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换换滋味
《吐纳养经轮》除有运转法门外,同时述及修行五境:
胎息,练气,筑基,紫府,金丹。
其中提到,若不断引气铸庭,循此以往,待中黄庭內凝出第一轮“赤明”,便算正式踏入了修行之门。
六轮之名,源出上古《黄庭內景经》,次第相生,轮转不休:
一曰赤明,应“心为絳宫君主”,位在中黄庭左。二日太玄,应“肾为北极太渊”,位在下黄庭右。三日启明,应“肝为青龙玉英”,位在两胁之间。四日丹元,应“脾为黄庭太仓”,位在脐上三寸。五日太素,应“肺为华盖素天”,位在肩窝凹陷。六日太极,应“脑为泥丸太极”,位在上黄庭正中。
六轮俱足,方为圆满。
“对了…地祇印。”
江辞心中雀跃未平,忽念起此“役”大功劳者,凝神探去。
“怎会如此?”
入目所及,他不禁为印兄捏了一把汗:“地祇”印不仅宝光黯淡,连印体也竟缩小数圈。
似是萎了?
模样与自己这块“顽石”相当,再无半点神异。
江辞眉头一蹙,心下生出几分焦灼:“不能自此便一直阳不起吧?”
不过他转念一想,“地祇”印这等神物,应当不至於因这一战便彻底沉寂。猜是那“玄黄”耗尽,陷入了某种自我修復的沉眠?
况且自己连一名准修士都谈不上,多思也无益。
江辞遂寧定心神:“当务之急,乃潜心修行,爭取先化形出一双手腿才行。”思绪落定,他不再迁延,当即收敛心神,復又运转起《吐纳养经轮》。
那头。
竹荫之下,藤椅轻摇。
苏景和姿態未改,依旧慵懒斜倚,目光却始终“扎根”在那沉浸於自身世界的“顽石”之上。
“倒是心急。”
在见到《吐纳养经轮》籍卷停止翻卷之时,他唇畔隱现浅笑:
“宝刀未老,眼仍未拙。只是……”他闭目假寐,將身子全榻了下去,口中低低一语,几不可闻:
“这顽石何以生得这般灵慧?”摇了摇头,又道:
“造化之奇,缘法之妙,果然不可测度。此番……或真有几分趣味了。”
……
光阴如水,静静流淌於翠谷之中。
自那日起,江辞便彻底沉入了修行,疯狂运转《吐纳养经轮》,贪婪汲取著磅礴灵力。
一周……又一周天。
循环至盈数三十六,是之大周天,才会停歇片刻,分出一缕心神,探向识海中那枚沉寂的“地祇印”。
“印兄,印爷……您老能否吱个声?”江辞轻声唤道。
自然,与往常一般无二,未得回应。
“唉……”
他只得摇头,將那丝期盼按下,再次专注於自身:“印爷,您养著,小子先自个努力去了。”
语毕,又转身吞吐起灵气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道理放在一块石头身上,竟也適用。
成效堪称显著:
石躯肉眼可见地愈发温润,青白底色上那浅褐斑纹竟隱隱透出玉质光泽,不再似河滩俗物,反倒有了几分天成灵韵的模样。
中黄庭內,灵气氤氳匯聚,已初具轮盘雏形,虽未彻底凝实,却已能自行缓缓旋转,吐纳灵机。
“照这速度,凝出“赤明轮”,踏入胎息境,也不过是旬月之事。”
江辞心下估量,干劲更足。
如此进境,除却“地祇印”所赋特性【土里生財】之外,亦得益於这“顽石”之躯。
连他自己都未曾料到,修行途中竟显出一桩意外之宜:
辟穀。
近乎完美的辟穀!
不食五穀,不染尘浊,省却了炼精化气的繁琐步骤,可日夜不停地汲取天地灵气。
须知这等便利,纵是练气有成的修士也得凭“辟穀丹”方能维繫。
然:
是药三分毒,每服一丹,便积一分丹毒於体內,久之反受其害。
“石头似也不差。”
……
不多时。
东方既白,晓色漫过竹谷。
苏景和仍是那般做派,辰时坐於竹荫下,携一卷古籍,一盏清茗,偶有兴致,便对著圃中那枚石头点拨几句修行关窍。
如蜻蜓点水,点到即止。
此外……更多时候,只是倚著竹椅,闔目养神。
似乎主务便是偷閒躲静,而非教导一块“顽石”。
这日。
苏景和並未如常取出竹简,反而拎来一只小巧的朱红酒葫芦。
他拔开塞子,仰首饮了一口,舒眉展目,酣畅一嘆。目光扫过圃中那枚日渐莹润的石头,忽而轻笑出声:
“整日吸吞吐吐,不嫌闷么?”
