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千里镜的神妙?建琉璃工坊可笑至极
第149章 千里镜的神妙?建琉璃工坊可笑至极!
世界上第一台望远镜,乃是在1608年由荷兰眼镜商人汉斯利伯希所发明。
原先历史线上,望远镜要到万历四十三年才传入中国。
随后,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将“几何光学”传入国内,并且一直在中国生活到清朝。
甚至崇祯朝之时,徐光启还曾经奏请崇祯,以三架望远镜来观测天象。
某种意义上,当时明朝的科技发展,还算是没有落后于西方诸国。
至于后来为什么会落后那么多?
别问。
广宁门城楼上,英国公张溶左眼用力闭起,又奋力睁开右眼,动作显得很是滑稽夸张,几乎要将这千里镜怼进自己的眼眶。
他身子微微有些颤抖,学习张允修的手法,笨拙地通过转动千里镜的伸缩,以达到调解聚焦的效果。
千里镜朝着西郊军营看去。
张溶将其对准了军营里头的副官,他对于这名副官很是熟悉,断然是做不得假的。
在看清对方面容的那一刻,张溶整个人都呼吸都有些急促了。
他甚至连对方身上衣服的补子,都看见得一清二楚。
一时间,张溶终于相信了张允修的说法,像是得了好玩物件的孩子一般,端着千里镜左看右看。
最后朝着天空中,最为显眼的标志看去。
眼见着对方,就要用千里镜怼到晴空中太阳上头,张允修一头顿时满头黑线,连忙伸手制止说道。
“使不得!使不得!国公爷万万不可直视天日!”
张溶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
他悻悻然将千里镜从眼睛上挪开,颇有些抱歉地说道。
“多亏你小子提醒,老夫险些触怒天颜了,罪该万死。”
“倒不会触怒天颜。”张允修无奈地说道。“只不过看上去,国公爷这一对眼睛,怕是保不住了。”
“天罚竟如此严重么!”
张溶瞪大了眼睛有些震惊。
显然,他还是将张允修的提醒,理解成了神明的责罚。
张允修脸上表情僵硬了一下,懒得跟封建迷信的古代人掰扯。
想要普及科学知识,要从娃娃抓起,你与这些老登费力解释,实在是没有什么意义。
咳嗽两声,张溶又将目光投向了手中的千里镜,不由得感慨说道。
“这千里镜真当是神妙,想来若有此物,四十年前的庚戌之变,大同、蓟镇、宣府诸军,也不至于会受鞑靼,那般欺辱了。”
千里镜的发明对于古代战争的影响,还是十分大的。
战场上瞬息万变,真有能够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神将么?
古代战争上的重中之重,在于信息获取、提前谋划、军队粮草物资以及后勤准备,最关键的还有士气。
在还未发明雷达的时代,一旦拥有比敌人更加强大的信息获取来源,能够实时掌握战况,就如同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神一般,降维打击!
不论是观测敌军军事部署,还是军队调动,亦或是提前观察地形地貌,千里镜都可以说是战场上的神器!
所以,张溶才会显得如此激动和失态,甚至干出了想要用千里镜看太阳,这种自寻死路的动作。
作为一名武官,张溶虽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战争,可却对千里镜的意义,太了解了。
他重重地吐出一口浊气,目光炽热地看向张允修,不由得感慨说道。
“此物一出,士元之能,不亚于三国蜀汉之诸葛孔明啊!”
看到这个物件后,张溶一口一个的“小子”也不叫了,干脆亲昵的叫起了“士元”。
在他的视角看起来,张允修确实可以算得上是人中龙凤了。
年纪轻轻便是心思缜密,遇事处变不惊,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小子脑袋还很活泛。
张溶有预感,只要他江陵张家今后不犯什么大逆不道之罪,以张允修之地位才干,以当今陛下之春秋鼎盛,此子定然是前途无量。
甚至可能比当今之张居正,还要风头无两!
更难能可贵的是,皇帝还对其信任有加!
一时间,张溶越发觉得眼热,恨不得将这小子抓到府上,与自家小女即刻成亲!
张溶忍不住打眼看向对方,看到张允修鬼精的样子,他心里头便知晓,想要抓住这个乘龙快婿,并非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
张溶倒也不急,以他英国公的身份,想必这普天之下,除了皇家天女,没有人能够跟他抢这金龟婿了吧?
