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篡蒙:赵朔之心,路人皆知!
  第329章 篡蒙:赵朔之心,路人皆知!
  自从巴图所在的百户投了赵朔后,主动投入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小股草原百姓越来越多。
  倒不是巴图这个百户起到了什么示范作用,草原广大,上层又有意封锁消息,其他人怎么知道?
  实在是旱灾和战争交织在一起,草原人的忍耐达到极限。
  窝阔台一系就不用说了,以本部的蒙古千户治西辽人,以西辽狗腿子治普通蒙古人,压榨甚深。
  拖雷一系的压榨,比起窝阔台一系还要深刻。
  很简单的道理,窝阔台一系,以质子控制原来属于托雷一系的那颜,以西辽人监视普通蒙古人,在道义上先天就失了分,还有所顾忌。
  但拖雷一系,本来就是大多数草原百姓的主人,名正言顺,压榨起来有什么顾忌?
  就是东道诸王的部队,也是主动投降,被拖雷一系收编了。能让他们活命就算不错,压榨狠一些算什么?
  不压榨他们,女真人和高丽附庸军的粮食从哪来?谁为拖雷一系在战场上厮杀?输了这张场战争,可就一切都完了!
  再说了,这场战争,拖雷一系主要是收买野女真,让蒙古人驱赶着女真人、高丽人作战啊!在拖雷一系看来,只是征缴蒙古人的牛羊,已经够优待了,蒙古人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所以,草原人的悲惨境遇是一致的。
  另外,在古代大灾一向是和天意结合在一起的,长生天厌弃黄金家族,那不就是钟意于赵朔吗?
  有的草原百姓如同巴图百户那样幸运,全须全尾地投了赵朔,或者逃入呼伦贝尔大草原,或者逃入赵朔汗国北方各边境行省。
  有的草原百姓,被上层发现,男丁尽数遭屠,女眷、孩子尽数贬为奴隶。
  还有的草原百姓,一部分拼死断后,一部分历经千辛万苦投了赵朔。
  这部分百姓,对黄金家族已经不是厌弃了,简直是恨之入骨,分外盼着赵朔驱逐黄金家族,自己做了蒙古大汗。
  “冲锋陷阵,不惜生命,夺取百姓和营帐,献给赵朔汗!”的歌声,时常在他们的口中响起。
  又是几个月的时间过去,冬天到了。
  空前的旱灾,草原上的战马损失甚多,也失去了“秋高马肥”的机会,战争烈度不得不减弱了下来。
  但是,逃亡的情况愈演愈烈。
  冬天是草原人最难熬的季节,不但草料稀少,而且要御寒,而且很可能要遭遇白灾!明年,还可能要继续厮杀!
  谁能有信心活下去?不跑还等什么?
  粗略算起来,零零散散逃归赵朔的蒙古人,超过了七十个百户!
  成建制逃亡的蒙古千户,达到了五个!
  原本赵朔麾下就有十个蒙古千户,自从三系开战以来,刚开始就收了十六个千户,现在又多了十二个千户。
  赵朔麾下的蒙古千户总数达到了三十八个!
  就算从纯蒙古人的角度来说,赵朔的实力也占据了接近三分之一!
  也正是在这时,赵朔的第十子赵琰去拖雷一系的中军,去见忽必烈蒙哥等人。
  “所以,赵朔姑父,真的要全部赎买那些逃人的家眷?”蒙哥和忽必烈对视一眼,心中真是腻歪透了。
  好么,蒙古三系在草原上打生打死,赵朔坐收渔翁之利,收了二十多个千户。
  现在可好,为了收这些归顺千户的心,还出钱来赎买他们的家眷!那这些人以后,还不成了赵朔的死忠?
