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学术知己
第286章 学术知己
两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討论起来,从位错动力学说到相变热力学,笔记本上很快爬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
偶尔有路过的学生好奇张望,却完全看不懂这两个忘乎所以的人在兴奋什么。
“等等,这里用green函数展开会更好。”
周教授盯著他的推导看了足足一分钟,突然笑道:“年轻人,你这个思路...非常好!”
然后写了一个地址给林哲说道:“明天下午有时间可以来我家继续討论,我有些未发表的手稿给你看。”
“荣幸之至。”林哲笑著接过来,第一次觉得两个有趣的灵魂相互交流的快感丝毫亚於男女之情。
周教授將纸条小心夹进《金属物理学报》里,临走时突然回头:“你那个飞轮矩阵的草图...应力集中问题可以考虑用梯度材料。”
说完便匆匆离去,留下林哲呆坐在原地。或许,在这个特殊的年代,这位教授能成为他难得的、真正的学术知己。
傍晚的小仓库改造的小院里飘著腊味饭的香气。
玉兰脱了制服换上藕荷色旗袍,正在厨房炒菜。林哲从背后环住她的腰,下巴搁在她肩上。
“別闹。”玉兰用手肘轻轻顶他,“今天领导检查工作,差点发现你上次给我写的技术难点匯总。幸好被我糊弄过去了。”
玉兰转身,用沾著油星的手指点了下他的鼻尖,“你这个钢铁厂的小技术员,怎么懂那么多洋文?那本子上又是德文又是俄文的...“
林哲捉住她的手指轻吻:“跟玉兰姐学的啊。”
饭桌上,玉兰给林哲盛了满满一碗老火汤:“尝尝,放了五指毛桃,补脑的。”
自从林哲来了之后,玉兰的伙食好了很多。
“今天遇到个大学教授。”林哲吹著汤上的油,“可能对我的研究有帮助。”
玉兰的筷子顿了顿:“要小心...现在到处都在抓白专分子』。”25岁的她比林哲更懂政治风向,“你那些外国书...“
“我知道分寸。”林哲握住她的手,前段日子可能是营养不良,也是因为工作比较忙,小手又有点茧子了。
然后凑到她耳边道:“小兰姐,又该到用药膏的时候了,那里也要用药哦。”
玉兰脸一红,“坏弟弟,就知道作贱姐姐。”然后微微的点了点头。
林哲確认玉兰已经睡熟后,拿出空间中的资料手稿:《玻璃钢复合材料的界面增强》
《自適应飞轮矩阵的动力学稳定性》《货柜標准化对海运效率的影响分析》.::
看了看自己的这么多研究方向,既充实,又暗骂自己贪多嚼不烂。而且这些玩意都是应用方面,对於纯理论並没有什么进展,不能享受到超越別人思考力的快感。哎,都怪自己天分太差。
不过林哲心里並不是很在意,这些研究只是让自己不那么无聊,现在自己外有家財万贯,內有娇妻美妾,如果再有三五好友做思想的交流才是人生之大幸事。
他最近思考了在港英殖民政府的本土最需要的东西,决定从“货柜技术”和“自动化纺织机”这两方面突破,吸引英国人的注意,和他们进行利益交换,保护在港岛的產业。
“还不睡?”玉兰迷迷糊糊的声音从床上传来。
林哲合上笔记本:“马上,“走到床边,借著月光看见玉兰裸露的肩膀上有一片红疹,今天的玉肤回春膏没有涂到那里,只涂抹了手脚。
“转身。”林哲取出了药膏,温热的手掌贴上她光滑的背脊。
玉兰舒服地轻哼一声:“你这手艺...当技术员真是屈才了。
“还有更厉害的呢。”林哲手指下滑,找准她腰椎两侧的穴位轻轻按压。这是他结合系统传授的经络知识与现代解剖学自创的推拿手法。
玉兰的呼吸渐渐绵长。林哲凝视著她安详的睡顏,25岁的面容在月光下宛如白玉雕琢。
他想起白天周教授说的话一一“你这样的天才,应该在中科院重点实验室“.
第二天下午,林哲按地址找到了周教授的家一一中山大学后门一栋红砖小楼。刚敲门,就听见里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来得正好!”周教授拉著他直奔书房,桌上摊著几页泛黄的手稿,“看看这个相变模型,我卡在晶格常数变化率这里..:”
林哲凑近一看,竟是关於形状记忆合金的预测理论!正是自己的强项,隨即说道:“或许可以考虑引入弹性势函数?”
