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刘峰和於海棠(二)
  第568章 刘峰和於海棠(二)
  刘峰还在回味刚才的味道,刚才於海棠还用水给洗乾净了,才帮自己穿好衣服,真是太乖巧了。
  许大茂没有拆穿,只是说道:“小於都喝吐了,厂长,您真是好酒量。”
  然后就和刘峰又喝了几杯,才缓缓的说起了钢材的事情。刘峰这才知道他们的自的。
  其实產量多了,对厂里也不是什么好事,如果按照高產量的数字报上去,的確会得到嘉奖,但明年的计划数字一定会增多,明年的增长速度如降下来了,还要被批评。
  但是直接拿出去卖,刘峰没有这个胆子,听许大茂的介绍,是和別的厂互通有无,进行调剂,心里其实有点心动。
  不管多少价格卖出去,自己的好处肯定少不了,这么些年了,虽说当了厂长,家里还是不够富裕,家里的房子还没有这里的大。
  嘴里却说道:“这个事情需要厂长办公会的时候集体商量,我一个人决定不了。再说了,我要是批给了我师父,有的人也说的过去。”
  於海棠这时候走进来道:“许大茂,厂长都喝醉了,你还烦厂长,真的是不像话。”
  许大茂道:“对,对,对,让海棠妹妹过两天单独向厂长匯报。”
  於海棠坐到刘峰侧面,笑著说道:“厂长都要求我早请示,晚匯报了,我一定天天向领导靠近。”
  刘峰也不接茬,於海棠就开始和他推杯换盏,许大茂讲几句俏皮话,於海棠就笑著往刘厂长身上靠一靠。
  发现他並没有太多的反应,心里不由的暗骂:“身体也不行啊,才来一次就没感觉了,看样子以后还是要延长前戏。”
  过了一会,许大茂给於海棠一个眼色,於海棠道:“大茂,厂长今天也累了,明天还要上班,要不今天就先到这里,等下次有机会再请厂长。”
  许大茂道:“哎呀,是我考虑不周,那海棠你送送厂长,我送刘师傅回家。”
  於海棠把刘峰送到路口,路上有意无意的用自己胸和髖去碰,刘峰也装醉的摸一下她这里,摸一下她那里。
  看到刘峰跟跟跪跪的骑著车走了,许大茂从后面跟过来道:“刘厂长人还挺好的,下班了竟然不用车。”
  “哼,那是因为杨书记把车都占走了,还不让其他的领导用车。”於海棠恨恨的说道,她对杨书记的仇恨可是相当高。
  “我都不知道他有没有权力批出去批文。”
  “没有权力,也要让他有权力。以前李厂长在的时候,厂长就权力最大,现在杨书记自己揽权,刘峰早就不满意了。”
  许大茂道:“反正我是种下了种子,就看能不能发芽了。”
  於海棠道:“呸,你们就当是请厂长吃了顿饭,老娘可是把自己都豁出去了,一定要成。”
  她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许大茂一把楼住她,边往回走边道,“要不然我们俩先去试试。”
  林哲这些年在技术和人才上的投入也逐渐开始有了结果,不再是仅仅依靠他自己和身边有限的几个人的天才想法了。
  无论是先进材料,还是半导体,或者是集成电路和无线通信,不仅进行了大量的科技企业的投资,也掌握了重要的专利。
  林哲已经从一名单纯的研究员转变为一名科技投资商,他需要从眾多的投资计划里面去投资哪种最有可能,哪些公司值得投资。
  这时候,久违的学习系统竟然可以给他强大的帮助,他可以利用学习系统对不同路径的评价,来判断这项技术是否有前途。
  不过前提就是他必须自已弄懂这个技术的原理,否则系统不会对他的问题进行回应。
  所以,这些年,林哲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各个科学分支,特別是能赚钱的应用技术,投资的公司和储存的专利非常值钱。
  雪晴和可颐开始看到他的投资金额巨大,虽然有些不捨得,但是看到他喜欢,就当哄孩子玩了,反正他也能赚。
  但是等到这些投资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和科技地位的时候,简直把他当作股神。
  这次过来,林哲发现了一份技术研究的申请,是想在普通存储器之外,研究一种新的可擦除的存储器,仅仅凭著直觉,林哲就批准了这份计划。
  接著又看到了雨薇的庞大的研究计划,要参与进全球的移动通信的標准制定过程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儘量获得更多的专利和话语权。
  无论从计划的必要性以及几人之间的关係,林哲都不能不批准这些。虽然用学习系统测试了一下,如果要他自已去学,估计要十几年才能研究出来,但是路径应该是正確的。
  林哲还是把精力放在了数控工具机上,从晶片和材料两方面去攻克,同时成立了几个课题组,从不同方面去研究五轴联动的工具机。
  也有人提出了柔性製造系统,把数控工具机和机器人整合在一起。林哲已经在自己的工厂里面开始尝试使用机器人。
  但是整个港岛,最赚钱的还是地產和金融,因此逼迫的製造业都没有人更大的生存空间。
  阿玲正在向林哲报告著和广东谈判建厂的进度,“今年已经建立了一个经济特区,允许我们这边过去建厂投资。我和少奶奶们商量,准备把製衣厂先搬过去。”
  淑芬说道:“我原本听从您的建议,想转移一些有点科技含量的產品过去,但是不论是人才还是上下游的配套商,都不能达標。”
  林哲道:“最多的人才都在国有大工厂里面,这些场子不改变,我们是不会有人才的这些日子,林哲也想明白了,一口气吃成胖子也是不现实的。只能点点头道:
  “还是把这些基础的製衣,小型电子厂挪过去吧,我建议你们先投一个货运码头,从世界各地进口原件,只在內地组装,我觉得更容易成功。”
  淑芬道:“是。”反正两位少奶奶这些年投资地產赚了很多钱,本来也想过去了,就先囤地,盖码头,搞物流也是一样的占地方法。
  晚上,阿婉陪著林哲漫步在港岛街头,走到一个转角,林哲发现这个地方就是好多年前自己因为换钱,把他们几个都灭口的事情。
  短短十几年,这里的治安就好了很多,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经济变好了,还是整治治安的力度比较大。
  也许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看著满街的灯红酒绿,林哲相信只要北面也搞经济,我们很快就能追上这里。
  我们地广物博,普通百姓的知识水平也不错,即使在那几年,基础教育也没有真正的缺失。林哲也去过不少国家,但是这么普遍的基础知识人群,全世界都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