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收网了,降速!
  林斌看著声吶萤屏上紧密蜂窝状的光斑,立刻道:“江叔,鱼找到了。”
  “船交给我控制,你去放铅锤探测深度。”
  江勤民神情一震。
  没想到,这么快就找到了鱈鱼群!
  “好,我这就去。”
  他开门走出驾驶舱,拿起铅锤放进了海里。
  铅锤的构造十分简单,一条钢索绑著十斤左右的锥形铅块,放入水中后,根据钢索上的刻度,就能推测出船距离海底的深度,以此判断水深是否適宜鱈鱼棲息。
  几秒钟后,铅锤到底。
  江勤民看著钢索上的刻度,一百五十米!
  水深正好合適。
  江勤民拽上铅锤,立马升起了黄色三角旗,示意两艘船靠拢过来。
  孙诚信和李孟伟的船靠拢后,两人把船舵交给其他人后,纷纷走出船舱。
  孙诚信看著江勤民道:“怎么回事?”
  江勤民指著水面道:“林斌用声吶探测过,下面有鱈鱼!”
  “我刚才用铅锤量过水深,一百五十米,刚好適宜鱈鱼棲息。”
  “叫船上的人打起精神,准备下拖网!”
  “咱三艘船,间隔五米,呈品字形,跟著我的方向走。”
  孙诚信闻言皱起眉头:“这么快,就发现鱈鱼了?”
  “准不准成?”
  一张拖网放下去,起码要进行三到五小时的拖网作业。
  要是放空,这几个小时的功夫,可就白费了。
  江勤民一拍大腿道:“要是不准成,我能叫你们过来吗?”
  “时候不早了,都抓紧时间。”
  “咱们爭取在天黑之前,捞上第一网鱈鱼。”
  “你们两个的起网机,没有过载保护装置,拖网的时候,一定仔细观察压力表的变化。”
  “一定多注意,千万別逞强。”
  “扣除回港的一天路程,咱们还有三天时间,慢一点不怕,千万別把渔网和起网机弄坏了。”
  两人闻言点了点头,各自回到船舱开始分布任务。
  他们两个的船上,都是三个人,可以一个人控船,以两节的速度缓慢推进,另外两个人负责在船尾下拖网,任务分摊下来,都不算太累。
  反观江勤民的船上,就他和林斌两个人。
  林斌要看方向,要控船,还要利用声吶,观察水下鱼类的动向,根本腾不出手。
  所以下拖网的活,只能江勤民一个人干。
  一百米的巨网,他一个人足足收了四十分钟。
  比其他人,多用了十多分钟。
  下拖网所用的钢绳,跟水深的比例是3:1,也就是说一百米的水深,需要下三百米的钢绳。
  这片海域的水深,是一百五十米。
  他船上的拖网,需要放四百五十米的钢绳。
  直到拖网板入水后,他直接擦了把额头上的汗,拄著铁栏杆,对著船舱喊了一句。
  “网放好了!”
  林斌闻言立刻调整速度,把两节时速,调到了三点五节。
  接下来,三到五个小时,他都要保持这个速度前进。
  前进过程中,每隔半个小时,他就要校准一下方向,確保渔船不会跑偏,影响捕捞的效果。
  他开著船,脑袋里有些怀念,上一世他从国外进口的那辆,號称最先进的拖网船。
  全长七十五米,宽十五米,船上最多能容纳七十號人,具有最先进的电子海图、智能巡航、高精度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声吶、雷达、自动识別系统,这些远距离探测装置。
  船上还配备了先进的冷链加工流水线,每日冷冻量高达一百五十吨,其中还有半自动包装和贴標设备。
  后面捞上来鱼,完成分拣后,可以无缝对接到船舱冷冻,进行包装。
  想到这,林斌再看著面前包浆的船舵,不禁笑了一声。
  虽说没有了先进的渔船,但他挽回了江清雪和江勤民夫妇的不幸人生,也给了自己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这笔买卖,再选一亿次,他都觉得合適。
  四个小时过去,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林斌打了个哈欠,刚拨动了下船舵,却听外面传来江勤民的喊声。
  “收网了!”
  “降速。”
  林斌闻言立刻减速,回头透过舱门的窗户,看向外面的江勤民,皱起了眉头。
  他知道,接下来才是最累的活。
  回收拖网的过程中,江勤民要捋顺拖网,还要控制起网机的速度,以八米每分钟的速度收网,直到拖网被全部捞上来。
  这个时候,江勤民还要用叉子,把缠绕在网上的海藻和杂鱼清理掉。
  直到这时候,他才能停船,过去帮忙分拣。
  他暗自嘆了口气,这次江勤民没少出力,到时候赚了钱,他得给江勤民多分点才行。
  毕竟丈人爹,也是爹,给他爹累出个好歹,谁还能这么真心实意的帮他?
  隨后,起网机不紧不慢的回收著拖网。
  江勤民一个人在甲板上,折返跑了不知道多少趟,拖网才被拉了上来。
  他拿起叉子,迅速挑开网上的海藻。
  做完这些,他扔下叉子,关上了起网机,將拖网最末端的绳子一拽。
  哗啦啦的鱈鱼,瞬间喷涌而出。
  棕灰色的鱈鱼,垒成了一个土坡大小的鱼山。
  下一秒鱼山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唰的一下扩散开。
  最上层的鱈鱼,不断拍打著身体,从高处滑落到了江勤民的脚边。
  江勤民弯腰把鱈鱼捡起来,瞬间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条鱈鱼,目测起码三十厘米长。
  他掂量一下,绝对不止三斤!
  同样规格的鱈鱼,铺满了整个甲板。
  刚才网捞上来的时候,他並没有报太大希望,以他多年的打渔经验,一片海域深度够鱈鱼棲息的情况下,水面还会出现鱈鱼进食,露出的背脊。
  虽然背脊不大,但以他们的目力,足够看清楚了。
  可拖网的四个小时里,他是一条背脊都没看到。
  直到现在,他悬著的心,才算彻底放下来。
  不得不说,这次林斌又让他开眼了。
  与此同时,另外两艘船上,纷纷扯开了拖网。
  鱈鱼一股脑撒了出来,布满了一片甲板。
  相比之下,他们捕到的鱈鱼,只有江勤民的三分之一。
  不过,这已经很不错了。
  他们没有声吶定位,无法准確定位鱼群的方向,起网机没有过载保护装置,拖网板也没有橡胶壳,拖网作业起来,时刻都得小心翼翼才行。
  能捞上来这些,体长足有三十厘米,重量远超三斤的鱈鱼。
  已经出乎了他们所有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