“弹性?”周教授猛地抬头,眼镜片后的眼睛闪闪发亮,“你继续说!“
三小时后,书房地板上铺满了演算纸。周教授看著稿纸,讚扬道:“天才...真正的天才!小林,你这些想法都是从哪来的?”
“看书,自己瞎琢磨的。”林哲笑著收起钢笔,警见书柜里露出一角的俄文期刊一一《材料科学前沿》。这本杂誌在內地是绝对的禁书。
周教授顺著他的目光,会意地眨眨眼:“每周三晚上,几个老傢伙在我这开读书会。”他递来一张纸条,上面用铅笔写著时间和暗號,“你若有兴趣..:”
离开教授家时已是华灯初上。林哲绕道去了趟港口,站在码头边观察工人装卸货物的笨拙方式,脑海里不断优化著货柜吊装方案。
“同志,这里禁止逗留。”一个戴红袖章的老头走过来。
林哲亮出钢铁厂工作证:“来考察装卸设备,厂里要改进起重机。”看了一圈之后,
觉得与港岛那边並无什么不同。
玉兰今天值夜班,现在还没有回来。林哲打开檯灯,开始整理今天与周教授討论的成果。
玉兰还没回来,林哲凝视著桌上摊开的手稿《玻璃钢复合材料的界面增强》,钢笔在指间轻轻转动。
根据计算,传统环氧树脂与玻璃纤维的结合面存在大量微孔隙一一这正是玻璃钢强度不足的癥结所在。
“要是能搞到不饱和聚酯树脂..:”林哲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分子式,这种材料在德国化工行应该能买到样品。
林哲根据计算材料学的知识,模擬了苯乙烯改性树脂的固化曲线。
最后聪明的问了系统,这套计算正確吗?系统不停的闪烁,好像不愿意回答似的,最后闪现出,模擬切合度95%。
哈哈,成功的到羊毛了。確定了一组工艺参数,这个固化温度比传统配方低20c,
但界面剪切强度能提高35%!
窗外传来玉兰的脚步声,玉兰拎著铝製饭盒走进来,制服领口被汗水浸透。
“给你带了肠粉。”她疲惫地靠在门框上,突然“嘶”地吸了口气一一右手腕肿得发亮。
两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討论起来,从位错动力学说到相变热力学,笔记本上很快爬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
偶尔有路过的学生好奇张望,却完全看不懂这两个忘乎所以的人在兴奋什么。
“等等,这里用green函数展开会更好。”
周教授盯著他的推导看了足足一分钟,突然笑道:“年轻人,你这个思路...非常好!”
然后写了一个地址给林哲说道:“明天下午有时间可以来我家继续討论,我有些未发表的手稿给你看。”
“荣幸之至。”林哲笑著接过来,第一次觉得两个有趣的灵魂相互交流的快感丝毫亚於男女之情。
周教授將纸条小心夹进《金属物理学报》里,临走时突然回头:“你那个飞轮矩阵的草图...应力集中问题可以考虑用梯度材料。”
说完便匆匆离去,留下林哲呆坐在原地。或许,在这个特殊的年代,这位教授能成为他难得的、真正的学术知己。
傍晚的小仓库改造的小院里飘著腊味饭的香气。
玉兰脱了制服换上藕荷色旗袍,正在厨房炒菜。林哲从背后环住她的腰,下巴搁在她肩上。
“別闹。”玉兰用手肘轻轻顶他,“今天领导检查工作,差点发现你上次给我写的技术难点匯总。幸好被我糊弄过去了。”
玉兰转身,用沾著油星的手指点了下他的鼻尖,“你这个钢铁厂的小技术员,怎么懂那么多洋文?那本子上又是德文又是俄文的...“
林哲捉住她的手指轻吻:“跟玉兰姐学的啊。”
饭桌上,玉兰给林哲盛了满满一碗老火汤:“尝尝,放了五指毛桃,补脑的。”
自从林哲来了之后,玉兰的伙食好了很多。
“今天遇到个大学教授。”林哲吹著汤上的油,“可能对我的研究有帮助。”
玉兰的筷子顿了顿:“要小心...现在到处都在抓白专分子』。”25岁的她比林哲更懂政治风向,“你那些外国书...“
“我知道分寸。”林哲握住她的手,前段日子可能是营养不良,也是因为工作比较忙,小手又有点茧子了。
然后凑到她耳边道:“小兰姐,又该到用药膏的时候了,那里也要用药哦。”
