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枯荷亦有春
金陵,谢府。
夜色深沉,万籟俱寂。
书房之內,灯火摇曳,將一道孤寂的倩影投射在窗纸上,隨著烛火的跳动而微微晃动。
谢云娘已经在这里枯坐了整整一夜。
她身著一袭家常的素白长裙,未施粉黛的脸上带著掩饰不住的疲惫与憔悴,那双往日里总是顾盼生辉、流光溢彩的凤眸,此刻却布满了血丝,眼神晦暗,失去了往日的神采。
宽大的书案上,一片狼藉。摊开的,是扬州城的舆图,上面用硃笔圈出了几处关键的位置,旁边又用墨笔划掉,显得杂乱无章。舆图旁,散落著十几张纸,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跡,有的是“广陵会”几位核心理事的姓名、背景、產业;有的是扬州知府、通判乃至漕运衙门主官的派系归属、人脉关係;还有的,是她反覆推演后,写下的一个个“下策”、“中策”,却无一“上策”。
烛台上的红烛早已燃尽,只剩下一滩凝固的蜡泪,仿佛一朵凋零的血色朵。新的蜡烛又被点燃,烛芯在静謐的空气中发出轻微的“噼啪”声,更显得这长夜的孤寂与难熬。
自昨日收到扬州那封加急信件后,谢云娘的心,便如坠冰窟。
她没有哭,也没有对任何人发泄自己的愤怒,只是將自己一个人关在这间书房里,试图从这盘死局中,找到一线生机。
一夜的苦思冥想,她对扬州的局面进行了无数次的推演,但每一次,似乎都指向了同一条路——死路。
『路径一,商战硬拼。』
她纤细的手指轻轻敲击著桌面,目光落在舆图上那片代表著扬州最繁华区域的“小秦淮”河段。
『“广陵会”是地头蛇,谢家是过江龙。在扬州,他们的根系早已与这座城市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河流、每一个衙门都紧紧地纠缠在了一起。我若是动用財力硬拼,无异於用自己的血,去填一个看不见的无底洞。』
她的脑海中浮现出谢家那些族老们或贪婪、或幸灾乐祸的嘴脸。
『当初,他们將冀州、青州、兗州这三块最贫瘠、最难啃的骨头扔给我,设下五年之约,便是等著看我笑话,等著我走投无路,好顺理成章地將夫君留下的產业尽数吞没。』
『可我偏偏做成了。鹿鸣苑的成功,更是让他们看到了这其中惊天的利润。这一个月来,从江南送来的信件中,字里行间都透著一股酸意与试探。这次扬州之事,背后若没有他们在暗中推波助澜,给“广陵会”递消息、使绊子,我是绝不信的。』
那些叔伯兄弟,覬覦她亡夫留下的这份家业久矣,视她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巴不得看到她在扬州折戟沉沙,最好是亏空巨大,不得不回家族求援,到那时,他们便可以名正言顺地接管一切。
『內有家贼,外有饿狼。此刻若是在扬州掀起一场不计代价的商战,即便最后惨胜,也必然是元气大伤。到那时,我拿什么去应对谢家內部的反扑?又拿什么去完成与陈锋的约定,將鹿鸣苑开遍大乾?』
这条路,从一开始,便是一条绝路。得不偿失。
谢云娘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端起桌上早已冰凉的茶水,一饮而尽。苦涩的茶水顺著喉咙滑下,让她纷乱的思绪稍稍清醒了一些。
她的目光,又移向了另一份名单,上面罗列著扬州知府以及江南道几位高官的名字。
『路径二,官府通融。』
『信中说得明白,扬州知府与“广陵会”早已是利益共同体,沆瀣一气。向他求助,无异於与虎谋皮,只会自取其辱。』
『那……通过谢家在江南官场的关係,进行更高层级的施压呢?』
这个念头刚一冒出,便被她自己否决了。
『父亲在世时,便常告诫我,商家本分,切忌与官场牵扯过深。一入官场,便如舟行漩涡,再难自主。谢家能在江南屹立百年,靠的便是这份谨小慎微。』
『我若为了扬州一地之得失,轻易动用谢家在朝中隱藏的人脉,一来,耗时耗力,远水解不了近渴;二来,人情债最是难还,今日求人,来日便要加倍奉还;三来,也容易落下“商贾干政”的口实,为政敌所乘。』
更重要的是,一旦求助於家族,便又落入了那些人的圈套。他们会说:“看,离了家族,你谢云娘什么都不是。”她那点可怜的自主权,將被彻底剥夺。
可如今,不是她想爭,是別人不给她活路!