想到这里,张溶便不由得感慨万千,他拍了拍张允修的肩膀说道。
“士元呐~听世伯一句劝,汝也是舞勺之年,再过两年便是要成家立业之人,再不可行孟浪荒唐之事,要从容稳重一些.
尔天资卓绝,万万不可埋没了这般天赋,今后潜心研究读书”
说话之间,英国公张溶连称呼都变了,从一口一个“本爵”,又转变成了“世伯”,称呼转变之快之顺滑,连张允修都险些没有察觉出来。
可张允修却毫不接招地回答说道。
“世伯倒不用担心,侄儿素来乃是十分成熟稳重之人,你且看从前,徐叔明成天诋毁污蔑于我,我张允修可有半分怒意?可有半点打击报复?”
他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很是委屈的样子。
“侄儿心里头的苦楚,又有谁能够知晓呢?这番忍辱负重,不单单是为了陛下和朝廷,更加是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呐~”
张溶脸都绿了,这小子的不要脸程度,比起那群清流来,还要不遑多让。
他自称世伯,张允修便直接自称侄儿,三言两句之间,就算是着实了双方身份的拉近。
还有那徐叔明之事,这小子还没伺机报复么?
听闻徐叔明还未上朝堂,便给他气得够呛。
张溶顿觉有些头疼,他本想要仗着身份和地位,好好教训一番这小子,却不想反倒被其教育。
可越是这样,张溶对其便是越欣赏,这样的小子才有前途啊!
他随即越发坚定,要将对方招为乘龙快婿的想法。
话题又回到千里镜,张溶想了想说道。
“汝先前说西山工坊非但不亏银子,反倒能够大赚特赚?该不会是靠着这千里镜吧?”
随后他正色提醒。
“千里镜此物干系重大,定当如火药、铁器一般,受着朝廷管控,万万不可流传于外!”
张溶不敢想象,要是给北方游牧民族拿到了这神器,会给这些骑马射箭之人,带去多大的裨益!
对于张溶的顾虑,张允修早有考虑,点头说道。
“国公爷且放心,我自是不会售卖千里镜的。”
可他话锋一转提醒说道。
“不过.我听闻此物西洋人也正在研制,比咱们晚一些,想来不消多少年时日。
这千里镜不单单会被北方鞑靼人获取,也会被西洋诸国所掌握。”
历史上望远镜发明也是这几年的事情,更不要说,千里镜又不是什么技术含量很高的东西。
流传开来只是个时间问题。
“不可!万万不可!”
张溶怒目圆睁,厉声说道。
“定然要阻止,不论是北方游牧蛮族,还是西洋的夷人,皆不可令其掌握,不论是用何等手段!”
对于张溶这样的武官来说,万万不能接受敌人拥有这般利器。
张允修叹了一口气,继续解释说道、
“国公爷有所不知,这千里镜之发明,乃是难以隐藏之技术。
即便咱们有意隐藏,不论是西洋琉璃商人,还是我大明的叆叇商人,想要仿制不过是时间问题。”
“那便是通通格杀勿论。”对于这等军务大事,张溶显得异常极端。
张允修则是摇摇头。
“宜疏不宜堵,国公爷放心,今后西山工坊自是不会轻易售卖的。
咱们有着先发优势,将技术水平牢牢握在手中,研制出来的千里镜,自然要比仿制得好上百倍千倍.
形成技术优势之后,即便是有人想要模仿,我大明而已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张溶瞪大了眼睛,觉得张允修所说的话,似有些道理,又有些云里雾里的感觉。
他无奈叹了一口气说道。
“罢了罢了,此乃内阁学士和部堂诸公们的事情,我这个国公也不便插手。
不过,士元要切记,此物以及各类发明,皆乃我大明国之重器,切忌不能流传于异族手中!”
一个古人给自己强调技术封锁?
张允修笑着说道:“世伯且放心吧,我早有准备。
此乃赚钱的买卖,不单单是异族,就算是京城内有人胆敢仿制,我张允修不打断他的狗腿,陛下也会打断他的狗腿!”
陛下?
张溶抓到了话语中的关键点。
他露出凝重之色,他压低声音说道。
“你这西山工坊,陛下也投银子了?”
