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章 大唐双龙传(倾向)
听到弟弟妹妹的话,宋玉华眼中泪光再次涌动,连忙用帕子拭了拭眼角,低声道:“是我不孝,未能常伴父母膝下……”
解文龙见状,轻轻握住她的手,安慰道:“岳父大人知书达理,深明大义,岂会怪你。如今你我安稳,便是对长辈最大的孝顺了。”
宋玉华点了点头,情绪稍稍平復,又问了家中几位族佬、管事等人的近况,宋师道和宋玉致都一一耐心回答,將岭南家中的琐碎趣事娓娓道来,厅內不时响起宋玉致清脆的笑声和宋玉华温柔的低语,气氛愈发融洽。
宋师道则安静地坐在一旁,端著茶杯,偶尔补充一两句,看著姐妹二人重逢的喜悦,他温润的眼中也满是暖意。
得知家里一切安好,宋玉华脸上欣慰与思乡之情交织,轻轻嘆了口气:“父亲身体康健,我便放心了。只是不能常伴左右,心中总有愧疚。”
“大姐不必掛心,家中一切都好。”宋师道温言安慰道。
宋玉致猛点头:“是啊大姐,家里好著呢!就是父亲总念道你,说你要是能常回去看看就好了。”
宋玉华眼神微黯,隨即又强笑道:“如今这世道,路途不靖,岂是说来就能来的。”
顿了顿,似乎想起了什么,目光转向宋师道,语气带著一丝好奇,轻声问道:“师道,我虽在深宅,也听闻近来南方局势大变,我们宋阀……似乎与一个新兴的势力,『天道盟』,结为了同盟?”
提到此事,宋师道神色一正,放下茶杯,点了点头:“不错。大姐消息灵通。此事关係我宋阀未来,確是真的。”
宋玉华微微前倾身子,眼中流露出关切:“这天道盟……听说其盟主极为神秘,唤作『无名』?此人究竟是何等人物?竟能让父亲……以及……嗯,让各方势力都如此重视?”
宋玉华久居內宅,消息虽不算闭塞,但关於这等震动天下的大事,尤其是涉及自己父亲,自然格外关心,也更相信自家兄弟的亲口证实。
提到“无名”,宋师道的表情顿时变得郑重,放下茶杯,正色道:“大姐所言不差。无名先生……其人才学武功,堪称深不可测。他曾在岭南小住数日,与父亲於磨刀堂內论武……”
顿了顿,宋师道眼中依旧残留著一丝当日听闻结果时的震撼,声音低沉了几分:“事后父亲曾言,他……非无名先生一合之敌。”
“什么?!”
此言一出,不仅宋玉华掩口低呼,连一旁原本只是含笑倾听的解文龙也骤然变色,几乎要从座位上站起来。
“这……这怎么可能?”
解文龙失声道:“岳父大人『天刀』之名威震天下数十年,乃是公认的武道极致!那无名……竟能……”
他实在无法想像,心目中几乎无敌的岳父,会亲口承认如此结果。
宋玉华闻言瞪大了眼睛,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父亲在武道上的骄傲与实力,“非一合之敌”这五个字,从宋缺口中说出,其分量足以顛覆任何人的认知。
“千真万確。”
宋师道语气肯定,带著深深的嘆服:“我虽未亲眼得见那场论武,但父亲从不妄言。无名先生之境界,已非我等凡人所能度量。他不仅武功通神,於学问、经济、制度、匠造乃至农桑水利,无一不精,无一不通。其胸中所学,宛如浩瀚星海,令人心生敬畏,又忍不住心嚮往之。”
这时,早就按捺不住的宋玉致兴奋地插话道:“是啊大姐!你都没见过那位无名先生,他看著年纪也不很大,可那双眼睛,好像能把什么都看透似的!他和婉晶姐姐在岭南那几天,还是我陪著他们到处逛的呢!”
“婉晶姐姐?”宋玉华疑惑地看向宋玉致。
“就是东溟派单公主的女儿,单婉晶,她现在是无名先生的弟子!”
