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你不仁別怪我不义
  “爹,怎么回事呀,大家怎么都这个眼神看著咱家?”
  肖卫国洗漱完,来到肖平乐的屋子內,对著正要出门的老爹问道。
  没想到肖平乐一点都没注意,还和刚刚路过的住户打著招呼。
  “早呀,李哥,上班去呀。”
  又转头问向肖卫国:“卫国咋啦,什么眼神?”
  肖卫国看著这么迟钝的老爹,也是无言以对。
  得,还是自己打听一下好了。
  肖卫国思索著,去谁家打听合適一些。
  想到好久都没有打扰一大爷了,今天不如去他家问问。
  再怎么说,也是大院的一把手呢,应该什么消息都知道的吧。
  来到一大爷的家,看到刘青常一家正吃著饭,旁边一圈家里人。
  刘二利正对著肖卫国挤眉弄眼的。
  “一大爷,吃著呢。”
  “是卫国呀,感觉你好久都没来大爷家了,以后得常来啊。”
  一大爷一边喝著小米粥,一边微笑著说道。
  “那是必须的,以后我常来,回头等我搞到几瓶好酒,过来找一大爷您喝酒。”
  刘青常听著肖卫国画的饼,满意的摸了摸自己的山羊鬍。
  “是这样的一大爷,我早上看大院里的人,都一脸心思的盯著我家看,是怎么回事呀,一大爷您知道吗?”
  “盯著你家看?为什么呀。”
  一大爷也奇怪起来。
  这时,一旁吃著饭的刘大利慾言又止的样子。
  刘大利看著二十五六岁的样子,感觉像大號的刘二利一般。
  不愧是兄弟俩。
  “大利哥,你知道情况吗?”肖卫国问道。
  刘大利看了看外面,然后把头往前伸著,低声说道:“卫国,昨天晚上,许腊梅基本上跑遍了整个大院。
  说你家投机倒把,说你囤积了一大批之前不要票,便宜买的红薯,这段时间打算加钱卖出去呢。
  还说,都邻居的,卖给別人不如卖给自己大院的人,让大家合起伙来,逼你卖呢。”
  一大爷皱著眉头听完自家大儿子的话,很是意外。
  自己作为大院里的领导,这么大的事情,他自己居然不知道。
  太欺负老头了。
  又转念一想,不要票的红薯?
  如果卫国真的要卖,自己家也可以买点呀。
  想到这里,看向肖卫国:“卫国呀,那许腊梅说的是真的吗?
  我倒是觉得她说的还有点道理呀,如果你家打算出的话,真的不如出给咱大院的人。”
  一旁的刘大利、刘二利也是认可的点了点头。
  肖卫国没想到这事还有后续的。
  以为昨晚就彻底打消她的念头了,没想到给自己来了这一出。
  行,从今天开始,咱这仇就算结下了。
  肖卫国狠狠地看了一眼许腊梅家的屋门。
  又转过头对著一大爷眾人说道:“昨晚我已经给她说清楚了,我这是帮老家公社下的肖家大队採购的,不会卖出去。
  没想到那女人这么听不懂人话。
  得了,我明天早上就把所有红薯给搬走,省得大家打这批红薯的主意。
  如果是我家的,我直接送大家都行,但是这是公家的,那就没办法了。”
  是这样的吗。
  一大爷听著肖卫国这样说,有些失望。
  还以为有便宜占了,没想到是误会了。
  “行吧,既然是公家的採购任务,那卫国你就给大家说清楚就好,我也会帮你解释的。”
  接著一大爷看了看手錶,急忙拿著本书,往外跑去。
  “不和你说了,今天上午第一堂课是我的,我得去上课了,回见啊卫国。”
  “一大爷慢走。”
  看著一大爷风风火火的骑著自行车去上班,肖卫国又对著旁边的大利、二利打了声招呼,就往自家走去。
  肖卫国被这事影响的,都不想去上班了,反正纺织厂现在也没什么事情。
  吃过饭,肖卫国重新又拿出来自己的茉莉茶,一边喝茶,一边欣赏著冬日雪景。
  心里也想著,怎么样能治治这个许腊梅。
  不然心中总有股气出不去的。
  这时,肖卫国发现有一伙穿著干练的三四个人,手里拿著本子和笔,在大院里到处找人问话。
  好奇之下,肖卫国利用意念仔细聆听起来。
  “同志你好,我们是轧钢厂组织部的干事,今天过来,就是想实地考察一下我们轧钢厂的几名员工往日的风评如何,涉及到年底员工奖励结算。
  这个大院里,许腊梅、马磊……这几个人同志你能分別点评一下吗?”
  组织部?
  肖卫国听到名单里有许腊梅的名字,嘴角微微上翘。
  居然这么快就落在我手里了,还年底奖励,有我在你就別想了。
  你不仁別怪我不义!
  不过不能直接跑这几个人面前直接告状,不然,大院里还有这么多人,晚上就得传到许腊梅的耳朵里。
  那样的话,自己家非得被她给吵死不可。
  想到这里,肖卫国来到书桌前,用自己的左手在一张纸上写著內容。
  许腊梅此人,常常无端誹谤他人,平日传播不实消息,不孝敬长辈,不爱护孩子,还教自己的亲生儿子当小偷,频繁偷盗大院財物……
  此人品质极为低劣,希望组织明察秋毫......
  肖卫国看著眼前这一张纸,满意的点了点头。
  感受了一下,距离足够,一个念头,就把这张纸塞到领头那个人的本子上。
  只要再翻一页就能看到这页內容。
  有了这个,想来过年期间的这个奖励,肯定离她远去。
  也算是报了自己的仇。
  明天早上,趁著大院里,大家都没去上班,找一个板车,把红薯拉回乡下。
  这件事情想来就能过去。
  也让肖卫国有所反思,在当下的时代,特別是这三年。
  涉及到粮食问题的,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没看为了省几张粮票,整个大院的人都巴不得把自己家生吞活剥了。
  等到大家再饿半年一年的,估计直接进来抢都有人能干出来。
  往后一定要谨言慎行。
  做到包子有肉不在褶上。
  这时,组织部领头的那个人,因为当下的一页已经写满。
  自然的翻到下一页。
  看到了肖卫国塞的那张纸,很是奇怪。
  自己的本子从没有离开自己的视线呀,那这张纸是怎么跑进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