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国外技术造假
  “好事?”
  范邵元微微一愣。
  他本以为,杨立新就是来求救的,所以心生不悦。
  之前他已经大力支持过杨立新一次。
  把跟其唱反调的县委副书记,都直接调走了。
  这样的支持力度,不可谓不大。
  但杨立新也太能顺杆爬了,若出了什么事都来市里求援,还要他那个县委书记有什么用?
  范邵元疑惑地问道:“你那里不是出了乱子,让我去给你灭火?”
  “要说乱子,还真是乱。”
  杨立新嘆口气道:“我们为了承接西山环保的安装任务,特地增设了资质,组建了安装队伍。
  可现在安装工人竟然抢手了。
  就算电力安装工人,工资比普通工高出百分之五十到八十,而且还能提供社保。
  但我县的閒散劳动力已经挖掘光了,用工缺口依然很大。
  我们创造了这么多就业机会,但招不到人。
  所以我才过来找您,想请您帮帮忙,让兄弟区县的閒散劳动力,也来分一杯羹。”
  “你来找我,就为了这事?”
  范邵元怔怔地看著杨立新,感到不可思议。
  他正在发愁,怎样给百分之二十的下岗百姓,寻找就业机会,没想到就业岗位主动找过来了。
  他主动站起来,招呼杨立新道:“你详细说说,到底需要用多少人?”
  隨即他衝著隔壁的秘书房间喊道:“小吴,给杨书记倒杯茶。
  倒我刚买来的新茶。”
  “谢谢书记!”
  杨立新看到范邵元的表情,就知道自己说到他心坎里去了。
  本来嘛,新增就业就是政绩之一。
  通元县的问题就是,一下子就业机会创造得太多,有些吃不下,所以分一些给其他区县,为掌管全市的范邵元解决就业压力,范书记当然会高兴。
  杨立新缓缓道:“我们现在成立了八个安装分公司,分赴全国进行安装工作。
  每个分公司下属,又有八到十个安装工程队不止。
  另外我们县高新区生產基地也在大量招人。
  保守估计,我们县新增就业机会至少三万个。
  但我县目前所有閒散劳动力加起来,也不超过五千。
  所以还缺两万余用工缺口。”
  “太好了,”范邵元搓著手道,“我正瞌睡了,你给我送枕头。
  你这个难题,我替你解决。
  全市的农民工,终於有了工作。
  你为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啊。”
  这时,秘书把茶水给杨立新端过来。
  杨立新客气道:“谢谢范书记帮忙,要不然用工缺口这么大,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范邵元手指著杨立新笑道:“你这叫幸福的烦恼。
  现在全国政府部门,都在挖空心思地创造就业机会,以力保农民工就业。
  没想到你们竟然创造的机会太多,导致了用工荒。
  这话要是说出去,恐怕所有人都以为你是在凡尔赛。
  我让其他区县的一把手过来开会,让他们输出劳动力,他们也都巴不得。”
  范邵元说著,打电话叫苏哲过来。
  不一会儿,苏哲敲门进办公室。
  他本以为现场气氛一定剑拔弩张。
  杨立新说不定已经被训得狗血淋头,抬不起头来。
  可意外的是,范邵元跟杨立新两人却有说有笑,谈笑风生。
  杨立新甚至还端上茶杯。
  根据苏哲猛吸一鼻子判断,还是范老板招待贵客的新茶。
  苏哲不由满头雾水……这现场,跟想像中的好像不一样。
  杨立新被当场贵客了?
  “范书记,您有什么指示?”
  苏哲恭敬地问道。
  范邵元道:“马上召集其他区县书记过来开会。”
  “好!”
  苏哲赶忙走了出去。
  范邵元忧虑解除,心情大好,隨意地跟杨立新聊天道:“看来你通元县那边,经济形势一片大好。
  別忘了,你之前可是跟我立过军令状,今年要把gdp翻一番。”
  杨立新道:“我们现在尽一切可能,把所有利润都留在县里。
  就算县里留不住,我们也会向现在用工一样,惠及全林州市。
  总之这一锅肉,我们尽所有努力,爭取在全林州市內消化。
  所以我估计问题不大。”
  范邵元对杨立新的回答很满意,微笑著道:“你能站在全市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点非常不错。
  我之前就说过,我们不是单独作战,我们现在是团战。
  最终把全市的gdp拉抬上去,才是终极目標。
  不过你也不要盲目自信,马上就要召开年中经济工作会议,对上半年的经济工作要进行总结。
  如果年底总结算作大考,那么年中总结,就算是一次小考。
  到时候看看你们县的成绩,到底怎么样。”
  杨立新信心满满道:“到时候一定能让您眼睛一亮。”
  范邵元哈哈大笑道:“好,到时候我看看,你要亮到什么程度。”
  ……
  ……
  高新区管委会的办公室里。
  张汤姆到来,打量一下道:“老板,您放著西山大厦那么大的办公室不用,为什么非窝在这里?
  在西山大厦您要是工作累了,既有生活秘书帮您解乏,又有歌舞团愉悦身心,不比在这里强?”
  陈小凡正色道:“第一,在这里,不要叫我老板。
  第二,我是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就应该在这里工作。
  我要整天在西山大厦酒池肉林,声色犬马,哪里还有政府官员的样子?
  说吧,你来找我什么事?”
  张汤姆见陈小凡说话如此严肃,於是收起玩笑的神態,庄重地道:“我来向您匯报一件事情。
  不知道您最近有没有关注国际商业局势。
  近来欧陆那边发生一件爆炸性新闻。
  他们脱硫行业,存在大量数据造假。
  欧陆各国环保部门都已经觉察到,他们的干法脱硫设备,根本达不到厂家吹嘘的数据。
  在欧陆环保部门的权力又非常强大。
  现在大量火力发电厂,面临著关门停业的局面。
  所以近来有许多国际大企业,与我集团沟通洽谈合作。
  至於合作方式,有许多种。
  我来向您请示一下,该怎样应对。”
  陈小凡近来也听说过,欧陆环保设备数据造假的新闻。
  其实对方主动找过来求合作,也在他预料之中。
  毕竟西山环保集团的湿法脱硫设备已经得到验证,要远远优於干法工艺。
  欧陆公司想要採取拿来主义,直接取得专利授权,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陈小凡问道:“他们那些公司,准备怎样合作?”
  张汤姆道:“说起来无非有三种。
  一种是我们只提供技术授权,其余交给外国公司处理。
  这样做我们最省心,当然利润也最低。
  第二种是我们直接在欧陆建立分公司,所有一切都由我们自己运营。
  但我们目前没有在国外运营的经验,而且欧陆方的环保部门、工会等检查起来,会非常麻烦。”
  陈小凡点点头道:“欧陆的环保,我也有所耳闻。
  要没有当地势力支持,我们恐怕一铁锹土都动不了。”
  张汤姆道:“所以我们还有第三种方案,也是一种折中方案。
  我们选择一家势力庞大的本土財团,建立合资公司。
  我们负责技术输出,提供专利授权。
  具体施工,交由本地財团负责。
  到时候利润大家分成。
  这是我选取的几家,曾经联繫过我们的欧陆財团,请您过目一下。”
  他说著,把一张a4纸递到陈小凡面前。
  陈小凡扫了一下,上面记录的都是大名鼎鼎的欧陆財团。
  他意外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不由吃惊地笑道:“连汉顿家族的人,都跟我们联繫过?
  小约翰有我电话,他为什么不直接打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