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野心
第406章 野心
通州。
胡同里东边的宅子。
贾环直挺挺地跪在院子里,十四岁的少年红著脸,明明看得出羞怒,却又坚韧的忍了下来,毫不畏惧的看著千总王英,威胁道:“千总要么答应我,我一辈子都记得千总的恩情,要么今日杀了我,否则我一定会报復千总全家!”
脸上还带著笑意的王英愣住了,气氛僵硬起来。
宫里的事他不清楚。
现在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好端端的早朝,怎么就出事了呢。
没想到这个时候,贾环突然找上了门,开口请自己派人护送他去大同。
贾环曾经在右路军办差,那时候才十二岁,王信还是右路军的总兵,大家都信服王总镇,贾环这小子又很伶俐,多少有些好感。
可贾环的要求怎么敢答应?
昨天朱胜功就不见了人影,这傢伙可是一连呆了大半个月。
如今的局面別说没自己的事,就算有事也不敢轻动啊。
何况贾环是贾府的子弟,要去见的是大同节度使,无论其中有多少缘故,王英非常清楚,绝不是自己可以掺和的事情,弊大於利。
但是拒绝了他之后,他下跪恳请自己,虽然让自己意外,总还能理解,反正自己不会同意。
却没有想到他竟然敢威胁自己。
还敢威胁自己全家。
王英冷著脸,一脸杀机,“你找死?”
贾环倒也神奇,此时此刻仿佛事外人,平静的说道:“我同父异母的哥哥调戏我的丫鬟,我当看他亲生母亲的面用滚烫的烛油烫了他一脸,他的亲生母亲是个心狠手辣的人,捏死我犹如捏死一个蚂蚁,我一样不怕他们,我暗暗发誓,只要我有机会,我一定会报復他们,让他们遭受惨痛的代价。”
这像人说的话?
王英冷静了下来,对方虽然是贾府庶子,但是自己一样不能隨意打杀,如何对待眼前的少年,有些头疼起来。
“千总。”
贾环重重的磕头,额头在青砖上发出“膨”的一声,只一下就头破血流。
“我母亲疯了。”
“被关了几日死了。”
“我姐姐整日哭。”
“我知道我姐姐从小多么强势,做出了多少努力,可我们又能怎么办。”
贾环抬起头,额头上的鲜血顺著面庞下滑,匯聚在下巴,一滴滴落到衣襟,明明一副挣狞的模样,却又那么的平静,“我姐姐说让我去找王信,我一定会找到他。”
王英盯著贾环。
贾环没有改变自己的態度,冷静的有些可怕。
两年前。
这小子虽然阴狠,但多少有些生气,偶尔会闹些小脾气,今日一见,冷漠的实在有些可怕,悄无声息的犹如一条毒蛇似的。
王英感到头疼。
杀又杀不了,得罪又的確有些心悸。
小小年纪如此阴狠,万一真让他出了头呢。
因为王信曾经担任右路总兵的缘故,王英对贾府多少有些了解,也更是感到为难。
“你们贾府和王总镇已经闹了,婚事不一定能成,何苦千里迢迢去找他,这种事他一个人也说的不算,要贵府的长辈做主。”
王英劝了一劝。
王信今日的地位还没有成亲,自古以来也算是奇事一件,多少有些巧合在里头。
事已至此,王信的婚事反而不再由他能轻易决定。
必须慎重考虑。
这两姐弟也的確倒霉,没有那份运气,可要是把希望指望在王信身上,王英认为十之八九要失望,终归单纯了些。
“我父亲已经同意和王信的婚约。”
贾环仍然跪在地上,事情做了出去,连羞恼都没有了,不过也就这样罢了。
王英愣住了,不解道:“既然如此,你又何苦再去大同。”
“贾府是贾府。”
“我是我。”
贾环想起姐姐的话,眼底里闪过一丝寒光,却又努力忍著恨意,如姐姐所言,收起一切的光芒,让所有人都忘记自己的存在。
等与熬。
可惜这样不够。
唯独的一丝机会就在王信身上。
贾府要利用王信,他们姐弟也要利用,但是他们姐弟无依无靠,那么就要对王信有帮助。
可他们又能帮助王信什么呢。
薛宝釵至少还有一份家业可以调用。
而贾府虽大。
却有一丝属於他们么。
王英上前伸了伸手,“起来吧,白流这些血做什么。”
“千总同意了?”
