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提前做打算的左良玉
第104章 提前做打算的左良玉
“老兄啊。”左良玉看向王世忠。
“你说我上辈子是做了什么孽,怎么摊上这么一个不懂事的儿子。”
王世忠一身儒装,端坐有姿,如果不是了解他过往的人,绝想不到这位儒生装扮的人,竟然会是女真人。
王世忠的父亲是海西女真哈达部的贝勒孟格布禄。
贝勒,在辽东女真人中,类似於族长的意思。等清军入关后,才將贝勒定为宗室爵位。
哈达部被灭之后,王世忠年幼,被万历皇帝养在宫中,从小接受汉文化薰陶。
周延儒评价王世忠:此人虽夷种,近在南久,已似苏州清客了,也会焚香作诗。
长大后的主世忠在明军中任职,主要负责抚夷工作,也就是招抚女真人和蒙古人。
但王世忠没事好贪点污,因此而被免官,后投靠左良玉,並以其女嫁左梦庚,双方结成儿女亲家。
左梦庚的女真话,就是同他的这位岳父老泰山学的。
歷史上左梦庚降清,他的这位老丈人更是功不可没。
“侯爷言重了。”
此时的王世忠是投靠左良玉,虽然双方是儿女亲家,相对而言,王世忠还是有几分寄人篱下的味道。
王世忠对左良玉,更是极其的尊重,”少將军毕竟年轻,多加歷练就好了。”
“谁也不是生下来就有阅歷、有经验,经歷的事情多了,自然就成懂得了。
“”
左良玉无奈的嘆息一声,“我今年四十五岁,在一眾领兵將领中,勉强还算年轻,还能给他遮挡几年风雨。”
“可我要是不在了呢?”
“寧南侯府这么一大摊子事,这孩子,能收拾得过来吗?”
一个姑爷半个儿,王世忠对於自己的这个女婿左梦庚,也有所了解。
人家左良玉是左梦庚的亲爹,他说什么都是应该。
王世忠是老丈人,很多话不能说,更不能当著左良玉的面说。
“侯爷春秋鼎盛,可不能说这种不吉利的话。”
王世忠避重就轻,没有回应左梦庚能力的问题,而是关心起左良玉来。
自己的孩子自己清楚,王世忠既然不想提左梦庚,那左良玉也就没再提。
“就当下这个世道,谁敢拍著胸脯说,自己一准能够见到明天的太阳?”
“刚刚老兄你也都看到了,张献忠在攻打重庆,吴甡的意思是让我们去牵制襄阳一带的七万闯贼。”
“四川的事,和我没关係。重庆失不失守,也不碍我的事。”
“可襄阳的七万闯贼,就压在我的头顶上,我不能不当个事办。”
“自建奴入关以后,我就一直注意著北方的情况。”
“李自成那个人,我没少和他打交道。这傢伙,就是一个流寇。”
“朝堂上的那些人分析,李自成於山海关失败后,会退出北直隶,退守山西。”
“依我看,他李自成不会守山西,他的心里,只有他的老家陕西。”
“就算李自成会守山西,他也守不住。”
“我猜测,李自成最后应该会依靠潼关,死守陕西。”
王世忠点点头,“要是陕西一丟,李自成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我要是李自成,我也会死守陕西。这不仅仅是家乡地盘的事,陕西三边,可是大明朝最重要的兵源地。”
“陕西三边那么多军户,这些人,只要稍加训练,就能编练成军。甚至不用编练,就能成军。”
“侯爷是觉得李自成在北方被建奴绊住了脚,会將精力放在陕西,重整旗鼓,而无暇顾及襄阳。这才答应吴甡的军令,攻打承天,牵制襄阳?”
“是,也不是。”左良玉回答的模稜两可。
“说是,以我部的实力,收復承天不是问题。基於以上推断,也能起到牵制襄阳的目的。”
“说不是,我也是想卖我那个皇帝女婿一个面子。”
“毕竟,按照约定,三年之后,我的女儿就要入宫为妃。该走的,礼部那边已经走完了,只等著成亲了。”
“我不止一次的派人到南京打探消息,但皇帝对南京捂的很严,我並没有得到太多有用的信息。”
“只知道,皇帝正在练兵,而且是大练兵。据兵部放出来的风声,仅是京营,就练了九万兵。”
王世忠问道:“那侯爷相信这个数字吗?”
