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缩地术
  第378章 缩地术
  月姨的脸蛋羞的比屁股蛋还红。
  林哲笑道:“反正你是姐姐,怎么说都对。”
  可颐笑了笑,又拍了拍月姨的丰臀,问道:“小月儿,你说呢?”
  “奶奶说的对。”月姨红著脸说道,手上却不敢停。
  晚上,林哲说道:“我要回去一趟,你们就按照计划,先进行窃听,同时组建信息部和保安部。我们这边近期不要再做大投资,做好內部管理,堡垒常常是从內部崩塌的。”
  可颐点点头,说道:“嗯,我会进行安排的。”
  “在英国的投资还要继续,扩大港口和货柜厂的投资,现在看来,只能由外而內,从外面推动港岛本地的发展了。新的工厂暂时不要开工,过於分散容易出问题。”
  “嗯。”
  “妈的,想好好干事业,就是没有一个地方给机会。”
  回到小汤山的温泉里,林哲竟然有一种轻鬆的感觉。感觉好久没有好好的看书了,学习系统该生气了吧。
  一个人可以做某些事,但是不可能做所有的事情。
  林哲打开面板数据,发现基础学科都没有升级,经验值增长的也很少。
  数学:4级(17500/40000)
  物理:4级(7500/40000)
  化学:3级(10500/30000)
  这时,系统突然出现一个提示,检测到宿主对於应用科学的潜力较大,是否生成面板。
  这还有什么考虑,立刻生成。
  材料学与工程:5级(15000/50000)
  精密机械与自动化机械:4级(13000/40000)
  无线电与半导体:2级(18000/20000)
  看到宋盈留下来的留言,这些日子只是临时回来了一次,还说自己平时住在林哲的老宅里。
  转天,收拾整理了一下,林哲往村子方向逛了逛,还碰到了赵主任,两人站在路边聊了几句,他就打开大喇叭叫社员集合上工了。
  远远的还看到马德才也出来上工了,也不知道是被策反,还是放长线吊大鱼林哲没有关心,也不想在这里多事,让人看到心生嫉妒,悄咪咪的回到石屋。
  石屋没有通电,所以没有什么电器,而且这个时代,可能唯一的差別就是有没有电灯了。
  林哲改造了煤油灯,而且用的是高档煤油,所以看书的感觉更显古朴,比普通的灯泡的亮度更大,反而更容易沉迷其中。
  林哲整理了自己最近的应用重点方面:
  材料学与工程(5级,15000/50000)
  1、钢合金2、玻璃钢的原料及应用研究3、铝合金材料的创新和应用4、货柜材料的创新精密机械与自动化机械(4级,13000/40000)
  1、全自动纺纱机和全自动织布机2、高精度工具机3、浮动船坞4、码头自动装卸系统5、引擎和齿轮箱无线电与半导体(2级,18000/20000)
  1、继电器的控制逻辑2、集成电路3、无线通讯整理好之后,发现自己的研究范围真是又广又杂,也没个重点,不过无所谓,隨性而为,研究到哪里算哪里吧。
  看样子,自己的潜力也就这么多,只能有限度的让自己及身边的人过得更幸福,就不错了。
  林哲手贱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封建迷信的进度,果然不知不觉就快升级了。
  內功:4级(32800/40000)
  外功:4级(2000/40000)
  道术:5级(6000/50000)
  妈的,最近研究出来的几个阵法,又为了应对敌人,深入看了医相星卜方面的知识,道术等级蹭蹭的就上去了。
  虽然整理出了研究方向,但是林哲每天还是会定期看理论方面的书籍和研究。
  这天盯著克莱因-戈尔登方程变形项,突然想起某天在梦中世界看到的《禹步真解》。“非线性空间曲率..:”他又画了个莫比乌斯环。
  真空涨落会导致微观尺度的空间褶皱,禹步难道是宏观尺度的空间摺叠技术!
  “高维节点.::低维投影..:”如果玉石能量能在普朗克尺度製造空间褶皱,
  那么所谓的“禹步“,不就是沿著这些高维节点进行拓扑流形上的短程跳跃?
  叮一脑中突然响起电子合成音,“宿主已完成?缩地成寸'术式重构,熟练度0.01%
  ”。
  shit!这么容易吗?老子研究了快一个月的继电器控制系统,到现在才有个头绪,这玩意自己跳出来了。
  不过,不管怎样,这也是个好东西,今天晚上试试。
  而且前些天在疗养院的县誌资料里面,发现了一条小路,据说在某个隱秘的小道里面还有一个小道观,人跡罕至。
  林哲看到这个的时候,心中就是一动,很想去看看。
  回到密洞,林哲开出来一颗玉石,刻画一个禹步阵法珠,串在了自己手串。
  晚上,林哲拿出手电筒,但是突然发现,自己能清楚的看见外面的路,虚室生明?
  而且只要保持气息运行,甚至可以看清三十米外松鼠啃过的松果齿痕,也能分辨出山涧里鹅卵石上的石英反光。
  这显然不是简单的夜视能力,更像是视锥细胞超极化?我重新进化了,反正不会是坏事,对自己点了个赞。
  子夜的山风格外锋利,林哲下意识的紧了紧衣服,其实也没有觉得冷。
  沟通禹步阵法,气息注入脚下三寸的涌泉,第一步迈出时,世界突然失真。
  月光下的枯草像是被拉长的麵条,远处的山脊像波浪般起伏,明明是缓慢的走路,却一步就像跨越了巨大的空间,也不知道別人看起来是什么样?还是打开感应,避开人一点吧。
  “熟练度0.02%”
  这时已经到县誌记载的明代界碑,大概著已经走了五公里,錶针显示才过去五分钟。
  也没有多快吗?古代还可以当个飞毛腿的传令兵,现代的汽车、火车都比这个快的多,更不用说飞机了。
  而且如果遇到上下起伏难走的路段,消耗的能量更多,不过求诸於己的生命层次的提高,还是给人幸福感。
  剩下的路程,林哲没有火力全开,自然的使用禹步,体味夜晚的寧静,感觉到前方是军事禁区,没有想著穿行。
  而是绕行了一段,大概总共了半个多小时,已经可以远远的看到十三陵了。
  月光如水,倾泻在十三陵起伏的山峦间。山脉起伏间,九条龙形地气豌蜓盘旋,最终匯聚於长陵所在的主峰之下。
  真是好地方啊,难怪当年选择这里。不过地方再好也没有用,照样扫进了歷史的垃圾堆。
  又想了想地图,仔细对了对,发现了资料上的那条小道路,隱藏在一些林木间。
  顺著山脊的小路往上走去,大约往上走了几百米,一座依山而建的小型道观出现在眼前。
  说是道观,不过是几间小房子,推开半掩的斑驳木门,门轴发出刺耳的哎呀声。
  道观前院不大,约三十见方,中央是一口早已千涸的八卦形水池。两侧厢房已经塌大半,唯有正殿保存相对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