宋玉致解释道,脸上洋溢著与有荣焉的光彩:“无名先生一点架子都没有,跟著我们逛集市,看工坊,还去田间地头跟老农聊天呢!他问的问题可细了,收成怎么样,赋税重不重,家里几口人,孩子有没有读书……”
她越说越兴奋,语速加快,如同珠落玉盘:“大姐,姐夫,你们是不知道,自从天道盟和咱们宋阀合作之后,岭南变化可大了!无名先生推行了好多新制度!”
“比如说『均田令』!清查豪强隱匿的土地,分给无地的流民和佃户,还发放新的农具和据说是什么『优选』的粮种,今年好些地方的收成都翻了一番呢!”
“还有『考成法』!”
宋玉致继续滔滔不绝:“所有官吏,不论出身,都要考核政绩,干得好的升迁,干得不好的罢黜!以前那些靠著家族荫蔽混日子的,现在可不敢偷懒了!效率高了好多!”
“还有还有,他在各地兴办『蒙学』和『技工学堂』!不只是教四书五经,还教算术、格物、甚至工匠技艺!他说『一技之长,亦可安身立命,强国富民』。好多寒门子弟,甚至平民家的孩子,都有机会读书学艺了!”
“他还改良了炼铁之法,新出的『宋钢』比以前坚韧多了,打造的兵器和农具都好用得很!还有新的织机,纺纱织布的速度快了好几成!还有……”
宋玉致如数家珍,將她在岭南所见所闻的种种变化一一道来,从制度到技术,从民生到军事,虽然有些地方说得不甚精確,但那份扑面而来的蓬勃朝气与深刻变革,却让倾听的宋玉华和解文龙心神摇曳,仿佛透过她的描述,看到了一个正在剧烈蜕变、充满活力的新岭南。
宋师道在一旁微笑著补充和纠正妹妹话语中不够严谨之处,眼中同样闪烁著对那位盟主的敬佩,总结道:“无名先生曾言,『旧制积弊,如附骨之疽,非刮骨疗毒,猛药去疴,不足以焕发新生。』其志非仅在一城一地,而在乎重塑这天下秩序,开创前所未有之新局。如今南方半壁,已在其规划之下,焕发出惊人的生机。假以时日,其势必不可挡。”
听著弟弟妹妹的讲述,宋玉华原本带著轻愁的眉眼,不知不觉间舒展开来,眼中充满了惊奇与一种难以言喻的憧憬。她生活在规矩森严、略显沉闷的独尊堡內,何曾听过这般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充满希望的蓝图?她仿佛看到了一股无法抗拒的时代洪流,正从岭南涌起,席捲南方,或许……终將波及这巴蜀之地。
解文龙亦是沉默良久,方才长嘆一声,语气复杂地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位无名先生,果然是天纵奇才,非常理所能度之。其志其能,令人……嘆为观止。”
就在这时,月洞门外传来沉稳的脚步声,一个威严的声音隨之响起,打破了苑內略显热烈的气氛:“何事让文龙如此惊嘆,连为父在院外都听到了?”
话音未落,解暉的身影已出现在苑门处。依旧是那身藏蓝色锦袍,面容肃穆,目光在院內扫视一圈,將儿子脸上未散的震惊、儿媳眼中的异彩以及宋氏兄妹的神情尽收眼底,最后定格在宋师道身上。
“父亲。”解文龙连忙起身。
“世伯。”
宋师道和宋玉致也起身见礼。宋玉华则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裙摆,恢復了平日的温婉姿態。
解暉摆了摆手,示意眾人不必多礼,缓步走入苑中,淡淡道:“看来你们姐弟相谈甚欢。方才在厅中,盐务之事尚未深谈,我心中记掛,过来看看。不想却听到你们在谈论……岭南的新鲜事?”