左良玉没有经过思考,直接凭藉自己的经验回答,“不相信。”
“如果说京营练的兵,战兵、辅兵加一起有九万,我信。可要是说战兵九万,我不信。”
“不光我不信,老兄你也是带过兵的,九万战兵,恐怕你也不会相信。”
“就像我麾下的八十万大军一样,蒙外行或许行,但蒙不了內行。”
王世忠:“侯爷觉得京营练了多少兵?”
“不好说。”左良玉有点犹豫,“皇帝下面还有一群虫豸呢,谁知道他们会偷吃多少。”
“不过我估计,五万应该是有的。毕竟当下是乱世,谁都愿意养点兵看家护院。”
“也用不著五万,只要能练出一万兵,皇帝就能弹压江南。”
“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闯贼和建奴不会兵发江南。”
“但闯贼和建奴真的不会兵发江南吗?”
左良玉在发问,又像是在自问。
“我觉得会。”
王世忠接著说道:“我也觉得会。”
左良玉会心一笑,“不管那时如何,最起码,现在我还是大明朝的寧南侯。
“”
“该有的样子,还是要做的。如若遇事不好,那就出工不出力。”
“江南,离我们说近也近,说不近也不近。”
“可江南北有山东、河南做屏障,西有湖广做屏障。但我们湖广,北有闯贼,西有献贼,毫无屏障,直面兵锋。”
“闯贼、献贼,我都打过交道,还算熟悉。我现在担心的是,建奴。”
“一旦李自成守不住山西,河南也很难守住。”
“若是河南有失,湖广,可就直接暴露在建奴眼前。”
王世忠已经听明白了,但左良玉没有说明白,他便没有接言,继续听著。
“犬子正跟在老兄身边学习,愚笨是愚笨了些,但终究是自家人。”
“我在这厚著脸皮向老兄你討个人情,万一我要是出了什么事,我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可就託付给老兄你了。”
王世忠听的明白,左良玉强调的是他不在的时候。要是他左良玉还在,事情还得是他本人做主。
“侯爷放心,都是自己家的孩子,我这个当长辈的看著,也是心疼的很。”
“老兄啊。”左良玉看向王世忠。
“你说我上辈子是做了什么孽,怎么摊上这么一个不懂事的儿子。”
王世忠一身儒装,端坐有姿,如果不是了解他过往的人,绝想不到这位儒生装扮的人,竟然会是女真人。
王世忠的父亲是海西女真哈达部的贝勒孟格布禄。
贝勒,在辽东女真人中,类似於族长的意思。等清军入关后,才將贝勒定为宗室爵位。
哈达部被灭之后,王世忠年幼,被万历皇帝养在宫中,从小接受汉文化薰陶。
周延儒评价王世忠:此人虽夷种,近在南久,已似苏州清客了,也会焚香作诗。
长大后的主世忠在明军中任职,主要负责抚夷工作,也就是招抚女真人和蒙古人。
但王世忠没事好贪点污,因此而被免官,后投靠左良玉,並以其女嫁左梦庚,双方结成儿女亲家。
左梦庚的女真话,就是同他的这位岳父老泰山学的。
歷史上左梦庚降清,他的这位老丈人更是功不可没。
“侯爷言重了。”
此时的王世忠是投靠左良玉,虽然双方是儿女亲家,相对而言,王世忠还是有几分寄人篱下的味道。
王世忠对左良玉,更是极其的尊重,”少將军毕竟年轻,多加歷练就好了。”
“谁也不是生下来就有阅歷、有经验,经歷的事情多了,自然就成懂得了。
“”
左良玉无奈的嘆息一声,“我今年四十五岁,在一眾领兵將领中,勉强还算年轻,还能给他遮挡几年风雨。”
“可我要是不在了呢?”
“寧南侯府这么一大摊子事,这孩子,能收拾得过来吗?”
一个姑爷半个儿,王世忠对於自己的这个女婿左梦庚,也有所了解。
人家左良玉是左梦庚的亲爹,他说什么都是应该。
王世忠是老丈人,很多话不能说,更不能当著左良玉的面说。
“侯爷春秋鼎盛,可不能说这种不吉利的话。”
王世忠避重就轻,没有回应左梦庚能力的问题,而是关心起左良玉来。
自己的孩子自己清楚,王世忠既然不想提左梦庚,那左良玉也就没再提。
“就当下这个世道,谁敢拍著胸脯说,自己一准能够见到明天的太阳?”
