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新朝
  第407章 新朝
  “嘚嘚~”
  因为与太原军的甲胃旗帜类似,为了加强区分,大同军的头盔绑了红带子,十几名骑兵与太原军的二十几名骑兵陡然相遇。
  两边清楚对方的身份。
  “杀!”
  人数少的一方,大同军反而先发起了衝锋。
  “疯子一样。”
  对面的武官骂了一句,毫不犹豫的调转马头,“撤。”
  武官话音还未落,身边的骑兵们已经撤退。
  大同军作战不畏死,和这样的疯子作战,大家心里不愿意,又不是正儿八经的战场,他们探查大同军的军情,没必要强行作战。
  见太原军的探马都跑了,大同军这边也停了下来。
  沿著忻水一带,充满了两边的探马。
  北边是大同军大营。
  对岸到底有多少人马,为何没有趁机发起进攻,都是好不容易在忻水边重新稳住阵脚,周文最迫切需要知道的军情,所以派出了大量的探马夜不收等军中精锐。
  为了驱赶消除周文派出的探马和夜不收,对岸同样派出了大量的精骑。
  太原和代州的中间是忻州。
  要保太原就得保忻州,保忻州就得守住忻水河。
  周文巡视大营。
  因为战败,军营里士气低落。
  “寧武关那边一夜失守,据逃回来的溃兵所言,因为大同军使用了极其犀利的火器,应该就是红夷大炮。”姚宝善颇为懊恼,悔恨不已。
  “没想到红夷大炮威力如此大。”
  “还是我们大意了,红夷大炮在大同军很早就有了,只是我们一直没有重视。”
  “大同军一直没有在战场上使用过,谁能知道这玩意如此厉害,我还以为此物没多大用,所以大同军才不使用。”
  “不是不使用,而是限制太多,听说此物重几千斤,除了那几条平坦些的驛道,有几条路经得起运输?”姚宝善摇了摇头,恨恨道:“王信早就有了反心,竟然早就把此物运到了朔州,所以才能突击拿下寧武关。”
  眾人你一言我一言。
  惶恐了两三日,好不容易稳定了下来,大家心有余悸之时,也不忘记分析自己为何败了。
  “此战非战之罪也,经过此次的教训,下一次与大同军作战,我们切不可还有顾虑同袍之心,必须全力以赴,用尽手段打败大同军。”
  姜恆恨恨的说道。
  这次败的太过突然,本来好好地压著太原军打,莫名其妙就败了。
  有种被偷家的感觉。
  “姜总镇说的极是,王信此次行事不够光大,早就算计了我们,对付这等小人,谁要是还当君子,必然不是他的对手。”
  “吸取此次的教训,下回有了准备,红夷大炮也不足为虑。”
  属下们说的有道理。
  都是积年的老將,打仗的经验並不差。
  周文呆呆的盯著舆图。
  他感觉有点不对劲。
  王信绝对不是胡来的人,此次他掀桌子的行为太不像他的作风,除非別有原因,是什么原因呢,思来想去,难道是京城?
  除了京城,他实在想不出原因了。
  “~”
  夜色。
  不顾马力,冒著马前失蹄的风险,骑手一路狂奔。
  京城。
  出事了。
  “京城,出事了。”
  贾环看著眼前差点成为自己姐夫的总镇,如今的节帅,贾环的眼神里夹杂了兴奋、怨恨、寄希..::..如此复杂的眼神,出现在一个少年的脸上,谁都无法忽视他。
  王信拍了拍贾环的肩膀。
  “辛苦了。”
  听到王信的认可,贾环差点流出眼泪,强行忍了回去。
  越是如此,越是不得了。
  贾环到底还是成长了起来。
  赵姨娘的死法,与崇禎皇帝的第五个儿子死法极其类似。
  崇禎的第五个儿子,因为崇禎要动勛贵们的利益,於是年幼的第五个儿子突然发了疯,说了些鬼神之语后死了,赵姨娘也是如此死法。
  赵姨娘发了疯,说了些鬼神之语,然后死了。
  而探春真的很厉害。
  从小就懂得偽装,所有人都认为探春嫌弃母亲,忠心王夫人,连贾环都被骗了过去。
  可是王夫人终归是高门大妇。
  探春就算如此,向她忠心耿耿了十几年,也没有换回王夫人的怜悯,不留后患是王夫人的行事风格,所以探春成为了和亲海外的贵女。
  和亲海外的藩国,还是与大周敌对的藩国,並且远在天边。
  既討好了郡王妃们,又维持了脸面,同时杜绝了隱患,可谓是一箭三雕。
  赵姨娘一死,长姐又和亲海外,少年贾环的生死还不是在王夫人手里任意揉捏,红楼原文里之后,贾环就变得消失了似的。
  如果不是贾府突然遭了一劫,打破了王夫人的规划,也没有贾环报仇的机会了。
  至於探春更是了不得。
  王夫人给她安排的绝路,竟然被她走通了。
  最后风光回京。
  说明了什么?