宋师道心念电转,恭敬地应道:“回世伯,正是。大姐久居蜀中,关心家中情况,晚辈与玉致便將在岭南的见闻说与大姐听,不想惊扰了世伯。”
解暉走到石桌旁,自有侍女连忙添上一张铺著软垫的石凳。坐下后,目光看向宋师道:“无妨。天道盟崛起於南方,势如破竹,其盟主更是神秘莫测,能让你父亲都另眼相看,甚至……甘拜下风。”
提到“甘拜下风”时,解暉语气微微一顿,显然即便以他的城府,提及此事內心依旧难以平静。
“此等人物,此等势力,关乎天下格局,亦关乎我巴蜀未来。师道,你既亲歷岭南变化,又与那无名有过接触,不妨详细说说。老夫对此,亦是好奇得很。”
他这番话,等於將话题摆上了台面,而且是以一种平等探討,甚至带著请教意味的姿態。这不仅是因为宋师道是宋阀少主,更因为他是与“无名”有过直接接触,能提供第一手信息的人。
宋师道整理了一下思绪,重新落座,开口道:
“世伯既然问起,晚辈自当知无不言。关於无名先生与天道盟,確有许多超乎常人想像之处。”
“首先,便是无名先生其人与武功。”
宋师道语气沉凝:“他年纪看来不过弱冠,但其气度风华,渊深如海,绝非表面年龄所能局限。晚辈曾近距离感受其气息,混元一体,圆融无暇,仿佛与周遭天地融为一体,却又独立於天地之外,那种感觉……晚辈学识浅薄,难以准確形容。”
看了一眼听得专注的解暉,宋师道继续道:“至於其与家父论武之事,家父原话是『非其一合之敌』。此事千真万確,家父绝无虚言。据家父事后只言片语推测,无名先生所修功法,似乎超越了当今武林所知的一切范畴,已臻至某种『神通』之境,而非单纯的武技较量。他甚至未曾主动出手,家父的『天刀』意境,便在其气机牵引下自然瓦解。”
解暉眼神锐利,手指无意识地在石桌上轻轻敲击,显示著他內心的不平静。他一生武功已臻宗师境界,深知宋缺“天刀”的可怕,“非一合之敌”这个概念,完全超出了他的武学认知。沉声问道:“可知他师承来歷?所修是何功法?”
宋师道摇了摇头:“无人知其师承。他似凭空出现,博通百家。其所修功法,更是闻所未闻。据闻其根基乃是一门唤作《混元一气功》的无上心法,似与道家一脉有关,却更为精深玄奥,甚至……对《慈航剑典》亦有其独到见解,已达『剑心通明』之境。”
闻言,解暉眼角微不可察地跳动一下,沉默了片刻,长长吐出一口气,仿佛要將胸中的震惊尽数吐出:
“若真如此,此人之才,已非『惊才绝艷』四字所能形容,近乎……近乎鬼神了。”
话锋一转:“那此人行事作风如何?天道盟在其麾下,又是如何运作?”
宋玉致忍不住又想插话,被宋师道用眼神稍稍制止。宋师道知道,面对解暉这样的梟雄,需要更系统、更理性的分析。
“无名先生行事,看似天马行空,实则目標极其明確,手段更是层出不穷。”
宋师道回答道:“他整合势力,並非一味依靠武力压服。至於天道盟的运作,其核心在於一套全新的制度与理念。方才玉致所言『均田令』、『考成法』、兴办『蒙学』与『技工学堂』,皆是其中一部分。他极度重视实务与效率,大力扶持工匠,改进技术,如改良炼钢法、织机等,使得物资生產效率和军备水平大幅提升。”
“在军事上,”
宋师道看了一眼解文龙,后者也听得入神:“他整合我宋阀精兵、飞马牧场铁骑、以及归附的各路兵马,建立了一套全新的军制,强调纪律、协同与装备。其麾下士卒,不仅驍勇,而且识字明理,懂得操作各种新式器械,战力提升何止一倍。”
“在情报与內政上,阴葵派被改造后的网络无孔不入,辅以严密的监察体系,使得政令畅通,吏治为之一清。如今天道盟辖下五镇,巴陵控荆楚,江陵锁长江,竟陵连中原,襄阳据汉水,岭南为根基,已形成进可攻、退可守的完美战略態势。民生安定,商贸繁荣,库府充盈,兵精粮足。”
宋师道最后总结道:“无名先生曾言,其志不在割据一方,而在『重塑华夏,开万世太平』。他所推行的一切,无论是制度、技术还是文教,都是为了这个目標服务。其势已成,如今南方,已无人能攖其锋。”
苑內一片寂静,只有风吹竹叶的沙沙声。
解暉久久不语,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眼前的竹林,看到了南方那片正在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土地,看到了那个如同彗星般崛起的庞然大物。
之前虽已知晓天道盟势大,但直到此刻,通过宋师道系统而深入的描述,他才真正清晰地认识到,这个对手(或者说潜在的盟友)是多么的可怕。
相比之下,李阀的所谓优势,除了关中地利和现有的部分兵力,在制度创新、技术爆发力和领袖的个人魅力与能力上,似乎完全落於下风。更何况,天道盟已与宋阀深度绑定。
解暉缓缓开口,声音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乾涩:“如此说来……这无名,当真是一位身具经天纬地之才,怀揣囊括四海之志的……异数了。”
“师道,以你之见,宋阀与天道盟合作,是权宜之计,还是……长远之国策?令尊对此,究竟是何態度?”