贾环抱著期望抬起头。
王英犹豫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
看到王英点头的那一刻,贾环鼻子一酸,眼泪水从眼角不受控的流出来。
“你小子。”
王英哭笑不得。
先前被威胁的愤怒一下子消失了,只剩下欣赏,此子只要不半路天折,未来前程可期啊,王英很看好眼前的少年。
贾环站起身。
內心一股热流,真让自己办成了。
原来。
是这样的么。
时间紧迫,王英叫来自己几名亲信,都是军中得力的精锐,安排了十几匹马,慎重的嘱咐眾人,一定要护送贾环到贾府。
至於贾环要去大同的原因,以及贾府里的家事因果,王英一概不问。
他已经看好眼前的少年郎。
“驾!”
出了城之后,贾环骑著马,身边好几名精锐保护,感受著从来没有过的自由,还有眾人眼神里的尊崇,如此的感觉,贾环贪婪的深吸一口气。
马鞭一扬,带著眾人一路西行。
五台山中五台县。
五台县位於湖泊的一角,三面环水,也是五台山区地势最平坦的一带。
五台山並不缺水。
山区河流眾多,只是山势崎嶇,多数地区不適合人类耕种。
县城的城墙不高。
此时。
城外驻扎了四千余大军,並且悬掛王信的帅旗。
“没想到马征如此混帐。”
王信身边的郑昂气急败坏的骂道,一边跟在王信身后,眾人来到半山腰。
眾人原本以为节帅是要眺望五台县城,但是感觉又不像。
王信左看看右看看。
对五台山很好奇。
五台县归属於代州。
代州在后世还有个名字。
中国红薯之乡。
代州虽然只是一个州,但是代州的田亩数量不比大同府少。
州內的几个县城都被占领,唯独东南范围最大的五台县。
五台县因五台山而名。
所以五台县是山城。
后世代州主要產番薯的地区多半在五台县內。
以前的耕地必然还是种植小麦,然后剩余的荒地才用来开垦,只需要一把锄头就能开垦出適合种番薯的耕地,不像种植小麦和水稻的条件多。
薛宝釵的书信一封接一封,王信不意外,以她的聪慧,只要给足她宽容的环境,必然能敏锐的发现此事的重要性。
塞外依然是以放牧为主,少数种植一些番薯。
主要种植依然是关內。
五台县今年大概是轮不上了,但是不妨碍先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
这並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背后蕴含了大智慧,包含了经济运转流通的道理。
现在大同不缺民力,却得是干活的机会。
一边把番薯推广开,一边在各州县修建道路,等番薯铺开的时候,一切水到渠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各州各县修通之后,开垦出原来不能用的荒地,增加了粮食的总量,解决了温饱问题,自然而然的市场需求就来了,道路打通,商道也就通了。
“不行就强攻。”
“就不行县里的那些民兵敢拼命。”
眾人你一言我一言。
“不急。”
“先等等吧。”
王信打断了眾人的想法。
强攻是最后的选择。
眾人中除了严中正等几个人之外,大家都不能理解,认为错过了战机,奈何节帅的主意,竟然获得了严中正等人的同意,这就值得探究了。
大家不是傻瓜,都知道背后有深意。
並不是每个地方都有马征这样的硬骨头,大多数还是软骨头。
义井屯堡、五寨堡、三岔城、利民堡各地顺利被接管。
反正都是周军的旗號,也没有守土之责的负担。
接下来就是节度府出面。
这些事由曾直亲自督促,代州方面因为郑昂的原因,他是郑家嫡孙,在郑家的带头下,几家都选择了退让,没有强硬对抗,事情就变得轻易了些。
首先是统一粮仓。
粮菜行继续官督商办,採用大同的那一套。
先从城里开始。
清点人口,修正鱼鳞册与黄册,根据户口人数来派发粮票和菜票,无论在粮菜行买粮食还是肉菜,都需要现钱加相应的粮菜票,或者现钱改为薛家银票行以粮菜行发行的粮菜票为依据的粮票。
同时来了很多督察队和稽查队的工作人员。
这些穿著黑色衣裳的人,百姓们並不陌生,多少官吏大户死在他们手里,这些人比官更大户都要厉害,百姓们不敢不听他们的。
“感觉线画的不对啊。”
几名管事盯著手里的图纸,时不时看一看路线。
他们沿著寧武关到神池口之间往返不下十趟。
“风水师不会错了吧。”
他们商行承包了修路,谁也不敢出错。
“不行让风水师在量一遍吧。”
“会不会耽误工期?”