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再次涌上心头。
窗外,传来了第一声鸡鸣。天,快亮了。
谢云娘闭上眼,靠在冰冷的椅背上,脑海中不受控制地浮现出一个年轻的身影。
一身青衫,嘴角总是掛著一丝若有若无的、玩世不恭的笑意,那双眼睛却比任何人都要看得透彻。
『陈锋……』
这个名字在心底响起,仿佛一道微光,照亮了这无边的黑暗。
『若是他在此处,会怎么做?』
她几乎可以想像,那个傢伙若是知道了自己的困境,恐怕会一边轻笑自己“妇人之仁”,一边已经想出了七八个阴损歹毒的计谋,將那什么“广陵会”玩弄於股掌之上。
『是动用他背后镇北侯府的滔天权势,直接以力压人?还是用他那天马行空的奇谋,设下一个惊天大局,让对手自己跳进坑里?』
这个念头,只在心中停留了一瞬,便被她强行按了下去。
一丝倔强的骄傲,浮现在她疲惫的脸上。
『不行。绝对不行。』
她与陈锋是合作者,是平等的伙伴。鹿鸣苑的成功,固然离不开他的奇思妙想和人脉支持,但她谢云娘也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与才干。她自问,在这场合作中,她並非附庸。
可若是事事都依赖他,一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就去向他求援,那她算什么?一个只会管帐、打理琐事的漂亮掌柜吗?
不。她谢云娘,要做的是能够与他並肩而立的盟友,而不是躲在他羽翼之下寻求庇护的金丝雀。
这是一场属於她自己的商业战爭,是她证明自己能力的关键一战。她必须贏,而且必须靠自己的力量去贏。
她骨子里的骄傲,不允许她在这个时候,向那个比自己还小上几岁的“小弟弟”低头。
她猛地睁开眼,眸子里重新燃起一丝斗志。然而,这斗志很快又被残酷的现实所消磨。
三条路,两条是死路,一条是自己不愿走的路。
棋盘之上,已是黑云压城,她执白的子,被围困在中央,再无腾挪的余地。
思绪彻底陷入了僵局,心中烦乱不堪,仿佛有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
她站起身,推开书房的窗户。
一股带著湿气的冰冷空气扑面而来,让她混沌的头脑为之一清。
天边,已经泛起了一抹鱼肚白。深蓝色的天幕,被这抹微光撕开了一道口子。
“来人。”她轻声唤道。
门外,一直守候著的贴身丫鬟立刻推门而入,见她一脸憔悴,不由心疼道:“夫人,您一夜没睡?要不要先用些早膳,再歇息片刻?”
“不必了。”谢云娘摆了摆手,从衣架上取下一件月白色的斗篷,披在身上,“备车,出去散散心。”
丫鬟一愣:“去玄武湖?”