  赵琰微微点头,道:“这确实是父王的意思。从夏天到现在,总共有十二个千户,请求父王庇护。父王命人统计了一下,大概有三千人,将自己的部分家眷卖给了其他人为奴。其中,你们这边是两千二百三十六人。阔出那边,是一千八百六十七人。”
  “父王的意思,也不分什么女人或者是男孩、女孩了,统一按照五十两银子或者五两黄金的价格,为这些人赎身,让他们一家团聚。”
  蒙哥摇头婉拒道:“如果这些人是我们的奴隶,别说赵朔姑父给了如此公道的价格了,就是不给钱。只要赵朔姑父一句话,我们就能把这些人送去。但是,这些人都是草原部民私下交易。赵朔姑父就算给再公道的价格,也得人家愿意出卖不是?我们也不好干涉。”
  赵琰早有预案,微微一笑,道:“不愿意出卖也没关系,父王愿意加钱。这样吧,父王愿意出三倍的价格,总共是一百五十两一个人。一百两白银一个人,是给那些原来的买主的。另外五十两,算是辛苦费,由蒙哥你来分配。你愿意自己收着也好,愿意赐给麾下的那颜也好,都行。”
  虽然这几个月投了赵朔的十二个千户,但真正卖了亲人的只有三千人左右,沦为奴隶的是四千来人。
  赵朔直接给了天价!
  一百五十两银子一个人,其中一百两给买主本人,五十两给蒙古贵族。
  要知道,这都是普通的女人和孩子啊,哪里能值这么多钱?
  一下子,就把蒙哥“不卖”的推辞堵住了。
  非常公道的价格不卖,可以说是个人意愿。公道价格的三倍还不卖,只能是说,有意与赵朔为敌了,谁能承担得起这个后果?
  当然了,总共才六十万两银子,在赵朔看来不算多。还是那句话,赵朔汗国开采那么多金银,是为了留在仓库里发霉吗?
  还有最关键的,表面上是救了四千人,收了三千草原战士的心。实际上,是收了十二个千户的心,甚至是收了所有草原战士的心!
  黄金家族为了争汗位,逼着他们典妻鬻女。赵朔跟他们毫无瓜葛,却为他们的亲人赎身,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
  尤其是对于现在还留在蒙哥或者阔出手下的那些百户来说,背叛了本主投了赵朔的,能够温饱每个月有军饷还能一家团聚。他们这些不背叛的,却要骨肉分离,忍受残酷的压榨。
  以后他们要怎么做,那还用问吗?
  “呃……”
  蒙哥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不知如何回答是好。答应赵朔的要求,草原人心尽归赵朔!不答应赵朔的要求,那就不但是与赵朔为敌,而且尽失草原人心——赵朔愿意自己的钱让草原人骨肉团聚,你横加阻挠,算怎么回事?
  忽必烈心中一动,道:“一百五十两银子一个人,赵朔姑父给的实在是太多了,按说我们应该答应。不过,话说回来,赵琰兄弟,你也知道,草原上刚刚遭了大灾。几十万大军在草原上厮杀,真正缺的不是金银,而是食物。现在草原上就是这样,你有钱都买不来食物。再多的钱,也没用不是?”
  “这么说,草原上食物很贵?
  “很贵!一只羊现在都要二十两银子了,还有价无市,根本没人愿意卖。”
  一般情况下,草原上二两银子,就能买一只肥羊了。但忽必烈真没说谎,随着战争和大灾,羊的价格直接翻了十倍!
  赵琰道:“那也没关系。在我临行之前父王有交代,你们不愿意要钱,可以给粮食。这样吧,一个人,我们愿意算一千斤小米或者麦子。这些粮食就囤积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哈尔喀贵城,随时可以运往你们指定的地点。怎么样?这个价格够公道吧?”
  公道个屁!
  从个人来讲,倒是是够公道了。在如今的草原上,用一千斤粮食,换一个女人或者孩子,完全是天价。
  但从蒙哥忽必烈的角度来讲呢?
  他们能用两千二百人来换,总共二百多万斤的粮食。相对于近二十万大军来说,每个人才十几斤粮食,够干什么的?
  说穿了,赵朔这是四两拨千斤。只赎买四千人,就收草原百万民心,就算开出天价来也是稳赚的!
  忽必烈给蒙哥使了个眼色,蒙哥干笑一声,道:“这个价格,当然不能算不公道。只是此事关系实在重大,能否容我们再仔细考虑一番?”