“耽误工期被罚款,也比天价赔钱强。”
几人在商行里担任管事,不光领取丰厚的报酬,还有一份体面,谁也不想办砸自己的活计。
“有错的地方重新量,没错的地方先修。”
最后掌柜的出面拍板。
无非是大家辛苦一些,大家没有意见。
不久后。
先是三五十名民夫推著大车小车来到此地,把地面表层的杂草石料清理掉,过了两日,送来了几头牛,用牛来耕把地面犁松。
慢慢的人越来越多。
从三五十人扩大了十倍。
各处凹凸不平的地面被挖开,然后进行平整,有用石磨来回压平。
“开饭啦。”
每天三顿。
所有人的粮菜票上交给商行,商行出钱加上民夫们的粮菜票才能买回粮食和肉菜,每个人吃的都有定数,商行会补贴一些。
一辆牛车上拖著三桶大米饭和一盆酱萝卜,还有一桶羊肉汤。
每人两碗米饭,十根酱萝卜,五块羊肉块萝卜与羊肉块都是切好的。
大小差不多。
谁也没有多,也没的少。
不够吃怎么办?
自己钱买,光有钱不行,还得有粮菜票,连商行都搞不到多余的粮菜票,更不提普通百姓了。
肉不多,有的吃。
酱萝卜也不多,足够吃。
两碗米饭也不少,能吃饱。
可总觉得还能再吃点。
唐牛把碗里的米粒都吃赶紧,汤也喝完了,两个碗筷乾乾净净的收起来,所有人需要准备碗筷,不用交换使用,也允许使用別人的。
商號里的规矩大。
唐牛东看看西望望,大多数人还在吃,只有极少数才像唐牛吃完了,虽然都在狼吞虎咽,可这几个人明显吃的更快些。
“睡觉吧。”
旁边的人打趣。
谁会把自己的饭菜分给別人,自己不吃饱,给別人吃饱。
唐牛不奢望。
“睡就睡。”
他把碗筷一放,真的倒头就睡。
眾人三三两两的在山头吃饭,吃完了饭有一个时辰的歇息,大多数人都像唐牛一样,找一个合適的地方躺了睡,也有人靠这大树睡,还有人有心聊天。
“节帅会不会当皇帝?”
“可不敢乱说啊,別害死了节帅。”有人惊慌道。
“喊。”
“大同军都攻打下代州,这里都是被攻下的,前几日咱们经过寧武关,那关的模样你没有见到?塌了那么大一块。”说话的汉子比划了下,惊嘆道:“老天爷咧。”
商行里招工。
大家虽然觉得工钱低了,但是有吃饭的地方,还能有钱拿,如今的时节还能奢求什么呢。
外头多少流民呢。
来个各地各乡的人们匯聚在一起,天南地北的聊天。
日子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
一条条简陋的道路在开挖之中,各处动用民力合计五万以上。
而大同还在打仗。
“实在是不可思议啊。”
忙碌中的曾直,閒下来的那一刻,想到大同最近发生的变化,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哪怕是百万人口的地方,动用五万人修路,两万人打仗,还有三四十万人在各地开荒......不但没有怨声载道,反而处处透露生机。
实在是不可思议啊。
区別在哪里呢。
节帅还反对自给自足。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活在乡野,这难道不是理想的盛世吗?
节帅却说这是取死之道。
曾直想不通。
但事实如此,大同的变化让他无法反驳。
“中郎大人。”
“中郎大人。”
“什么事?”听到外头的叫声,曾直连忙站起来,他在朔州县外灰河一带,亲自盯著各处修路,番薯的计划,节帅亲自解释过,虽然不敢相信,但是节帅从来没有错过。
那么当下道路修的越通畅,大同的根基越坚实。
“有个叫做贾环的人从京城赶来,所有紧要机密告诉节帅。”
“贾环?”