朝堂上没人敢提,可上次徐学谟事件后,所有人心里头都门清。
那仁民医馆里头,便是有皇帝的一份干股。
想来这西山工坊,以张允修的三寸不烂之舌,定然也能够让抠门皇帝掏出些银子吧?
张允修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世伯与我交好,我也不瞒你,仁民医馆经营有加,既救助了京城百姓,又赚到了微末银子。
前几日我与陛下算了算,便觉得那盈余出来的银子,放着也是放着。
不如投产建设这西山工坊,解决流民青壮生计问题,也可再赚到点微末银子。”
微末银子
张溶脸上表情僵硬了一下。
他猛地想到,仁民医馆赚取的银子,那可都是京城勋贵和大小官员的银子啊!
现在又来这个西山工坊,不知又会惹出什么事端来。
张溶嘴角有些抽搐地说道。
“汝这西山工坊,不靠千里镜,也能够赚取银子?”
张允修压低了声音说道。
“自然不会靠个千里镜,千里镜即便开售,那也是个噱头,能够赚什么银子。
西山工坊想要赚银子,一是在挖取土煤,二是在炼制琉璃。”
“琉璃?”
张溶紧紧皱起眉头,非但没有感到惊讶,反倒是嗤笑着说道。
“士元莫不是在说笑?这琉璃虽贵重,可也非是什么稀罕物件。
京中皇宫便有设琉璃工坊,专门烧制一些琉璃窗子,还有些琉璃珠子、簪子。”
他摇摇头脸上神采奕奕的样子,似乎对抓到张允修错漏,很是开心。
“士元,世伯要好好教训你一番了,这在西山开设琉璃厂,岂是会赚钱的买卖?”
显然,张溶对于这里头的门道,还是有些了解的。
“若是能赚到银子,京城里挖空心思赚银子的勋贵们,早就去西山开了。
最为关键的乃是,这琉璃厂开起来,你这窑炉如何制作?又能够请到什么工匠?每日可产琉璃多少件?
这些你可想清楚了?”
张溶转了转腰间玉带,一副卖弄学问的样子。
“汝可知,那西山上的树木早已砍伐殆尽,靠着山头几株树苗,可造不出琉璃。
烧制琉璃,所需木炭可是一笔大数目!”
在他的眼里,于西山建什么琉璃厂,就跟在夏日里卖衣一般可笑。
(本章完)
世界上第一台望远镜,乃是在1608年由荷兰眼镜商人汉斯利伯希所发明。
原先历史线上,望远镜要到万历四十三年才传入中国。
随后,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将“几何光学”传入国内,并且一直在中国生活到清朝。
甚至崇祯朝之时,徐光启还曾经奏请崇祯,以三架望远镜来观测天象。
某种意义上,当时明朝的科技发展,还算是没有落后于西方诸国。
至于后来为什么会落后那么多?
别问。
广宁门城楼上,英国公张溶左眼用力闭起,又奋力睁开右眼,动作显得很是滑稽夸张,几乎要将这千里镜怼进自己的眼眶。
他身子微微有些颤抖,学习张允修的手法,笨拙地通过转动千里镜的伸缩,以达到调解聚焦的效果。
千里镜朝着西郊军营看去。
张溶将其对准了军营里头的副官,他对于这名副官很是熟悉,断然是做不得假的。
在看清对方面容的那一刻,张溶整个人都呼吸都有些急促了。
他甚至连对方身上衣服的补子,都看见得一清二楚。
一时间,张溶终于相信了张允修的说法,像是得了好玩物件的孩子一般,端着千里镜左看右看。
最后朝着天空中,最为显眼的标志看去。
眼见着对方,就要用千里镜怼到晴空中太阳上头,张允修一头顿时满头黑线,连忙伸手制止说道。
“使不得!使不得!国公爷万万不可直视天日!”
张溶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
他悻悻然将千里镜从眼睛上挪开,颇有些抱歉地说道。
“多亏你小子提醒,老夫险些触怒天颜了,罪该万死。”
“倒不会触怒天颜。”张允修无奈地说道。“只不过看上去,国公爷这一对眼睛,怕是保不住了。”
“天罚竟如此严重么!”