宋师道迎向解暉的目光,坦然道:“回世伯,家父曾言,『旧阀之制,已如朽木,难堪大任。无名之策,虽前所未有,却暗合天道,直指本源。与其固步自封,隨旧制沉沦,不若顺势而为,助其成事,或可为我汉家衣冠,开创一番新天地。』”
“故而,宋阀与天道盟之合作,绝非权宜,乃是经过深思熟虑,关乎家族乃至天下汉人命运的战略抉择。家父……已决心倾力支持无名先生。”
“倾力支持……”
解暉低声重复了一遍,眼中最后一丝犹豫似乎也消失了。站起身,负手而立,望著那方秋意萧疏的莲池,再次陷入沉默。
秋风掠过竹林,带来阵阵凉意,却吹不散这锦瑟苑內凝重的气氛。
终於,解暉转过身,脸上恢復了平日的沉稳与决断,看向宋师道:“师道,你回去后,可代我传话给令尊,以及……那位无名先生。”
“世伯请讲。”宋师道精神一振,知道关键时刻到了。
“独尊堡与宋阀,乃姻亲之盟,休戚与共。川蜀之地,关乎南方稳定。盐路之事,我会即刻处理,给宋阀一个满意的交代。至於天下大势……”
他微微停顿,仿佛下定了最后的决心:“我解暉,愿与宋兄共进退。若有机会,我亦想亲眼见一见这位……无名先生。”
虽然没有明言倒向天道盟,但这“共进退”和“想亲眼见一见”,其倾向性已是不言自明!
宋师道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深深一揖:“世伯之言,晚辈必定带到!”(本章完)
解文龙见状,轻轻握住她的手,安慰道:“岳父大人知书达理,深明大义,岂会怪你。如今你我安稳,便是对长辈最大的孝顺了。”
宋玉华点了点头,情绪稍稍平復,又问了家中几位族佬、管事等人的近况,宋师道和宋玉致都一一耐心回答,將岭南家中的琐碎趣事娓娓道来,厅內不时响起宋玉致清脆的笑声和宋玉华温柔的低语,气氛愈发融洽。
宋师道则安静地坐在一旁,端著茶杯,偶尔补充一两句,看著姐妹二人重逢的喜悦,他温润的眼中也满是暖意。
得知家里一切安好,宋玉华脸上欣慰与思乡之情交织,轻轻嘆了口气:“父亲身体康健,我便放心了。只是不能常伴左右,心中总有愧疚。”
“大姐不必掛心,家中一切都好。”宋师道温言安慰道。
宋玉致猛点头:“是啊大姐,家里好著呢!就是父亲总念道你,说你要是能常回去看看就好了。”
宋玉华眼神微黯,隨即又强笑道:“如今这世道,路途不靖,岂是说来就能来的。”
顿了顿,似乎想起了什么,目光转向宋师道,语气带著一丝好奇,轻声问道:“师道,我虽在深宅,也听闻近来南方局势大变,我们宋阀……似乎与一个新兴的势力,『天道盟』,结为了同盟?”
提到此事,宋师道神色一正,放下茶杯,点了点头:“不错。大姐消息灵通。此事关係我宋阀未来,確是真的。”
宋玉华微微前倾身子,眼中流露出关切:“这天道盟……听说其盟主极为神秘,唤作『无名』?此人究竟是何等人物?竟能让父亲……以及……嗯,让各方势力都如此重视?”
