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九阳神功
  崑崙山脉,雪峰连绵,直插云霄,罡风如刀,颳得人脸颊生疼。
  宋青书裹紧了身上的裘袍,一个人影在空旷的山谷间显得格外渺小。他已经在这里转悠了快七天了。
  按照原著里的描述,张无忌坠崖后,是进了一处隱秘的山谷,那谷中温暖如春,还有一头腹中藏著经书的白猿。
  可这崑崙山这么大,鬼知道那山谷到底在哪个犄角旮旯里。
  宋青书找了几个疑似的地点,钻进去一看,除了冰雪就是石头,连根毛都没有。
  “妈的,这主角待遇就是不一样。”他一屁股坐在一块被风吹得溜光的石头上,从怀里掏出块乾粮,狠狠地啃了一口,“人家张无忌眼睛一闭一睁,『啪』一下就掉奇遇窝里了。我这开了全图掛的,找个新手村福利都得跑断腿。”
  他越想越气,这奇遇,果然是讲究一个“缘”字,说白了,就是作者给不给你这个“福缘”。自己一个外来的,怕是不受这方天地的待见。
  再找两天,要是还找不到,就只能打道回府了。总不能真为了本秘籍,把小命撂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
  就在他自怨自艾,准备起身走人的时候,眼角余光不经意地一瞥。
  等等。
  在不远处两座巨大山壁的夹缝间,似乎有一道极其隱蔽的裂缝。那裂缝被垂下的冰凌和积雪半遮半掩,若不是他现在这个角度,根本不可能发现。
  宋青书心里咯噔一下,连滚带爬地跑了过去,扒开积雪一看,心臟猛地狂跳起来。
  就是这里!
  那是一条极窄的通道,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可他如今已是十五岁的少年,身高长到了一米七几,骨架也已长开,想挤进去,常人是不太可能进去的。
  “天无绝人之路啊。”宋青书咧嘴一笑,脸上满是兴奋。
  他宋青书可不是常人啊,深吸一口气,缓缓运功,只听他体內发出一连串“噼里啪啦”的轻响,仿佛筋骨错位,肌肉收缩,整个人的身形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小”了一圈。
  这正是《九阴真经》上篇里的收筋缩骨法,这本为最下乘功夫,是鼠窃狗盗的打洞穿穴之术,没想到还真用上了。
  忍著全身的酸麻胀痛,宋青书咬著牙,侧著身子,一点一点地把自己塞进了那道狭窄的石缝里。
  通道內漆黑一片,越往里走,温度却不降反升。
  不一会儿,眼前豁然开朗。
  一股带著草清香的温暖气流扑面而来,与外面的冰天雪地判若两个世界。
  这里,竟真是一处四季如春的世外桃源。
  绿草如茵,繁似锦,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过,远处还有几棵果树,上面掛满了鲜红的果子。
  宋青书顾不得欣赏美景,四下寻找起来,很快便在溪边发现了一头巨大的白猿。
  那白猿浑身毛髮雪白,体型比寻常猿猴大了数倍,只是此刻它正躺在草地上,神情萎靡,不时发出一两声痛苦的低鸣。
  宋青书小心翼翼地靠近,那白猿察觉到生人气息,挣扎著想站起来,眼中满是警惕。
  “別怕,我不是来伤害你的。”宋青书放缓了脚步,声音也儘量柔和。
  他看得分明,那白猿的腹部,有一道粗糙的、早已癒合的缝合痕跡。显然,这便是它痛苦的根源。
  宋青书试探著又走近几步,见白猿没有攻击的意图,便从怀中取出一枚野果,拋了过去。
  白猿迟疑了一下,还是抓起果子,几口便吃了下去。
  一人一猿,就这么僵持了小半个时辰。宋青书极有耐心,不断用食物和友善的姿態,慢慢消解著白猿的戒心。
  终於,白猿似乎明白了他没有恶意,竟主动朝他挪了挪,翻过身,將腹部的伤口露了出来,眼中带著一丝哀求。
  成了!
  宋青书不再犹豫,拔出隨身的匕首,先在火上烤了烤,又用烈酒擦拭一番,这才凑了过去,点了白猿几处大穴道:“忍著点,可能会有点疼。”
  这白猿通人性,也是眨眨眼,表示你来吧!
  宋青书见状,手起刀落,动作又快又稳,小心地划开那道口子。一股恶臭传来,只见里面早已溃烂不堪。宋青书皱著眉,从那腐肉之中,取出了四个用油布包得严严实实的小册子。
  將册子放到一旁,他又用匕首將腐肉尽数刮去,再敷上武当的金疮药,最后从自己衣服上撕下布条,为它重新包扎好。
  做完这一切,他已是满头大汗。那白猿许是感觉到腹中东西被取出来之后便不用再忍受痛苦了,竟人性化地朝他点了点头,这才拖著虚弱的身子,爬到一旁休息去了。
  宋青书长舒一口气,这才拿起那四个油布包,颤抖著手將其打开。
  只见第一本册子的封面上,龙飞凤舞地写著四个大字——
  《九阳神功》!
  饶是宋青书心性和武功早已远超常人,此刻也忍不住有些激动。
  他来了!他来了!他带著神功走来了!
  他强压下立刻翻看修炼的衝动,將四本经书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贴身放好。
  此地不宜久留。
  他摘了些果子充飢,又喝了些溪水,便准备原路返回。
  临走前,他回头看了一眼那头正在沉睡的白猿,心中暗道:猿兄,多谢了。
  再次施展缩骨功,艰难地挤出山谷,重见天日。
  宋青书辨明了方向,没有丝毫停留,展开梯云纵,身形如一缕青烟,朝著山下疾驰而去。
  出了崑崙地界,他买了一匹快马,日夜兼程。
  回武当?开玩笑,武当是不可能回的,至少不是现在回。
  算算时间,如今已是元至元二十七年,离张翠山夫妇回归中土的日子,已是迫在眉睫。只是不知自己这只蝴蝶,会不会影响到五叔的回归日期。
  几个月前,宋远桥的来信中就曾提过,二师叔俞莲舟已经动身去了辽东沿海,想去碰碰运气,看能不能寻到五叔的踪跡。
  与其此时回山,不如直接北上,去辽东与二师叔匯合。
  一来,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张翠山的消息;二来,若真遇上了,自己也能在旁周旋一二,避免一些原著中的悲剧。
  主意已定,宋青书调转马头,一路向北,直奔辽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