“嗯。”谢云娘没有多做解释,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声。
她自己也说不清为何会想去那里。只是在心烦意乱之际,脑海中下意识地,便浮现出那片浩渺的湖水,以及湖畔那个温润如玉的身影。
自从数月前与那位自称黄焱的公子在玄武湖畔初遇,並相谈甚欢之后,不知不觉间,他们竟又在同一个地方“偶遇”过数次。每一次,都是在湖边閒谈片刻,从诗词歌赋,聊到风土人情,虽只是君子之交,却总能让她感到一种难得的轻鬆与愜意。
那个地方,在她心中,不知不觉便多了一份寧静雅致的意味。
或许,她只是需要一个清静的环境,来重新整理自己那团乱麻似的思路。
马车碾过清晨寂静的石板路,车轮声在空旷的街道上显得格外清晰。不多时,便到了玄武湖畔。
冬日的玄武湖,笼罩在一层薄如轻纱的晨雾中。湖面平滑如镜,倒映著灰白的天色和岸边萧疏的垂柳枝椏。万籟俱寂,只有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水鸟清越的鸣叫,更衬得天地间一片孤寂清冷。寒意裹挟著水汽扑面而来,瞬间浸透了衣衫,也让她滚烫焦灼的头脑为之一清。
谢云娘下了马车,挥手让丫鬟和车夫在原地等候,独自一人沿著湖畔蜿蜒的小径,缓缓前行。冰冷的空气吸入肺腑,带著湖水特有的微腥气息。她需要这份清冷,需要这份远离尘囂的寧静,来重新梳理那团乱麻般的思绪。
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冰冷的空气涌入肺腑,让她因一夜未眠而有些昏沉的头脑,彻底清醒过来。
可思路,依旧是一片混沌。
『广陵会……广陵会……』这个名字如同跗骨之蛆,在她脑海中盘旋。『如何破局?突破口究竟在哪里?』她凝视著平静无波的湖面,仿佛想从那深邃的水底找出答案。鞋履踩在沾著露水的枯草上,发出细微的窸窣声。
就在此时,一个温和的声音,伴隨著不疾不徐的脚步声,从身后的薄雾中传来。
“谢夫人?”
这声音,温润悦耳,带著一丝恰到好处的惊讶,却又不会让人觉得唐突。
谢云娘回过头,只见薄雾之中,一个熟悉的身影正缓缓走来。
来人约莫二十三四的年纪,身著一袭质料考究的月白色云纹锦袍,外面罩著一件御寒的黑色大氅,领口和袖口都镶著一圈细密的银狐风毛,显得低调而华贵。他面容清俊,眉眼温和,正是黄焱。
他的身后,依旧跟著那个眉清目秀、沉默寡言的小书童,怀里抱著一个暖手的小炉。
“黄公子?”谢云娘也有些意外,没想到会在这般清冷的早晨,於此地再次遇见他。
黄焱走到她身前三步处停下,彬彬有礼地拱手一揖,他那双明亮的眼睛,敏锐地在她脸上停留了一瞬,似乎察觉到了她眉宇间那难以掩饰的愁容,但却並未直接点破。
他只是温和地笑道:“谢夫人也来赏这晨雾么?看来你我二人,都偏爱这玄武湖的清静。”
他的笑容,仿佛这冬日清晨里一缕难得的暖阳,让人不由自主地便心生好感。
谢云娘心中的戒备与烦躁,莫名地消散了几分。她对著黄焱微微頷首,算是回礼:“让黄公子见笑了。只是昨夜偶感不適,未能安眠,便想著来湖边走走,透透气。”
“原来如此。”黄焱露出一副瞭然的神情,隨即话锋一转,看向浩渺的湖面,讚嘆道,“不过,夫人倒是选了个好时候。这玄武湖,平日里游人如织,难免喧闹。唯有这清晨雾起之时,才显出它真正的风骨来。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此景,可遇而不可求啊。”
他说话不疾不徐,总能找到最恰当的话题,既化解了相遇的尷尬,又將气氛引向一种清雅的境界。
谢云娘的心绪,在他的言语引导下,也渐渐从那桩烦心事中抽离出来,顺著他的目光望向湖心。
两人便这样,並肩沿著湖边的小径,缓缓而行。
黄焱是个极好的谈话对象。他学识渊博,见闻广博,却从不卖弄。他没有追问谢云娘为何烦闷,而是从玄武湖的冬景开始聊起。
“夫人请看,这湖边残荷,虽已枯败,但枝干犹立,於这晨雾之中,別有一番风骨。前人有诗云『留得残荷听雨声』,我看,这『留得残荷观雾景』,亦是一番难得的意趣。”
他的话语,总能將眼前最寻常的景致,说出几分诗情画意来,让人不知不觉便被吸引进去。
谢云娘的心神,果然被他引开了几分,顺著他的话说道:“公子说的是。只是这枯荷看久了,未免觉得有些萧索。”