宋玉华久居內宅,消息虽不算闭塞,但关於这等震动天下的大事,尤其是涉及自己父亲,自然格外关心,也更相信自家兄弟的亲口证实。
提到“无名”,宋师道的表情顿时变得郑重,放下茶杯,正色道:“大姐所言不差。无名先生……其人才学武功,堪称深不可测。他曾在岭南小住数日,与父亲於磨刀堂內论武……”
顿了顿,宋师道眼中依旧残留著一丝当日听闻结果时的震撼,声音低沉了几分:“事后父亲曾言,他……非无名先生一合之敌。”
“什么?!”
此言一出,不仅宋玉华掩口低呼,连一旁原本只是含笑倾听的解文龙也骤然变色,几乎要从座位上站起来。
“这……这怎么可能?”
解文龙失声道:“岳父大人『天刀』之名威震天下数十年,乃是公认的武道极致!那无名……竟能……”
他实在无法想像,心目中几乎无敌的岳父,会亲口承认如此结果。
宋玉华闻言瞪大了眼睛,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父亲在武道上的骄傲与实力,“非一合之敌”这五个字,从宋缺口中说出,其分量足以顛覆任何人的认知。
“千真万確。”
宋师道语气肯定,带著深深的嘆服:“我虽未亲眼得见那场论武,但父亲从不妄言。无名先生之境界,已非我等凡人所能度量。他不仅武功通神,於学问、经济、制度、匠造乃至农桑水利,无一不精,无一不通。其胸中所学,宛如浩瀚星海,令人心生敬畏,又忍不住心嚮往之。”
这时,早就按捺不住的宋玉致兴奋地插话道:“是啊大姐!你都没见过那位无名先生,他看著年纪也不很大,可那双眼睛,好像能把什么都看透似的!他和婉晶姐姐在岭南那几天,还是我陪著他们到处逛的呢!”
“婉晶姐姐?”宋玉华疑惑地看向宋玉致。
“就是东溟派单公主的女儿,单婉晶,她现在是无名先生的弟子!”
宋玉致解释道,脸上洋溢著与有荣焉的光彩:“无名先生一点架子都没有,跟著我们逛集市,看工坊,还去田间地头跟老农聊天呢!他问的问题可细了,收成怎么样,赋税重不重,家里几口人,孩子有没有读书……”
她越说越兴奋,语速加快,如同珠落玉盘:“大姐,姐夫,你们是不知道,自从天道盟和咱们宋阀合作之后,岭南变化可大了!无名先生推行了好多新制度!”
“比如说『均田令』!清查豪强隱匿的土地,分给无地的流民和佃户,还发放新的农具和据说是什么『优选』的粮种,今年好些地方的收成都翻了一番呢!”
“还有『考成法』!”
宋玉致继续滔滔不绝:“所有官吏,不论出身,都要考核政绩,干得好的升迁,干得不好的罢黜!以前那些靠著家族荫蔽混日子的,现在可不敢偷懒了!效率高了好多!”
“还有还有,他在各地兴办『蒙学』和『技工学堂』!不只是教四书五经,还教算术、格物、甚至工匠技艺!他说『一技之长,亦可安身立命,强国富民』。好多寒门子弟,甚至平民家的孩子,都有机会读书学艺了!”
“他还改良了炼铁之法,新出的『宋钢』比以前坚韧多了,打造的兵器和农具都好用得很!还有新的织机,纺纱织布的速度快了好几成!还有……”
宋玉致如数家珍,將她在岭南所见所闻的种种变化一一道来,从制度到技术,从民生到军事,虽然有些地方说得不甚精確,但那份扑面而来的蓬勃朝气与深刻变革,却让倾听的宋玉华和解文龙心神摇曳,仿佛透过她的描述,看到了一个正在剧烈蜕变、充满活力的新岭南。
宋师道在一旁微笑著补充和纠正妹妹话语中不够严谨之处,眼中同样闪烁著对那位盟主的敬佩,总结道:“无名先生曾言,『旧制积弊,如附骨之疽,非刮骨疗毒,猛药去疴,不足以焕发新生。』其志非仅在一城一地,而在乎重塑这天下秩序,开创前所未有之新局。如今南方半壁,已在其规划之下,焕发出惊人的生机。假以时日,其势必不可挡。”
听著弟弟妹妹的讲述,宋玉华原本带著轻愁的眉眼,不知不觉间舒展开来,眼中充满了惊奇与一种难以言喻的憧憬。她生活在规矩森严、略显沉闷的独尊堡內,何曾听过这般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充满希望的蓝图?她仿佛看到了一股无法抗拒的时代洪流,正从岭南涌起,席捲南方,或许……终將波及这巴蜀之地。
解文龙亦是沉默良久,方才长嘆一声,语气复杂地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位无名先生,果然是天纵奇才,非常理所能度之。其志其能,令人……嘆为观止。”
就在这时,月洞门外传来沉稳的脚步声,一个威严的声音隨之响起,打破了苑內略显热烈的气氛:“何事让文龙如此惊嘆,连为父在院外都听到了?”
