平凡的世界》只有几个人在看,毕竟农村嘛,看书的人的確不多。
沈墨了三天看完了,一下子就觉得,里面的孙少安是自己,孙少平就是沈砚。
不由得咧嘴一笑:“这沈砚,把我也写进小说了。”
孙云说:“沈砚的新书又写了啥?你给我念一遍。”
“这么多字,要念到猴年马月啊?”
孙云嫵媚一笑:“你帮我念书,我不让你吃亏。”
“真不让我吃亏。”
“骗你不成?”
沈墨吞了吞唾沫,然后笑嘻嘻地说:“我要先收费,再念书。”
“怎么能这样?”
半个小时后,沈墨用气喘吁吁的声音开始给孙云念起《平凡的世界》来。
孙云听得津津有味。
而那个乡村文学俱乐部,又迎来了他们的聚会,当然也是在看了沈砚的《平凡的世界》后才组织起来的。
他们三个对这部小说的评价很高,他们才不管什么写作技法,也不管什么写作理念,就觉得这部小说写到人心坎里去了,就是读著读著就很让人感动。
而这,就是他们心里的好书。
三人热切地討论了一番,以话题佐酒,不亦乐乎。
只是沈砚去了县城,不能来参加,稍微引为遗憾。
“沈砚看来是不会回来了。”王长书悵然地说道。
“聚散无常哇。”孙未说。
王能乐又去打铁了,叮叮打铁声飘得很远,《收穫》刚下印时,陈雪就在给沈砚计算《平凡的世界》的稿费。
现在沈砚在《收穫》上的稿费都是按照顶额稿酬来计算的,即千字20元。
第一部有30万字,稿费就是6000元,扣除税672元,那么要给沈砚匯款5328元。
看到这笔钱,陈雪眉头皱了皱。
这段时间以来,沈砚都挣了两三万块钱了,放在沪城都算是有钱人。
而且很快,沈砚的《活著》又要加印了,要是等《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也出单行本,沈砚的稿费就更多了。
有那么一瞬间,陈雪都有点嫉妒沈砚了。
她笑著摇了摇头,去了邮局,把一些读者来信也一起寄到了沈砚的新地址。
“沈砚,有你的匯款通知单。”门外有人在喊。
沈砚出去,是一个年轻邮递员,他正好奇地打量著沈砚。
“你是沈砚?”
“是的。”
“把你印章给我看看。”
沈砚早就把印章拿在手里了,拿给他看了看,邮递员这才放心地把匯款通知单和一个厚厚的牛皮纸袋递给他。
沈砚看了一眼匯款通知单,五千多,心里一喜,小心放进了口袋。
打开牛皮纸袋,里面是样刊和十来封他们挑选出来的读者来信。
之前的读者来信沈砚都回了后寄还回去了,陈雪还问他的那几大麻袋读者来信是不是要给他寄来,他当然拒绝了。
他想的是,以后若是去沪城,那就学习童话大王,买十几套房子,专门来装这些读者来信。
要是现在寄给他,他放哪里啊。
“沈冰,我出去一趟。”
“好的二哥。”
沈砚拿著匯款通知单、户口本、印章,去了邮局。
县城邮局的人同样很多,沈砚在后面排著队。
轮到他时,他把匯款通知单递了进去,一会儿后,工作人员就喊他去房间单独取款了。
金额太大,自然要享受不同待遇,这也是为了安全考虑。
不仅沈砚很烦,许清寧也很烦。
自从知道许清寧和沈砚的关係后,大家已经不组张恆和许清寧的cp了,张恆在沈砚的光芒下,早就暗淡无光了。
所以这段时间,《平凡的世界》成为了他们经常找许清寧聊的话题。
“清寧,你姐夫是怎么写出这个小说的啊?好好看,我感觉孙少平的求学经歷好像我的啊。”
“就是就是,里面的情节太有共鸣了,家庭一样,连读高中的情形都很像,你姐夫不是没读过高中吗?他怎么写得这么真实?”
“清寧,这个周末,我们能跟著你去你姐夫家吗?我们什么都不做,就是想看看我们最喜欢的作家是怎么写作,怎么生活的?”