黄焱闻言,温和一笑:“夫人此言差矣。枯荣交替,本是天道。若无今日之枯,何来夏日的盛景?凡事,不可只看一时之表象。”
夜色深沉,万籟俱寂。
书房之內,灯火摇曳,將一道孤寂的倩影投射在窗纸上,隨著烛火的跳动而微微晃动。
谢云娘已经在这里枯坐了整整一夜。
她身著一袭家常的素白长裙,未施粉黛的脸上带著掩饰不住的疲惫与憔悴,那双往日里总是顾盼生辉、流光溢彩的凤眸,此刻却布满了血丝,眼神晦暗,失去了往日的神采。
宽大的书案上,一片狼藉。摊开的,是扬州城的舆图,上面用硃笔圈出了几处关键的位置,旁边又用墨笔划掉,显得杂乱无章。舆图旁,散落著十几张纸,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跡,有的是“广陵会”几位核心理事的姓名、背景、產业;有的是扬州知府、通判乃至漕运衙门主官的派系归属、人脉关係;还有的,是她反覆推演后,写下的一个个“下策”、“中策”,却无一“上策”。
烛台上的红烛早已燃尽,只剩下一滩凝固的蜡泪,仿佛一朵凋零的血色朵。新的蜡烛又被点燃,烛芯在静謐的空气中发出轻微的“噼啪”声,更显得这长夜的孤寂与难熬。
自昨日收到扬州那封加急信件后,谢云娘的心,便如坠冰窟。
她没有哭,也没有对任何人发泄自己的愤怒,只是將自己一个人关在这间书房里,试图从这盘死局中,找到一线生机。
一夜的苦思冥想,她对扬州的局面进行了无数次的推演,但每一次,似乎都指向了同一条路——死路。
『路径一,商战硬拼。』
她纤细的手指轻轻敲击著桌面,目光落在舆图上那片代表著扬州最繁华区域的“小秦淮”河段。
『“广陵会”是地头蛇,谢家是过江龙。在扬州,他们的根系早已与这座城市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河流、每一个衙门都紧紧地纠缠在了一起。我若是动用財力硬拼,无异於用自己的血,去填一个看不见的无底洞。』
她的脑海中浮现出谢家那些族老们或贪婪、或幸灾乐祸的嘴脸。
『当初,他们將冀州、青州、兗州这三块最贫瘠、最难啃的骨头扔给我,设下五年之约,便是等著看我笑话,等著我走投无路,好顺理成章地將夫君留下的產业尽数吞没。』
『可我偏偏做成了。鹿鸣苑的成功,更是让他们看到了这其中惊天的利润。这一个月来,从江南送来的信件中,字里行间都透著一股酸意与试探。这次扬州之事,背后若没有他们在暗中推波助澜,给“广陵会”递消息、使绊子,我是绝不信的。』
那些叔伯兄弟,覬覦她亡夫留下的这份家业久矣,视她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巴不得看到她在扬州折戟沉沙,最好是亏空巨大,不得不回家族求援,到那时,他们便可以名正言顺地接管一切。
『內有家贼,外有饿狼。此刻若是在扬州掀起一场不计代价的商战,即便最后惨胜,也必然是元气大伤。到那时,我拿什么去应对谢家內部的反扑?又拿什么去完成与陈锋的约定,將鹿鸣苑开遍大乾?』
这条路,从一开始,便是一条绝路。得不偿失。
谢云娘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端起桌上早已冰凉的茶水,一饮而尽。苦涩的茶水顺著喉咙滑下,让她纷乱的思绪稍稍清醒了一些。
她的目光,又移向了另一份名单,上面罗列著扬州知府以及江南道几位高官的名字。
『路径二,官府通融。』
『信中说得明白,扬州知府与“广陵会”早已是利益共同体,沆瀣一气。向他求助,无异於与虎谋皮,只会自取其辱。』
『那……通过谢家在江南官场的关係,进行更高层级的施压呢?』
这个念头刚一冒出,便被她自己否决了。
『父亲在世时,便常告诫我,商家本分,切忌与官场牵扯过深。一入官场,便如舟行漩涡,再难自主。谢家能在江南屹立百年,靠的便是这份谨小慎微。』
『我若为了扬州一地之得失,轻易动用谢家在朝中隱藏的人脉,一来,耗时耗力,远水解不了近渴;二来,人情债最是难还,今日求人,来日便要加倍奉还;三来,也容易落下“商贾干政”的口实,为政敌所乘。』
更重要的是,一旦求助於家族,便又落入了那些人的圈套。他们会说:“看,离了家族,你谢云娘什么都不是。”她那点可怜的自主权,將被彻底剥夺。
可如今,不是她想爭,是別人不给她活路!