张溶瞪大了眼睛有些震惊。
显然,他还是将张允修的提醒,理解成了神明的责罚。
张允修脸上表情僵硬了一下,懒得跟封建迷信的古代人掰扯。
想要普及科学知识,要从娃娃抓起,你与这些老登费力解释,实在是没有什么意义。
咳嗽两声,张溶又将目光投向了手中的千里镜,不由得感慨说道。
“这千里镜真当是神妙,想来若有此物,四十年前的庚戌之变,大同、蓟镇、宣府诸军,也不至于会受鞑靼,那般欺辱了。”
千里镜的发明对于古代战争的影响,还是十分大的。
战场上瞬息万变,真有能够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神将么?
古代战争上的重中之重,在于信息获取、提前谋划、军队粮草物资以及后勤准备,最关键的还有士气。
在还未发明雷达的时代,一旦拥有比敌人更加强大的信息获取来源,能够实时掌握战况,就如同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神一般,降维打击!
不论是观测敌军军事部署,还是军队调动,亦或是提前观察地形地貌,千里镜都可以说是战场上的神器!
所以,张溶才会显得如此激动和失态,甚至干出了想要用千里镜看太阳,这种自寻死路的动作。
作为一名武官,张溶虽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战争,可却对千里镜的意义,太了解了。
他重重地吐出一口浊气,目光炽热地看向张允修,不由得感慨说道。
“此物一出,士元之能,不亚于三国蜀汉之诸葛孔明啊!”
看到这个物件后,张溶一口一个的“小子”也不叫了,干脆亲昵的叫起了“士元”。
在他的视角看起来,张允修确实可以算得上是人中龙凤了。
年纪轻轻便是心思缜密,遇事处变不惊,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小子脑袋还很活泛。
张溶有预感,只要他江陵张家今后不犯什么大逆不道之罪,以张允修之地位才干,以当今陛下之春秋鼎盛,此子定然是前途无量。
甚至可能比当今之张居正,还要风头无两!
更难能可贵的是,皇帝还对其信任有加!
一时间,张溶越发觉得眼热,恨不得将这小子抓到府上,与自家小女即刻成亲!
张溶忍不住打眼看向对方,看到张允修鬼精的样子,他心里头便知晓,想要抓住这个乘龙快婿,并非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
张溶倒也不急,以他英国公的身份,想必这普天之下,除了皇家天女,没有人能够跟他抢这金龟婿了吧?
想到这里,张溶便不由得感慨万千,他拍了拍张允修的肩膀说道。
“士元呐~听世伯一句劝,汝也是舞勺之年,再过两年便是要成家立业之人,再不可行孟浪荒唐之事,要从容稳重一些.
尔天资卓绝,万万不可埋没了这般天赋,今后潜心研究读书”
说话之间,英国公张溶连称呼都变了,从一口一个“本爵”,又转变成了“世伯”,称呼转变之快之顺滑,连张允修都险些没有察觉出来。
可张允修却毫不接招地回答说道。
“世伯倒不用担心,侄儿素来乃是十分成熟稳重之人,你且看从前,徐叔明成天诋毁污蔑于我,我张允修可有半分怒意?可有半点打击报复?”
他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很是委屈的样子。
“侄儿心里头的苦楚,又有谁能够知晓呢?这番忍辱负重,不单单是为了陛下和朝廷,更加是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呐~”
张溶脸都绿了,这小子的不要脸程度,比起那群清流来,还要不遑多让。
他自称世伯,张允修便直接自称侄儿,三言两句之间,就算是着实了双方身份的拉近。
还有那徐叔明之事,这小子还没伺机报复么?
听闻徐叔明还未上朝堂,便给他气得够呛。
张溶顿觉有些头疼,他本想要仗着身份和地位,好好教训一番这小子,却不想反倒被其教育。
可越是这样,张溶对其便是越欣赏,这样的小子才有前途啊!
他随即越发坚定,要将对方招为乘龙快婿的想法。
话题又回到千里镜,张溶想了想说道。
“汝先前说西山工坊非但不亏银子,反倒能够大赚特赚?该不会是靠着这千里镜吧?”
随后他正色提醒。
“千里镜此物干系重大,定当如火药、铁器一般,受着朝廷管控,万万不可流传于外!”
张溶不敢想象,要是给北方游牧民族拿到了这神器,会给这些骑马射箭之人,带去多大的裨益!