话音未落,解暉的身影已出现在苑门处。依旧是那身藏蓝色锦袍,面容肃穆,目光在院內扫视一圈,將儿子脸上未散的震惊、儿媳眼中的异彩以及宋氏兄妹的神情尽收眼底,最后定格在宋师道身上。
“父亲。”解文龙连忙起身。
“世伯。”
宋师道和宋玉致也起身见礼。宋玉华则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裙摆,恢復了平日的温婉姿態。
解暉摆了摆手,示意眾人不必多礼,缓步走入苑中,淡淡道:“看来你们姐弟相谈甚欢。方才在厅中,盐务之事尚未深谈,我心中记掛,过来看看。不想却听到你们在谈论……岭南的新鲜事?”
宋师道心念电转,恭敬地应道:“回世伯,正是。大姐久居蜀中,关心家中情况,晚辈与玉致便將在岭南的见闻说与大姐听,不想惊扰了世伯。”
解暉走到石桌旁,自有侍女连忙添上一张铺著软垫的石凳。坐下后,目光看向宋师道:“无妨。天道盟崛起於南方,势如破竹,其盟主更是神秘莫测,能让你父亲都另眼相看,甚至……甘拜下风。”
提到“甘拜下风”时,解暉语气微微一顿,显然即便以他的城府,提及此事內心依旧难以平静。
“此等人物,此等势力,关乎天下格局,亦关乎我巴蜀未来。师道,你既亲歷岭南变化,又与那无名有过接触,不妨详细说说。老夫对此,亦是好奇得很。”
他这番话,等於將话题摆上了台面,而且是以一种平等探討,甚至带著请教意味的姿態。这不仅是因为宋师道是宋阀少主,更因为他是与“无名”有过直接接触,能提供第一手信息的人。
宋师道整理了一下思绪,重新落座,开口道:
“世伯既然问起,晚辈自当知无不言。关於无名先生与天道盟,確有许多超乎常人想像之处。”
“首先,便是无名先生其人与武功。”
宋师道语气沉凝:“他年纪看来不过弱冠,但其气度风华,渊深如海,绝非表面年龄所能局限。晚辈曾近距离感受其气息,混元一体,圆融无暇,仿佛与周遭天地融为一体,却又独立於天地之外,那种感觉……晚辈学识浅薄,难以准確形容。”
看了一眼听得专注的解暉,宋师道继续道:“至於其与家父论武之事,家父原话是『非其一合之敌』。此事千真万確,家父绝无虚言。据家父事后只言片语推测,无名先生所修功法,似乎超越了当今武林所知的一切范畴,已臻至某种『神通』之境,而非单纯的武技较量。他甚至未曾主动出手,家父的『天刀』意境,便在其气机牵引下自然瓦解。”
解暉眼神锐利,手指无意识地在石桌上轻轻敲击,显示著他內心的不平静。他一生武功已臻宗师境界,深知宋缺“天刀”的可怕,“非一合之敌”这个概念,完全超出了他的武学认知。沉声问道:“可知他师承来歷?所修是何功法?”
宋师道摇了摇头:“无人知其师承。他似凭空出现,博通百家。其所修功法,更是闻所未闻。据闻其根基乃是一门唤作《混元一气功》的无上心法,似与道家一脉有关,却更为精深玄奥,甚至……对《慈航剑典》亦有其独到见解,已达『剑心通明』之境。”
闻言,解暉眼角微不可察地跳动一下,沉默了片刻,长长吐出一口气,仿佛要將胸中的震惊尽数吐出:
“若真如此,此人之才,已非『惊才绝艷』四字所能形容,近乎……近乎鬼神了。”
话锋一转:“那此人行事作风如何?天道盟在其麾下,又是如何运作?”