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再次涌上心头。
窗外,传来了第一声鸡鸣。天,快亮了。
谢云娘闭上眼,靠在冰冷的椅背上,脑海中不受控制地浮现出一个年轻的身影。
一身青衫,嘴角总是掛著一丝若有若无的、玩世不恭的笑意,那双眼睛却比任何人都要看得透彻。
『陈锋……』
这个名字在心底响起,仿佛一道微光,照亮了这无边的黑暗。
『若是他在此处,会怎么做?』
她几乎可以想像,那个傢伙若是知道了自己的困境,恐怕会一边轻笑自己“妇人之仁”,一边已经想出了七八个阴损歹毒的计谋,將那什么“广陵会”玩弄於股掌之上。
『是动用他背后镇北侯府的滔天权势,直接以力压人?还是用他那天马行空的奇谋,设下一个惊天大局,让对手自己跳进坑里?』
这个念头,只在心中停留了一瞬,便被她强行按了下去。
一丝倔强的骄傲,浮现在她疲惫的脸上。
『不行。绝对不行。』
她与陈锋是合作者,是平等的伙伴。鹿鸣苑的成功,固然离不开他的奇思妙想和人脉支持,但她谢云娘也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与才干。她自问,在这场合作中,她並非附庸。
可若是事事都依赖他,一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就去向他求援,那她算什么?一个只会管帐、打理琐事的漂亮掌柜吗?
不。她谢云娘,要做的是能够与他並肩而立的盟友,而不是躲在他羽翼之下寻求庇护的金丝雀。
这是一场属於她自己的商业战爭,是她证明自己能力的关键一战。她必须贏,而且必须靠自己的力量去贏。
她骨子里的骄傲,不允许她在这个时候,向那个比自己还小上几岁的“小弟弟”低头。
她猛地睁开眼,眸子里重新燃起一丝斗志。然而,这斗志很快又被残酷的现实所消磨。
三条路,两条是死路,一条是自己不愿走的路。
棋盘之上,已是黑云压城,她执白的子,被围困在中央,再无腾挪的余地。
思绪彻底陷入了僵局,心中烦乱不堪,仿佛有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
她站起身,推开书房的窗户。
一股带著湿气的冰冷空气扑面而来,让她混沌的头脑为之一清。
天边,已经泛起了一抹鱼肚白。深蓝色的天幕,被这抹微光撕开了一道口子。
“来人。”她轻声唤道。
门外,一直守候著的贴身丫鬟立刻推门而入,见她一脸憔悴,不由心疼道:“夫人,您一夜没睡?要不要先用些早膳,再歇息片刻?”
“不必了。”谢云娘摆了摆手,从衣架上取下一件月白色的斗篷,披在身上,“备车,出去散散心。”
丫鬟一愣:“去玄武湖?”