曾直皱起眉头,这名字有点耳熟。
通州。
胡同里东边的宅子。
贾环直挺挺地跪在院子里,十四岁的少年红著脸,明明看得出羞怒,却又坚韧的忍了下来,毫不畏惧的看著千总王英,威胁道:“千总要么答应我,我一辈子都记得千总的恩情,要么今日杀了我,否则我一定会报復千总全家!”
脸上还带著笑意的王英愣住了,气氛僵硬起来。
宫里的事他不清楚。
现在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好端端的早朝,怎么就出事了呢。
没想到这个时候,贾环突然找上了门,开口请自己派人护送他去大同。
贾环曾经在右路军办差,那时候才十二岁,王信还是右路军的总兵,大家都信服王总镇,贾环这小子又很伶俐,多少有些好感。
可贾环的要求怎么敢答应?
昨天朱胜功就不见了人影,这傢伙可是一连呆了大半个月。
如今的局面別说没自己的事,就算有事也不敢轻动啊。
何况贾环是贾府的子弟,要去见的是大同节度使,无论其中有多少缘故,王英非常清楚,绝不是自己可以掺和的事情,弊大於利。
但是拒绝了他之后,他下跪恳请自己,虽然让自己意外,总还能理解,反正自己不会同意。
却没有想到他竟然敢威胁自己。
还敢威胁自己全家。
王英冷著脸,一脸杀机,“你找死?”
贾环倒也神奇,此时此刻仿佛事外人,平静的说道:“我同父异母的哥哥调戏我的丫鬟,我当看他亲生母亲的面用滚烫的烛油烫了他一脸,他的亲生母亲是个心狠手辣的人,捏死我犹如捏死一个蚂蚁,我一样不怕他们,我暗暗发誓,只要我有机会,我一定会报復他们,让他们遭受惨痛的代价。”
这像人说的话?
王英冷静了下来,对方虽然是贾府庶子,但是自己一样不能隨意打杀,如何对待眼前的少年,有些头疼起来。
“千总。”
贾环重重的磕头,额头在青砖上发出“膨”的一声,只一下就头破血流。
“我母亲疯了。”
“被关了几日死了。”
“我姐姐整日哭。”
“我知道我姐姐从小多么强势,做出了多少努力,可我们又能怎么办。”
贾环抬起头,额头上的鲜血顺著面庞下滑,匯聚在下巴,一滴滴落到衣襟,明明一副挣狞的模样,却又那么的平静,“我姐姐说让我去找王信,我一定会找到他。”
王英盯著贾环。
贾环没有改变自己的態度,冷静的有些可怕。
两年前。
这小子虽然阴狠,但多少有些生气,偶尔会闹些小脾气,今日一见,冷漠的实在有些可怕,悄无声息的犹如一条毒蛇似的。
王英感到头疼。
杀又杀不了,得罪又的確有些心悸。
小小年纪如此阴狠,万一真让他出了头呢。
因为王信曾经担任右路总兵的缘故,王英对贾府多少有些了解,也更是感到为难。
“你们贾府和王总镇已经闹了,婚事不一定能成,何苦千里迢迢去找他,这种事他一个人也说的不算,要贵府的长辈做主。”
王英劝了一劝。
王信今日的地位还没有成亲,自古以来也算是奇事一件,多少有些巧合在里头。
事已至此,王信的婚事反而不再由他能轻易决定。
必须慎重考虑。
这两姐弟也的確倒霉,没有那份运气,可要是把希望指望在王信身上,王英认为十之八九要失望,终归单纯了些。
“我父亲已经同意和王信的婚约。”
贾环仍然跪在地上,事情做了出去,连羞恼都没有了,不过也就这样罢了。
王英愣住了,不解道:“既然如此,你又何苦再去大同。”
“贾府是贾府。”
“我是我。”
贾环想起姐姐的话,眼底里闪过一丝寒光,却又努力忍著恨意,如姐姐所言,收起一切的光芒,让所有人都忘记自己的存在。
等与熬。
可惜这样不够。
唯独的一丝机会就在王信身上。
贾府要利用王信,他们姐弟也要利用,但是他们姐弟无依无靠,那么就要对王信有帮助。
可他们又能帮助王信什么呢。
薛宝釵至少还有一份家业可以调用。
而贾府虽大。
却有一丝属於他们么。
王英上前伸了伸手,“起来吧,白流这些血做什么。”
“千总同意了?”