“刚刚老兄你也都看到了,张献忠在攻打重庆,吴甡的意思是让我们去牵制襄阳一带的七万闯贼。”
“四川的事,和我没关係。重庆失不失守,也不碍我的事。”
“可襄阳的七万闯贼,就压在我的头顶上,我不能不当个事办。”
“自建奴入关以后,我就一直注意著北方的情况。”
“李自成那个人,我没少和他打交道。这傢伙,就是一个流寇。”
“朝堂上的那些人分析,李自成於山海关失败后,会退出北直隶,退守山西。”
“依我看,他李自成不会守山西,他的心里,只有他的老家陕西。”
“就算李自成会守山西,他也守不住。”
“我猜测,李自成最后应该会依靠潼关,死守陕西。”
王世忠点点头,“要是陕西一丟,李自成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我要是李自成,我也会死守陕西。这不仅仅是家乡地盘的事,陕西三边,可是大明朝最重要的兵源地。”
“陕西三边那么多军户,这些人,只要稍加训练,就能编练成军。甚至不用编练,就能成军。”
“侯爷是觉得李自成在北方被建奴绊住了脚,会將精力放在陕西,重整旗鼓,而无暇顾及襄阳。这才答应吴甡的军令,攻打承天,牵制襄阳?”
“是,也不是。”左良玉回答的模稜两可。
“说是,以我部的实力,收復承天不是问题。基於以上推断,也能起到牵制襄阳的目的。”
“说不是,我也是想卖我那个皇帝女婿一个面子。”
“毕竟,按照约定,三年之后,我的女儿就要入宫为妃。该走的,礼部那边已经走完了,只等著成亲了。”
“我不止一次的派人到南京打探消息,但皇帝对南京捂的很严,我並没有得到太多有用的信息。”
“只知道,皇帝正在练兵,而且是大练兵。据兵部放出来的风声,仅是京营,就练了九万兵。”
王世忠问道:“那侯爷相信这个数字吗?”
左良玉没有经过思考,直接凭藉自己的经验回答,“不相信。”
“如果说京营练的兵,战兵、辅兵加一起有九万,我信。可要是说战兵九万,我不信。”
“不光我不信,老兄你也是带过兵的,九万战兵,恐怕你也不会相信。”
“就像我麾下的八十万大军一样,蒙外行或许行,但蒙不了內行。”
王世忠:“侯爷觉得京营练了多少兵?”
“不好说。”左良玉有点犹豫,“皇帝下面还有一群虫豸呢,谁知道他们会偷吃多少。”
“不过我估计,五万应该是有的。毕竟当下是乱世,谁都愿意养点兵看家护院。”
“也用不著五万,只要能练出一万兵,皇帝就能弹压江南。”
“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闯贼和建奴不会兵发江南。”
“但闯贼和建奴真的不会兵发江南吗?”
左良玉在发问,又像是在自问。
“我觉得会。”
王世忠接著说道:“我也觉得会。”
左良玉会心一笑,“不管那时如何,最起码,现在我还是大明朝的寧南侯。
“”
“该有的样子,还是要做的。如若遇事不好,那就出工不出力。”
“江南,离我们说近也近,说不近也不近。”
“可江南北有山东、河南做屏障,西有湖广做屏障。但我们湖广,北有闯贼,西有献贼,毫无屏障,直面兵锋。”
“闯贼、献贼,我都打过交道,还算熟悉。我现在担心的是,建奴。”
“一旦李自成守不住山西,河南也很难守住。”
“若是河南有失,湖广,可就直接暴露在建奴眼前。”
王世忠已经听明白了,但左良玉没有说明白,他便没有接言,继续听著。
“犬子正跟在老兄身边学习,愚笨是愚笨了些,但终究是自家人。”
“我在这厚著脸皮向老兄你討个人情,万一我要是出了什么事,我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可就託付给老兄你了。”
王世忠听的明白,左良玉强调的是他不在的时候。要是他左良玉还在,事情还得是他本人做主。
“侯爷放心,都是自己家的孩子,我这个当长辈的看著,也是心疼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