  她搞定了海外藩国,无论用的什么手段,只凭她重返贾府后的言语与气度就能看得出,更不提她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这可是没有掛的女孩子,连言语都不通。
  红楼里真正龙傲天的人物啊。
  王信自嘆不如。
  正所谓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探春姐弟出身高门大户,阅尽人间富贵,又从小受人间之苦,尝尽世间冷暖。
  更不提姐弟俩智慧非凡。
  要知道贾环读书的本事,连贾救都当眾嘆服过。
  所以王信有点为难。
  如何安顿贾环呢?
  “京城的事情,已经有京城的人到了。”王信嘆了口气。
  贾环一愣。
  隨后难堪道:“属下自作主张了。”
  仍然以在京营东军右路的口吻称呼王信,保持了冷静,以他的年龄已经很难得。
  “你先留在节帅府吧。”
  王信不再多言,希望对方能听得进去,叮嘱道:“不要活在仇恨之中。”
  贾环鬆了口气。
  果然姐姐说的没错,王信什么都懂,什么都不要说,自己出现在他的面前,不说比说要强,不说反而能让他心软,让他拒绝不了。
  只要能留在节帅府,给自己机会,贾环发誓自己一定要出头。
  看著贾环离开的背影,王信也不知道自己今日的安排是对是错,不过现在这两姐弟的事情他顾不上,京城发生的事情,他也是才收到消息,然后贾环又赶了过来。
  “张吉甫死了。”
  汤平呛住了,咳嗽的要了老命,好不容易停住,愜愜的看著节帅,怀疑自己听错了。
  王信点了点头。
  “张吉甫从家里去內阁,进宫后在会极门被锦衣卫当场格杀,然后公布了他造反的罪证。”
  “那......那......”汤平语无伦次,最后想到京营,不可思议道:“京营在他的手里,谁敢动他,不怕京营造反吗?”
  “刘齐也死了。”
  王信脸色复杂,感慨道:“冯迪提督亲自动的手。”
  “这.....冯提督的实力不如刘齐吧?”
  自京营在张吉甫手里改革,先是东军强势,最后是南北军强势,刘齐领的就是南北军。
  而冯提督领西军是实力最弱的一支。
  “他实力的確不够,奈何他背后支持他的人多啊。”王信自己都无法接受,张吉甫就这么死了,嘆道:“最重要是的內廷,內廷选择了皇帝啊。”
  汤平安静了下来,努力消化这个令人难以接受的消息。
  半响。
  汤平回过神来,不敢確定问道:“那皇帝亲政了吗?”
  王信点了点头。
  皇帝不光亲政了,还顺手接管了京营。
  朱伟重领东军。
  冯迪领西军。
  忠顺亲王接替刘齐,领了南北军。
  其中还有贾政林如海的影子,要知道冯迪是冯紫英的父亲,冯紫英与贾宝玉关係莫逆,到了这等地位的勛贵子弟,连交朋友都得看家族关係的,不会任由个人喜好。
  “快刀斩乱麻,都是一两日內完成的。”王信感觉有些熟悉,这种行事风格,有点林如海的味道,可能是自己多想了,“能不能彻底稳定下来,就看接下来的形势。”
  京营能不能被彻底控制,京畿各镇乃至於其余各地的反应。
  “节帅。”汤平突然想到一件事,一脸的凝重,“赶紧向朝廷请求军费。”
  天灾还未过去,朝廷又出了此等大事。
  大同军的军费还能不能发下来,汤平不敢想。
  去年大同军只得了几十万两银子,可这几十万两银子对於大同而言也很重要,因为粮价的“稳定”,物价也稳定了下来。
  又有大量可调用的人力,如此的良机,刚好用来建设。
  哪怕二十万两银子,也足够三万余名民工一年工钱。
  “还得打。”
  “趁周文现在是落水狗,咱们可不能错失痛打落水狗的机会。”汤平一下子兴奋了起来。
  周文是张吉甫的铁桿亲信。
  太原镇的提督。
  皇帝无论如何也不会信任周文,必然要动此人的。
  失去了朝廷大义,周文別说调动太原军,恐怕自身难保。
  “先等等。”
  王信摇了摇头。
  汤平露出异的眼神,看不透节帅的打算。
  “薛家已经准备了海船,我已经有了打算,让船只运送到大沽口,然后送去大寧,从大寧往河套地区一路铺开,用两年的时间做准备,第三年全面铺开,到时候我们控制的地盘也修通了道路。”
  “番薯?”