贾环抱著期望抬起头。
王英犹豫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
看到王英点头的那一刻,贾环鼻子一酸,眼泪水从眼角不受控的流出来。
“你小子。”
王英哭笑不得。
先前被威胁的愤怒一下子消失了,只剩下欣赏,此子只要不半路天折,未来前程可期啊,王英很看好眼前的少年。
贾环站起身。
內心一股热流,真让自己办成了。
原来。
是这样的么。
时间紧迫,王英叫来自己几名亲信,都是军中得力的精锐,安排了十几匹马,慎重的嘱咐眾人,一定要护送贾环到贾府。
至於贾环要去大同的原因,以及贾府里的家事因果,王英一概不问。
他已经看好眼前的少年郎。
“驾!”
出了城之后,贾环骑著马,身边好几名精锐保护,感受著从来没有过的自由,还有眾人眼神里的尊崇,如此的感觉,贾环贪婪的深吸一口气。
马鞭一扬,带著眾人一路西行。
五台山中五台县。
五台县位於湖泊的一角,三面环水,也是五台山区地势最平坦的一带。
五台山並不缺水。
山区河流眾多,只是山势崎嶇,多数地区不適合人类耕种。
县城的城墙不高。
此时。
城外驻扎了四千余大军,並且悬掛王信的帅旗。
“没想到马征如此混帐。”
王信身边的郑昂气急败坏的骂道,一边跟在王信身后,眾人来到半山腰。
眾人原本以为节帅是要眺望五台县城,但是感觉又不像。
王信左看看右看看。
对五台山很好奇。
五台县归属於代州。
代州在后世还有个名字。
中国红薯之乡。
代州虽然只是一个州,但是代州的田亩数量不比大同府少。
州內的几个县城都被占领,唯独东南范围最大的五台县。
五台县因五台山而名。
所以五台县是山城。
后世代州主要產番薯的地区多半在五台县內。
以前的耕地必然还是种植小麦,然后剩余的荒地才用来开垦,只需要一把锄头就能开垦出適合种番薯的耕地,不像种植小麦和水稻的条件多。
薛宝釵的书信一封接一封,王信不意外,以她的聪慧,只要给足她宽容的环境,必然能敏锐的发现此事的重要性。
塞外依然是以放牧为主,少数种植一些番薯。
主要种植依然是关內。
五台县今年大概是轮不上了,但是不妨碍先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
这並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背后蕴含了大智慧,包含了经济运转流通的道理。
现在大同不缺民力,却得是干活的机会。
一边把番薯推广开,一边在各州县修建道路,等番薯铺开的时候,一切水到渠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各州各县修通之后,开垦出原来不能用的荒地,增加了粮食的总量,解决了温饱问题,自然而然的市场需求就来了,道路打通,商道也就通了。
“不行就强攻。”
“就不行县里的那些民兵敢拼命。”
眾人你一言我一言。
“不急。”
“先等等吧。”
王信打断了眾人的想法。
强攻是最后的选择。
眾人中除了严中正等几个人之外,大家都不能理解,认为错过了战机,奈何节帅的主意,竟然获得了严中正等人的同意,这就值得探究了。
大家不是傻瓜,都知道背后有深意。
並不是每个地方都有马征这样的硬骨头,大多数还是软骨头。
义井屯堡、五寨堡、三岔城、利民堡各地顺利被接管。
反正都是周军的旗號,也没有守土之责的负担。
接下来就是节度府出面。
这些事由曾直亲自督促,代州方面因为郑昂的原因,他是郑家嫡孙,在郑家的带头下,几家都选择了退让,没有强硬对抗,事情就变得轻易了些。
首先是统一粮仓。
粮菜行继续官督商办,採用大同的那一套。
先从城里开始。
清点人口,修正鱼鳞册与黄册,根据户口人数来派发粮票和菜票,无论在粮菜行买粮食还是肉菜,都需要现钱加相应的粮菜票,或者现钱改为薛家银票行以粮菜行发行的粮菜票为依据的粮票。
同时来了很多督察队和稽查队的工作人员。
这些穿著黑色衣裳的人,百姓们並不陌生,多少官吏大户死在他们手里,这些人比官更大户都要厉害,百姓们不敢不听他们的。
“感觉线画的不对啊。”
几名管事盯著手里的图纸,时不时看一看路线。
他们沿著寧武关到神池口之间往返不下十趟。
“风水师不会错了吧。”
他们商行承包了修路,谁也不敢出错。
“不行让风水师在量一遍吧。”
“会不会耽误工期?”