“嗯。”谢云娘没有多做解释,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声。
她自己也说不清为何会想去那里。只是在心烦意乱之际,脑海中下意识地,便浮现出那片浩渺的湖水,以及湖畔那个温润如玉的身影。
自从数月前与那位自称黄焱的公子在玄武湖畔初遇,並相谈甚欢之后,不知不觉间,他们竟又在同一个地方“偶遇”过数次。每一次,都是在湖边閒谈片刻,从诗词歌赋,聊到风土人情,虽只是君子之交,却总能让她感到一种难得的轻鬆与愜意。
那个地方,在她心中,不知不觉便多了一份寧静雅致的意味。
或许,她只是需要一个清静的环境,来重新整理自己那团乱麻似的思路。
马车碾过清晨寂静的石板路,车轮声在空旷的街道上显得格外清晰。不多时,便到了玄武湖畔。
冬日的玄武湖,笼罩在一层薄如轻纱的晨雾中。湖面平滑如镜,倒映著灰白的天色和岸边萧疏的垂柳枝椏。万籟俱寂,只有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水鸟清越的鸣叫,更衬得天地间一片孤寂清冷。寒意裹挟著水汽扑面而来,瞬间浸透了衣衫,也让她滚烫焦灼的头脑为之一清。
谢云娘下了马车,挥手让丫鬟和车夫在原地等候,独自一人沿著湖畔蜿蜒的小径,缓缓前行。冰冷的空气吸入肺腑,带著湖水特有的微腥气息。她需要这份清冷,需要这份远离尘囂的寧静,来重新梳理那团乱麻般的思绪。
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冰冷的空气涌入肺腑,让她因一夜未眠而有些昏沉的头脑,彻底清醒过来。
可思路,依旧是一片混沌。
『广陵会……广陵会……』这个名字如同跗骨之蛆,在她脑海中盘旋。『如何破局?突破口究竟在哪里?』她凝视著平静无波的湖面,仿佛想从那深邃的水底找出答案。鞋履踩在沾著露水的枯草上,发出细微的窸窣声。
就在此时,一个温和的声音,伴隨著不疾不徐的脚步声,从身后的薄雾中传来。
“谢夫人?”
这声音,温润悦耳,带著一丝恰到好处的惊讶,却又不会让人觉得唐突。
谢云娘回过头,只见薄雾之中,一个熟悉的身影正缓缓走来。
来人约莫二十三四的年纪,身著一袭质料考究的月白色云纹锦袍,外面罩著一件御寒的黑色大氅,领口和袖口都镶著一圈细密的银狐风毛,显得低调而华贵。他面容清俊,眉眼温和,正是黄焱。
他的身后,依旧跟著那个眉清目秀、沉默寡言的小书童,怀里抱著一个暖手的小炉。
“黄公子?”谢云娘也有些意外,没想到会在这般清冷的早晨,於此地再次遇见他。
黄焱走到她身前三步处停下,彬彬有礼地拱手一揖,他那双明亮的眼睛,敏锐地在她脸上停留了一瞬,似乎察觉到了她眉宇间那难以掩饰的愁容,但却並未直接点破。
他只是温和地笑道:“谢夫人也来赏这晨雾么?看来你我二人,都偏爱这玄武湖的清静。”
他的笑容,仿佛这冬日清晨里一缕难得的暖阳,让人不由自主地便心生好感。
谢云娘心中的戒备与烦躁,莫名地消散了几分。她对著黄焱微微頷首,算是回礼:“让黄公子见笑了。只是昨夜偶感不適,未能安眠,便想著来湖边走走,透透气。”
“原来如此。”黄焱露出一副瞭然的神情,隨即话锋一转,看向浩渺的湖面,讚嘆道,“不过,夫人倒是选了个好时候。这玄武湖,平日里游人如织,难免喧闹。唯有这清晨雾起之时,才显出它真正的风骨来。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此景,可遇而不可求啊。”
他说话不疾不徐,总能找到最恰当的话题,既化解了相遇的尷尬,又將气氛引向一种清雅的境界。
谢云娘的心绪,在他的言语引导下,也渐渐从那桩烦心事中抽离出来,顺著他的目光望向湖心。
两人便这样,並肩沿著湖边的小径,缓缓而行。
黄焱是个极好的谈话对象。他学识渊博,见闻广博,却从不卖弄。他没有追问谢云娘为何烦闷,而是从玄武湖的冬景开始聊起。
“夫人请看,这湖边残荷,虽已枯败,但枝干犹立,於这晨雾之中,別有一番风骨。前人有诗云『留得残荷听雨声』,我看,这『留得残荷观雾景』,亦是一番难得的意趣。”
他的话语,总能將眼前最寻常的景致,说出几分诗情画意来,让人不知不觉便被吸引进去。
谢云娘的心神,果然被他引开了几分,顺著他的话说道:“公子说的是。只是这枯荷看久了,未免觉得有些萧索。”
黄焱闻言,温和一笑:“夫人此言差矣。枯荣交替,本是天道。若无今日之枯,何来夏日的盛景?凡事,不可只看一时之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