江辞正修炼到紧要关头,又一大周天行將圆满,忽闻师尊问话,心神一分,灵力险些岔了道。
他急提正念,好不容易才稳住內息,没好气地在心里回了一句:
“师尊!冷不丁开口,石头也遭不住造啊……!”拖长了音调又腹誹:
“您老嫌闷,倒给弟子寻些乐子?如今连个形都没有,哪有空嫌闷。”
当然,石身静默,外界毫无动静。
苏景和却似能看穿心思,屈指一弹。
“咚!”
一声轻响。
一滴琥珀色的酒液自他指尖飞出,正落在江辞石身之上,瞬间沁入,化作一股沛然暖流。
散入石躯內外。
“唔!”
江辞猝不及防,只觉一股醇厚真粹炸开,裹挟著奇异道韵在体內流转。
方才行將圆满的周天循环被这股外力一激,瞬间加速:
中黄庭內那模糊的轮盘虚影骤然亮起,疯狂旋转,如饥似渴般吞纳著酒液所化的磅礴药力。
咔嚓——!
似有一声微不可察的轻响自神魂深处传来。
轮盘驀然定型,凝实无比,通体呈现赤红之色,缓缓转动间,散发出蓬勃生机与温热之力,悬於中黄庭左。
赤明轮,成!
“这就……突破了?”
江辞又惊又喜,还有些懵。
“猴儿酒”不成?一滴竟胜过数月苦功!
“此乃“百草酿”,药性温润,正合你洗炼石胎,固本培元。”
苏景和慢悠悠的声音传来,他又饮了一口,轻声道:
“整日啃泥嚼土,也该换换滋味了。”
“……”
胎息,练气,筑基,紫府,金丹。
其中提到,若不断引气铸庭,循此以往,待中黄庭內凝出第一轮“赤明”,便算正式踏入了修行之门。
六轮之名,源出上古《黄庭內景经》,次第相生,轮转不休:
一曰赤明,应“心为絳宫君主”,位在中黄庭左。二日太玄,应“肾为北极太渊”,位在下黄庭右。三日启明,应“肝为青龙玉英”,位在两胁之间。四日丹元,应“脾为黄庭太仓”,位在脐上三寸。五日太素,应“肺为华盖素天”,位在肩窝凹陷。六日太极,应“脑为泥丸太极”,位在上黄庭正中。
六轮俱足,方为圆满。
“对了…地祇印。”
江辞心中雀跃未平,忽念起此“役”大功劳者,凝神探去。
“怎会如此?”
入目所及,他不禁为印兄捏了一把汗:“地祇”印不仅宝光黯淡,连印体也竟缩小数圈。
似是萎了?
模样与自己这块“顽石”相当,再无半点神异。
江辞眉头一蹙,心下生出几分焦灼:“不能自此便一直阳不起吧?”
不过他转念一想,“地祇”印这等神物,应当不至於因这一战便彻底沉寂。猜是那“玄黄”耗尽,陷入了某种自我修復的沉眠?