对于张溶的顾虑,张允修早有考虑,点头说道。
“国公爷且放心,我自是不会售卖千里镜的。”
可他话锋一转提醒说道。
“不过.我听闻此物西洋人也正在研制,比咱们晚一些,想来不消多少年时日。
这千里镜不单单会被北方鞑靼人获取,也会被西洋诸国所掌握。”
历史上望远镜发明也是这几年的事情,更不要说,千里镜又不是什么技术含量很高的东西。
流传开来只是个时间问题。
“不可!万万不可!”
张溶怒目圆睁,厉声说道。
“定然要阻止,不论是北方游牧蛮族,还是西洋的夷人,皆不可令其掌握,不论是用何等手段!”
对于张溶这样的武官来说,万万不能接受敌人拥有这般利器。
张允修叹了一口气,继续解释说道、
“国公爷有所不知,这千里镜之发明,乃是难以隐藏之技术。
即便咱们有意隐藏,不论是西洋琉璃商人,还是我大明的叆叇商人,想要仿制不过是时间问题。”
“那便是通通格杀勿论。”对于这等军务大事,张溶显得异常极端。
张允修则是摇摇头。
“宜疏不宜堵,国公爷放心,今后西山工坊自是不会轻易售卖的。
咱们有着先发优势,将技术水平牢牢握在手中,研制出来的千里镜,自然要比仿制得好上百倍千倍.
形成技术优势之后,即便是有人想要模仿,我大明而已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张溶瞪大了眼睛,觉得张允修所说的话,似有些道理,又有些云里雾里的感觉。
他无奈叹了一口气说道。
“罢了罢了,此乃内阁学士和部堂诸公们的事情,我这个国公也不便插手。
不过,士元要切记,此物以及各类发明,皆乃我大明国之重器,切忌不能流传于异族手中!”
一个古人给自己强调技术封锁?
张允修笑着说道:“世伯且放心吧,我早有准备。
此乃赚钱的买卖,不单单是异族,就算是京城内有人胆敢仿制,我张允修不打断他的狗腿,陛下也会打断他的狗腿!”
陛下?
张溶抓到了话语中的关键点。
他露出凝重之色,他压低声音说道。
“你这西山工坊,陛下也投银子了?”
朝堂上没人敢提,可上次徐学谟事件后,所有人心里头都门清。
那仁民医馆里头,便是有皇帝的一份干股。
想来这西山工坊,以张允修的三寸不烂之舌,定然也能够让抠门皇帝掏出些银子吧?
张允修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世伯与我交好,我也不瞒你,仁民医馆经营有加,既救助了京城百姓,又赚到了微末银子。
前几日我与陛下算了算,便觉得那盈余出来的银子,放着也是放着。
不如投产建设这西山工坊,解决流民青壮生计问题,也可再赚到点微末银子。”
微末银子
张溶脸上表情僵硬了一下。
他猛地想到,仁民医馆赚取的银子,那可都是京城勋贵和大小官员的银子啊!
现在又来这个西山工坊,不知又会惹出什么事端来。
张溶嘴角有些抽搐地说道。
“汝这西山工坊,不靠千里镜,也能够赚取银子?”
张允修压低了声音说道。
“自然不会靠个千里镜,千里镜即便开售,那也是个噱头,能够赚什么银子。
西山工坊想要赚银子,一是在挖取土煤,二是在炼制琉璃。”
“琉璃?”
张溶紧紧皱起眉头,非但没有感到惊讶,反倒是嗤笑着说道。
“士元莫不是在说笑?这琉璃虽贵重,可也非是什么稀罕物件。
京中皇宫便有设琉璃工坊,专门烧制一些琉璃窗子,还有些琉璃珠子、簪子。”
他摇摇头脸上神采奕奕的样子,似乎对抓到张允修错漏,很是开心。
“士元,世伯要好好教训你一番了,这在西山开设琉璃厂,岂是会赚钱的买卖?”
显然,张溶对于这里头的门道,还是有些了解的。
“若是能赚到银子,京城里挖空心思赚银子的勋贵们,早就去西山开了。
最为关键的乃是,这琉璃厂开起来,你这窑炉如何制作?又能够请到什么工匠?每日可产琉璃多少件?
这些你可想清楚了?”
张溶转了转腰间玉带,一副卖弄学问的样子。
“汝可知,那西山上的树木早已砍伐殆尽,靠着山头几株树苗,可造不出琉璃。
烧制琉璃,所需木炭可是一笔大数目!”
在他的眼里,于西山建什么琉璃厂,就跟在夏日里卖衣一般可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