许清寧的耳朵都起了茧子了,最后只得答应带著她最好的几个同学去,不然她们就不会放过许清寧。
有此烦恼的,还有许清淑、吴月梅、还有许文民和许清华。
总是通过他们打探沈砚的消息,他们也不敢透露沈砚的住址,害怕沈砚被堵门,只能打哈哈打过去。
然后晚上一家人聊天,都说了同一件事儿。
许清淑说:“想不到人出名了也不好,有时候挺烦人的。”
许清华笑著说:“出名还不好啊,我同事向我打探沈砚时,还给我递烟呢,看我的眼神都高看我一眼了。”
许清华还没有去江鸿雨的厂子那里,还在办离职手续,不过应该快了。
许清华把这事给家里人说了后,家里人竟然没有反对,也估计是每月一百五十多块钱的工资太有吸引力了。
当然也可能是许清华之前让他们帮忙调动工作,他们没有帮上忙,心里有点內疚,这次也不好阻止许清华。
“你们都算好的,本来县里都不准备留沈砚的,但沈砚的《平凡的世界》出来后,领导们又来给我做思想工作,让我去给沈砚做思想工作。”
许文民苦恼地说:“县里的领导还是想让沈砚留下来,说是职位和待遇都好说可是让我怎么去和沈砚说嘛,他如果真要想进单位,去沪城不行?去京城不行?凭他现在的影响力,哪里都去得,我让他留在县里,不是害了他吗?而且以后要是清寧出去读大学了,沈砚怎么可能留在县里。”
吴月梅沉吟著说:“这事你就做做样子,然后回復他们说沈砚不同意,他们非要留沈砚,就让他们自己去说,沈砚那张嘴,没人说得贏他。”
“也只能这样了。”
吴月梅给他们下命令道:“你们可不能把沈砚的地址说出去。”
“我们当然知道啊,我们又不是傻子。”许清华两兄妹异口同声地说。
“清均在老家不想回来了啊?都回去两天了。”许清华嘀咕一声。
“说是今天下午回来。”
:::
在雪野乡,《平凡的世界》只有几个人在看,毕竟农村嘛,看书的人的確不多。
沈墨了三天看完了,一下子就觉得,里面的孙少安是自己,孙少平就是沈砚。
不由得咧嘴一笑:“这沈砚,把我也写进小说了。”
孙云说:“沈砚的新书又写了啥?你给我念一遍。”
“这么多字,要念到猴年马月啊?”
孙云嫵媚一笑:“你帮我念书,我不让你吃亏。”
“真不让我吃亏。”
“骗你不成?”
沈墨吞了吞唾沫,然后笑嘻嘻地说:“我要先收费,再念书。”
“怎么能这样?”
半个小时后,沈墨用气喘吁吁的声音开始给孙云念起《平凡的世界》来。
孙云听得津津有味。
而那个乡村文学俱乐部,又迎来了他们的聚会,当然也是在看了沈砚的《平凡的世界》后才组织起来的。
他们三个对这部小说的评价很高,他们才不管什么写作技法,也不管什么写作理念,就觉得这部小说写到人心坎里去了,就是读著读著就很让人感动。
而这,就是他们心里的好书。
三人热切地討论了一番,以话题佐酒,不亦乐乎。
只是沈砚去了县城,不能来参加,稍微引为遗憾。
“沈砚看来是不会回来了。”王长书悵然地说道。
“聚散无常哇。”孙未说。
王能乐又去打铁了,叮叮打铁声飘得很远,《收穫》刚下印时,陈雪就在给沈砚计算《平凡的世界》的稿费。
现在沈砚在《收穫》上的稿费都是按照顶额稿酬来计算的,即千字20元。
第一部有30万字,稿费就是6000元,扣除税672元,那么要给沈砚匯款5328元。
看到这笔钱,陈雪眉头皱了皱。
这段时间以来,沈砚都挣了两三万块钱了,放在沪城都算是有钱人。
而且很快,沈砚的《活著》又要加印了,要是等《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也出单行本,沈砚的稿费就更多了。
有那么一瞬间,陈雪都有点嫉妒沈砚了。
她笑著摇了摇头,去了邮局,把一些读者来信也一起寄到了沈砚的新地址。
“沈砚,有你的匯款通知单。”门外有人在喊。
沈砚出去,是一个年轻邮递员,他正好奇地打量著沈砚。
“你是沈砚?”
“是的。”
“把你印章给我看看。”
沈砚早就把印章拿在手里了,拿给他看了看,邮递员这才放心地把匯款通知单和一个厚厚的牛皮纸袋递给他。
沈砚看了一眼匯款通知单,五千多,心里一喜,小心放进了口袋。
打开牛皮纸袋,里面是样刊和十来封他们挑选出来的读者来信。
之前的读者来信沈砚都回了后寄还回去了,陈雪还问他的那几大麻袋读者来信是不是要给他寄来,他当然拒绝了。
他想的是,以后若是去沪城,那就学习童话大王,买十几套房子,专门来装这些读者来信。
要是现在寄给他,他放哪里啊。
“沈冰,我出去一趟。”
“好的二哥。”
沈砚拿著匯款通知单、户口本、印章,去了邮局。
县城邮局的人同样很多,沈砚在后面排著队。
轮到他时,他把匯款通知单递了进去,一会儿后,工作人员就喊他去房间单独取款了。
金额太大,自然要享受不同待遇,这也是为了安全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