况且自己连一名准修士都谈不上,多思也无益。
江辞遂寧定心神:“当务之急,乃潜心修行,爭取先化形出一双手腿才行。”思绪落定,他不再迁延,当即收敛心神,復又运转起《吐纳养经轮》。
那头。
竹荫之下,藤椅轻摇。
苏景和姿態未改,依旧慵懒斜倚,目光却始终“扎根”在那沉浸於自身世界的“顽石”之上。
“倒是心急。”
在见到《吐纳养经轮》籍卷停止翻卷之时,他唇畔隱现浅笑:
“宝刀未老,眼仍未拙。只是……”他闭目假寐,將身子全榻了下去,口中低低一语,几不可闻:
“这顽石何以生得这般灵慧?”摇了摇头,又道:
“造化之奇,缘法之妙,果然不可测度。此番……或真有几分趣味了。”
……
光阴如水,静静流淌於翠谷之中。
自那日起,江辞便彻底沉入了修行,疯狂运转《吐纳养经轮》,贪婪汲取著磅礴灵力。
一周……又一周天。
循环至盈数三十六,是之大周天,才会停歇片刻,分出一缕心神,探向识海中那枚沉寂的“地祇印”。
“印兄,印爷……您老能否吱个声?”江辞轻声唤道。
自然,与往常一般无二,未得回应。
“唉……”
他只得摇头,將那丝期盼按下,再次专注於自身:“印爷,您养著,小子先自个努力去了。”
语毕,又转身吞吐起灵气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道理放在一块石头身上,竟也適用。
成效堪称显著:
石躯肉眼可见地愈发温润,青白底色上那浅褐斑纹竟隱隱透出玉质光泽,不再似河滩俗物,反倒有了几分天成灵韵的模样。
中黄庭內,灵气氤氳匯聚,已初具轮盘雏形,虽未彻底凝实,却已能自行缓缓旋转,吐纳灵机。
“照这速度,凝出“赤明轮”,踏入胎息境,也不过是旬月之事。”
江辞心下估量,干劲更足。
如此进境,除却“地祇印”所赋特性【土里生財】之外,亦得益於这“顽石”之躯。
连他自己都未曾料到,修行途中竟显出一桩意外之宜:
辟穀。
近乎完美的辟穀!
不食五穀,不染尘浊,省却了炼精化气的繁琐步骤,可日夜不停地汲取天地灵气。
须知这等便利,纵是练气有成的修士也得凭“辟穀丹”方能维繫。
然:
是药三分毒,每服一丹,便积一分丹毒於体內,久之反受其害。
“石头似也不差。”
……
不多时。
东方既白,晓色漫过竹谷。
苏景和仍是那般做派,辰时坐於竹荫下,携一卷古籍,一盏清茗,偶有兴致,便对著圃中那枚石头点拨几句修行关窍。
如蜻蜓点水,点到即止。
此外……更多时候,只是倚著竹椅,闔目养神。
似乎主务便是偷閒躲静,而非教导一块“顽石”。
这日。
苏景和並未如常取出竹简,反而拎来一只小巧的朱红酒葫芦。
他拔开塞子,仰首饮了一口,舒眉展目,酣畅一嘆。目光扫过圃中那枚日渐莹润的石头,忽而轻笑出声:
“整日吸吞吐吐,不嫌闷么?”
江辞正修炼到紧要关头,又一大周天行將圆满,忽闻师尊问话,心神一分,灵力险些岔了道。
他急提正念,好不容易才稳住內息,没好气地在心里回了一句:
“师尊!冷不丁开口,石头也遭不住造啊……!”拖长了音调又腹誹:
“您老嫌闷,倒给弟子寻些乐子?如今连个形都没有,哪有空嫌闷。”
当然,石身静默,外界毫无动静。
苏景和却似能看穿心思,屈指一弹。
“咚!”
一声轻响。
一滴琥珀色的酒液自他指尖飞出,正落在江辞石身之上,瞬间沁入,化作一股沛然暖流。
散入石躯內外。
“唔!”
江辞猝不及防,只觉一股醇厚真粹炸开,裹挟著奇异道韵在体內流转。
方才行將圆满的周天循环被这股外力一激,瞬间加速:
中黄庭內那模糊的轮盘虚影骤然亮起,疯狂旋转,如饥似渴般吞纳著酒液所化的磅礴药力。
咔嚓——!
似有一声微不可察的轻响自神魂深处传来。
轮盘驀然定型,凝实无比,通体呈现赤红之色,缓缓转动间,散发出蓬勃生机与温热之力,悬於中黄庭左。
赤明轮,成!
“这就……突破了?”
江辞又惊又喜,还有些懵。
“猴儿酒”不成?一滴竟胜过数月苦功!
“此乃“百草酿”,药性温润,正合你洗炼石胎,固本培元。”
苏景和慢悠悠的声音传来,他又饮了一口,轻声道:
“整日啃泥嚼土,也该换换滋味了。”
“……”