  赵琰也不着急,点头道:“当然可以。”
  送走赵琰后,蒙哥和忽必烈,赶紧将姚枢招来议事。
  如今,旭烈兀选在伊拉克,阿里不哥在河中地区厮杀。拨绰在原来的东真国,末哥在北高丽,稳定地方,征兵征粮。
  拖雷一系在草原上主持大局的就是蒙哥和忽必烈了。
  姚枢是拖雷一系最重要的谋臣,也在草原。
  速不台在和林附近的那场决战中受了伤,一年多过去,虽然勉强养好了伤,但他年纪大了,受了一场风寒,又一病不起了。再说了,速不台的长子兀良哈台投了赵朔,蒙哥和忽必烈对他早就没那么信任。
  所以,如此大事,就由蒙哥、忽必烈和姚枢商议。
  “哼,赵朔的心思,可谓路人皆知啊!”忽必烈冷哼一声,道:“他就是想做我大蒙古国的司马懿或者司马昭!”
  蒙哥也面色沉凝,道:“是啊!根据我们的情报,不知多少人,把当初献给成吉思汗的歌谣,改为献给赵朔了。这里面,能没有赵朔的默许?”
  “现在,他又步步紧逼,要出天价赎买那些逃人的家眷。我们无论答应还是不答应,他都距离那大位更进了一步!”
  姚枢却微微摇头,道:“可汗和四大王还请慎言。阔出难道,不知道我们是冤枉的?他攻打我们,总不会是受了赵朔汗的鼓动吧?那和林城,听说是海迷失皇后烧的,也和赵朔汗无关吧?这场空前的旱灾,也总不可能是赵朔汗发动的吧?”
  “草原纷争,赵朔汗收拢一部分草原战士,为大蒙古国保留部分元气,又有什么错?”
  “还有,你们都读过一些汉人的书。子贡赎人的典故,都听说过吧?在春秋时期,鲁国法律规定,如果有人将在外为奴的鲁国人赎回,则可从鲁国朝廷领取补偿金。赵朔汗为草原人赎买沦为奴隶的家人,又有什么错?”
  蒙哥大怒,冷笑道:“怎么?姚先生见赵朔势大,也想去投赵朔吗?想投赵朔的人太多,姚先生去了,恐怕没你落脚的位置!”
  忽必烈却比蒙哥冷静一些,沉声道:“姚先生今天屡屡出言为赵朔开脱,究竟是为了什么?你是父汗留给我们的老臣子了,我相信你不是见异思迁的小人。”
  “多谢四大王信任。”
  姚枢主动站起来,微微躬身,道:“我自从投入拖雷汗麾下,已经超过三十年了。无论是拖雷汗,还是诸位大王都待我不薄,我若做出改换门庭之事,那还有半点良心可言吗?”
  蒙哥此时也冷静了一些,道:“那你刚才说那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姚枢道:“我那样说,是想请你们看清如今的形势。虽然如今草原人不知多少人心向赵朔汗,但赵朔汗如今的所做所为并无半分失德之处。换句话说,如今赵朔汗无论是从实力,还是人心,都占着绝对的优势。”
  蒙哥缓和了一下语气,道:“那姚先生以为,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姚枢道:“我思前想后,有两个计较。其一,赵朔汗要赎人,我们是拦不住的,何不做个顺水人情?”
  “其二,不能再继续打下去了,必须马上和阔出讲和,尽快召开忽里勒台大会。现在还只是草原战士们心向赵朔,众多那颜还是支持黄金家族的。再打下去,那些那颜也心向赵朔,我们就连最后一点本钱也没有了!”
  蒙哥当然知道自身如今的窘境,哼了一声,道:“讲和当然没问题,这场战争又不是我挑起来的。但你说,阔出能答应吗?”
  姚枢道:“应该会答应。战争到了现在,我们非常困难,但阔出比我们更困难。可汗也知道,那些真神教徒桀骜不驯,趁着这场大战,纷纷反叛,河中地区盗贼四起。”
  “如果没有赵朔汗,这场战胜最终胜利的应该是我们。阔出是输定了的人,讲和还算便宜他了。”
  蒙哥和忽必烈对视一眼,点了点头,道:“也好,请姚先生去一趟西方,问问阔出的看法。另外,忽必烈。”
  “在。”
  “你亲自走一趟中都城,去见赵朔姑父,要求马上召开忽里勒台大会。”
  顿了顿,蒙哥冷哼一声,道:“我倒要看看,在忽里勒台大会上,赵朔姑父如何调停,我们和窝阔台一系的血仇?还有,这蒙古汗位,究竟落在谁的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