  汤平还是有些不可思议。
  一亩地一千多斤,贫瘠的山地也能有五六百斤。
  开玩笑的吧?
  而且还不需要沟渠灌溉,一个人只凭一把锄头一根扁担两个水桶就能搞定大多数的事情,怎么听都像是天方夜谭。
  如果是別人所言,汤平只当对方是个骗子,早就打了出去。
  偏偏是节帅。
  王信没有继续解释。
  很多人没见过,因此无法相信,但是不要紧,凭藉自已的威望,把事情先铺垫下去。
  歷史上晚明官方没有推广番薯,番薯在民间自主普及,大明亡国时也才普及了福建,少部分在江西江浙地区,又过了几十年,等北方普及后已经是康熙下半叶。
  从万历时期陈振龙冒死引进,到大清全国普及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全靠民间自发流传,最后成为了事实才被官员承认价值。
  为什么叫做康熙盛世?
  因为番薯。
  为什么又被唱为吃糠喝稀?
  这首康熙南巡时期流传民间的民谣,因为百姓们衣不蔽体,穷困潦倒。
  一边能吃饱饭,一边穷困潦倒。
  前者概因为番薯,后者概因为大清。
  新朝的变化,皇帝的手段,京城的局势等等,一切都是未知。
  但是已知的是天灾。
  灾民会有千万人级別,如果应对不好,灾民滚雪球似的破坏,最后整个北方都会被裹挟进去,到时候遭灾的人口就是几千万了。
  既然自己已经走到了这一步,那就绝无退回去的道理。
  三年。
  给自己三年的时间。
  王信告诫自己,也是这么计划。
  朝廷要是指望得上,三年后番薯大量的种植,藉助朝廷推广天下,拯救千万灾民。
  朝廷要是指望不上。
  那自己也不会视而不见,因为自己已经有了能力。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帮我约周文。”
  王信决定道。
  一夜之间天变了。
  朝廷的变化,太原已经知道了。
  太上皇死了,张吉甫隱瞒了五日,耽误了三日,第六日被锦衣卫拿下格杀。
  內阁大臣李成贤,曾经太上皇的人,第一时间支持皇帝,另外一位內阁大臣朱振杰向来是应声虫,没有自己的主见,当然也不敢出头。
  最令人想不到的是兵部尚书李源,他竟然也投靠了皇帝。
  是他约的张吉甫,张吉甫没有防备。
  其实关键在內廷。
  內廷这回选择了皇帝,太上皇一直给皇帝留著锦衣卫,原来是平衡双方,没想到成为皇帝扭转乾坤的绝对因素。
  正当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四王同时上疏向皇帝效忠。
  然后贾政出面请的各家勛贵。
  忠顺亲王坐镇京营。
  刘儒升为內阁首辅。
  一件事皆一件事。
  陆仲恆抵达了大同,王信还留在代州。
  “你不会真打算造反吧?”
  陆仲恆狐疑的看向王信。
  以自己对王信的了解,王信不是因为自己野心就会霍乱天下的梟雄,所以陆仲恆一直认为是地方上的予盾。
  “没有。”
  王信摇了摇头,理直气壮道:“灾民全都往大同涌,朝廷不发粮,地方还阻断大同的商道,难道让大同几十万军民等死?我是没这个本事的。”
  陆仲恆也觉得代州做得不对。
  这种关头断人家商道,换成谁都会著急。
  王信还算是客气的。
  “不要闹了。”陆仲恆淡然道:“皇帝很猜忌节帅,不过林公多次为节帅美言,皇帝虽然猜忌,但也对节帅抱有期望。”
  王信点了点头。
  一朝天子一朝臣。
  大周的问题並不是自身底子薄,相反,大周的家底在这个时代等於巨无霸。
  超级无敌,身后的追赶者连影子都看不到的那种。
  煤铁资源丰富。
  耕地面积广大。
  人口冠绝天下。
  六边形全能。
  根源在於百姓分不到东西,还要承担绝对的付出。
  所以新朝的成色,王信也想等一等。
  以及后天与周文约定的日子,到时候看一看周文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