玉兰脸一红,“坏弟弟,就知道作贱姐姐。”然后微微的点了点头。
林哲確认玉兰已经睡熟后,拿出空间中的资料手稿:《玻璃钢复合材料的界面增强》
《自適应飞轮矩阵的动力学稳定性》《货柜標准化对海运效率的影响分析》.::
看了看自己的这么多研究方向,既充实,又暗骂自己贪多嚼不烂。而且这些玩意都是应用方面,对於纯理论並没有什么进展,不能享受到超越別人思考力的快感。哎,都怪自己天分太差。
不过林哲心里並不是很在意,这些研究只是让自己不那么无聊,现在自己外有家財万贯,內有娇妻美妾,如果再有三五好友做思想的交流才是人生之大幸事。
他最近思考了在港英殖民政府的本土最需要的东西,决定从“货柜技术”和“自动化纺织机”这两方面突破,吸引英国人的注意,和他们进行利益交换,保护在港岛的產业。
“还不睡?”玉兰迷迷糊糊的声音从床上传来。
林哲合上笔记本:“马上,“走到床边,借著月光看见玉兰裸露的肩膀上有一片红疹,今天的玉肤回春膏没有涂到那里,只涂抹了手脚。
“转身。”林哲取出了药膏,温热的手掌贴上她光滑的背脊。
玉兰舒服地轻哼一声:“你这手艺...当技术员真是屈才了。
“还有更厉害的呢。”林哲手指下滑,找准她腰椎两侧的穴位轻轻按压。这是他结合系统传授的经络知识与现代解剖学自创的推拿手法。
玉兰的呼吸渐渐绵长。林哲凝视著她安详的睡顏,25岁的面容在月光下宛如白玉雕琢。
他想起白天周教授说的话一一“你这样的天才,应该在中科院重点实验室“.
第二天下午,林哲按地址找到了周教授的家一一中山大学后门一栋红砖小楼。刚敲门,就听见里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来得正好!”周教授拉著他直奔书房,桌上摊著几页泛黄的手稿,“看看这个相变模型,我卡在晶格常数变化率这里..:”
林哲凑近一看,竟是关於形状记忆合金的预测理论!正是自己的强项,隨即说道:“或许可以考虑引入弹性势函数?”
“弹性?”周教授猛地抬头,眼镜片后的眼睛闪闪发亮,“你继续说!“
三小时后,书房地板上铺满了演算纸。周教授看著稿纸,讚扬道:“天才...真正的天才!小林,你这些想法都是从哪来的?”
“看书,自己瞎琢磨的。”林哲笑著收起钢笔,警见书柜里露出一角的俄文期刊一一《材料科学前沿》。这本杂誌在內地是绝对的禁书。
周教授顺著他的目光,会意地眨眨眼:“每周三晚上,几个老傢伙在我这开读书会。”他递来一张纸条,上面用铅笔写著时间和暗號,“你若有兴趣..:”
离开教授家时已是华灯初上。林哲绕道去了趟港口,站在码头边观察工人装卸货物的笨拙方式,脑海里不断优化著货柜吊装方案。
“同志,这里禁止逗留。”一个戴红袖章的老头走过来。
林哲亮出钢铁厂工作证:“来考察装卸设备,厂里要改进起重机。”看了一圈之后,
觉得与港岛那边並无什么不同。
玉兰今天值夜班,现在还没有回来。林哲打开檯灯,开始整理今天与周教授討论的成果。
玉兰还没回来,林哲凝视著桌上摊开的手稿《玻璃钢复合材料的界面增强》,钢笔在指间轻轻转动。
根据计算,传统环氧树脂与玻璃纤维的结合面存在大量微孔隙一一这正是玻璃钢强度不足的癥结所在。
“要是能搞到不饱和聚酯树脂..:”林哲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分子式,这种材料在德国化工行应该能买到样品。
林哲根据计算材料学的知识,模擬了苯乙烯改性树脂的固化曲线。
最后聪明的问了系统,这套计算正確吗?系统不停的闪烁,好像不愿意回答似的,最后闪现出,模擬切合度95%。
哈哈,成功的到羊毛了。確定了一组工艺参数,这个固化温度比传统配方低20c,
但界面剪切强度能提高35%!
窗外传来玉兰的脚步声,玉兰拎著铝製饭盒走进来,制服领口被汗水浸透。
“给你带了肠粉。”她疲惫地靠在门框上,突然“嘶”地吸了口气一一右手腕肿得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