“耽误工期被罚款,也比天价赔钱强。”
几人在商行里担任管事,不光领取丰厚的报酬,还有一份体面,谁也不想办砸自己的活计。
“有错的地方重新量,没错的地方先修。”
最后掌柜的出面拍板。
无非是大家辛苦一些,大家没有意见。
不久后。
先是三五十名民夫推著大车小车来到此地,把地面表层的杂草石料清理掉,过了两日,送来了几头牛,用牛来耕把地面犁松。
慢慢的人越来越多。
从三五十人扩大了十倍。
各处凹凸不平的地面被挖开,然后进行平整,有用石磨来回压平。
“开饭啦。”
每天三顿。
所有人的粮菜票上交给商行,商行出钱加上民夫们的粮菜票才能买回粮食和肉菜,每个人吃的都有定数,商行会补贴一些。
一辆牛车上拖著三桶大米饭和一盆酱萝卜,还有一桶羊肉汤。
每人两碗米饭,十根酱萝卜,五块羊肉块萝卜与羊肉块都是切好的。
大小差不多。
谁也没有多,也没的少。
不够吃怎么办?
自己钱买,光有钱不行,还得有粮菜票,连商行都搞不到多余的粮菜票,更不提普通百姓了。
肉不多,有的吃。
酱萝卜也不多,足够吃。
两碗米饭也不少,能吃饱。
可总觉得还能再吃点。
唐牛把碗里的米粒都吃赶紧,汤也喝完了,两个碗筷乾乾净净的收起来,所有人需要准备碗筷,不用交换使用,也允许使用別人的。
商號里的规矩大。
唐牛东看看西望望,大多数人还在吃,只有极少数才像唐牛吃完了,虽然都在狼吞虎咽,可这几个人明显吃的更快些。
“睡觉吧。”
旁边的人打趣。
谁会把自己的饭菜分给別人,自己不吃饱,给別人吃饱。
唐牛不奢望。
“睡就睡。”
他把碗筷一放,真的倒头就睡。
眾人三三两两的在山头吃饭,吃完了饭有一个时辰的歇息,大多数人都像唐牛一样,找一个合適的地方躺了睡,也有人靠这大树睡,还有人有心聊天。
“节帅会不会当皇帝?”
“可不敢乱说啊,別害死了节帅。”有人惊慌道。
“喊。”
“大同军都攻打下代州,这里都是被攻下的,前几日咱们经过寧武关,那关的模样你没有见到?塌了那么大一块。”说话的汉子比划了下,惊嘆道:“老天爷咧。”
商行里招工。
大家虽然觉得工钱低了,但是有吃饭的地方,还能有钱拿,如今的时节还能奢求什么呢。
外头多少流民呢。
来个各地各乡的人们匯聚在一起,天南地北的聊天。
日子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
一条条简陋的道路在开挖之中,各处动用民力合计五万以上。
而大同还在打仗。
“实在是不可思议啊。”
忙碌中的曾直,閒下来的那一刻,想到大同最近发生的变化,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哪怕是百万人口的地方,动用五万人修路,两万人打仗,还有三四十万人在各地开荒......不但没有怨声载道,反而处处透露生机。
实在是不可思议啊。
区別在哪里呢。
节帅还反对自给自足。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活在乡野,这难道不是理想的盛世吗?
节帅却说这是取死之道。
曾直想不通。
但事实如此,大同的变化让他无法反驳。
“中郎大人。”
“中郎大人。”
“什么事?”听到外头的叫声,曾直连忙站起来,他在朔州县外灰河一带,亲自盯著各处修路,番薯的计划,节帅亲自解释过,虽然不敢相信,但是节帅从来没有错过。
那么当下道路修的越通畅,大同的根基越坚实。
“有个叫做贾环的人从京城赶来,所有紧要机密告诉节帅。”
“贾环?”
曾直皱起眉头,这名字有点耳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