宋玉致忍不住又想插话,被宋师道用眼神稍稍制止。宋师道知道,面对解暉这样的梟雄,需要更系统、更理性的分析。
“无名先生行事,看似天马行空,实则目標极其明確,手段更是层出不穷。”
宋师道回答道:“他整合势力,並非一味依靠武力压服。至於天道盟的运作,其核心在於一套全新的制度与理念。方才玉致所言『均田令』、『考成法』、兴办『蒙学』与『技工学堂』,皆是其中一部分。他极度重视实务与效率,大力扶持工匠,改进技术,如改良炼钢法、织机等,使得物资生產效率和军备水平大幅提升。”
“在军事上,”
宋师道看了一眼解文龙,后者也听得入神:“他整合我宋阀精兵、飞马牧场铁骑、以及归附的各路兵马,建立了一套全新的军制,强调纪律、协同与装备。其麾下士卒,不仅驍勇,而且识字明理,懂得操作各种新式器械,战力提升何止一倍。”
“在情报与內政上,阴葵派被改造后的网络无孔不入,辅以严密的监察体系,使得政令畅通,吏治为之一清。如今天道盟辖下五镇,巴陵控荆楚,江陵锁长江,竟陵连中原,襄阳据汉水,岭南为根基,已形成进可攻、退可守的完美战略態势。民生安定,商贸繁荣,库府充盈,兵精粮足。”
宋师道最后总结道:“无名先生曾言,其志不在割据一方,而在『重塑华夏,开万世太平』。他所推行的一切,无论是制度、技术还是文教,都是为了这个目標服务。其势已成,如今南方,已无人能攖其锋。”
苑內一片寂静,只有风吹竹叶的沙沙声。
解暉久久不语,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眼前的竹林,看到了南方那片正在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土地,看到了那个如同彗星般崛起的庞然大物。
之前虽已知晓天道盟势大,但直到此刻,通过宋师道系统而深入的描述,他才真正清晰地认识到,这个对手(或者说潜在的盟友)是多么的可怕。
相比之下,李阀的所谓优势,除了关中地利和现有的部分兵力,在制度创新、技术爆发力和领袖的个人魅力与能力上,似乎完全落於下风。更何况,天道盟已与宋阀深度绑定。
解暉缓缓开口,声音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乾涩:“如此说来……这无名,当真是一位身具经天纬地之才,怀揣囊括四海之志的……异数了。”
“师道,以你之见,宋阀与天道盟合作,是权宜之计,还是……长远之国策?令尊对此,究竟是何態度?”
宋师道迎向解暉的目光,坦然道:“回世伯,家父曾言,『旧阀之制,已如朽木,难堪大任。无名之策,虽前所未有,却暗合天道,直指本源。与其固步自封,隨旧制沉沦,不若顺势而为,助其成事,或可为我汉家衣冠,开创一番新天地。』”
“故而,宋阀与天道盟之合作,绝非权宜,乃是经过深思熟虑,关乎家族乃至天下汉人命运的战略抉择。家父……已决心倾力支持无名先生。”
“倾力支持……”
解暉低声重复了一遍,眼中最后一丝犹豫似乎也消失了。站起身,负手而立,望著那方秋意萧疏的莲池,再次陷入沉默。
秋风掠过竹林,带来阵阵凉意,却吹不散这锦瑟苑內凝重的气氛。
终於,解暉转过身,脸上恢復了平日的沉稳与决断,看向宋师道:“师道,你回去后,可代我传话给令尊,以及……那位无名先生。”
“世伯请讲。”宋师道精神一振,知道关键时刻到了。
“独尊堡与宋阀,乃姻亲之盟,休戚与共。川蜀之地,关乎南方稳定。盐路之事,我会即刻处理,给宋阀一个满意的交代。至於天下大势……”
他微微停顿,仿佛下定了最后的决心:“我解暉,愿与宋兄共进退。若有机会,我亦想亲眼见一见这位……无名先生。”
虽然没有明言倒向天道盟,但这“共进退”和“想亲眼见一见”,其倾向性已是不言自明!
宋师道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深深一揖:“世伯之言,晚辈必定带到!”(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